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傳媒》>>2014年10月上

黨報輿論監督如何釋放更多正能量

——以《北京日報》為例

羅喬欣

2014年11月28日08:55    來源:傳媒    手機看新聞

輿論監督對於黨報而言是個挑戰,盡管面臨的局限較多,遭遇的阻力較大,但黨報在輿論監督領域一定要有所作為。作為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機關報,《北京日報》一直重視輿論監督,並不斷探索和實踐新時期如何進行輿論監督。

《北京日報》於2004年設立《黨報熱線》欄目,2006年設立《政府與市民》專版,目前《黨報熱線》欄目和《政府與市民》專版已經成為《北京日報》輿論監督的主要版面。10年來,該欄目和專版逐步確立了“監督是為了解決問題”的原則,把民生問題作為輿論監督報道的核心內容,堅持的理念是:開展輿論監督是為人民服務,必須深入實際和注重效果。

在實踐中,《北京日報》摸索出一套輿論監督的流程和機制,利用傳統媒體以及新媒體的各種傳播途徑,深入一線調查完成報道。

明確定位“監督是為了解決問題”

2004年6月,《北京日報》設立了輿論監督的固定欄目《來到您身邊 聽您訴煩惱》,后改名為《黨報熱線》。該熱線欄目設立伊始,便確立了“監督是為了解決問題”的定位。第一期熱線刊登后,時任北京市市長的王岐山曾批稱贊該欄目:“這就是輿論監督,問題是如何使這些珍貴的信息起到作用,使政府有關部門和區縣能及時採取措施,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排查和解決。”於是,北京市政府督查室特別為該欄目建立起督查反饋機制,盡管欄目設立之初遭遇選題少、調查難、反饋慢等問題,但一直堅持“監督是為了解決問題”的原則,力爭做到市民的每個呼聲建議都有著落有回音。

正如中宣部2005年印發的《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工作的實施辦法》中提到的,輿論監督要注重效果,要富於建設性,要著眼於解決問題,跟蹤報道處理結果﹔既大膽揭露和批評各種社會不良現象,又防止人為炒作帶來消極影響,使輿論監督真正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監督是為了解決問題”也成為《北京日報》衡量輿論監督選題——報道與否、如何報道的原則和依據。在具體工作中,熱線編輯會認真處理每一件讀者來信、來電和留言,篩選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選題,經過記者現場調查核實后完成報道,不僅在報道中善意指出相關部門或責任單位存在的問題,而且在報道后與各方反復溝通,力促問題解決或改善。

2014年北京新聞獎的獲獎作品《昌平區虎峪自然風景區內冒出十多棟小產權別墅》就是《北京日報》輿論監督的典型代表。小產權房問題一直比較敏感,盡管相關部門三令五申,偷建小產權房仍屢禁不止。記者接到線索后,意識到問題性質惡劣,立即趕赴現場調查。文章見報當天就引起了國土資源部監察大隊的重視,第二天,國土資源部和住建部聯合發布了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嚴查小產權房。僅僅4天后,這幾棟尚未入住的小產權房就被夷為平地。北京市國土資源局明確表示,此次拆除拉開了本市排查小產權房系列行動的序幕,這篇報道充分體現了黨報輿論監督的強大影響力。

時任北京日報社社長的梅寧華曾針對虎峪小產權房的報道表示:“新聞報道是正面還是負面,關鍵看報道的動機。”《北京日報》的輿論監督是反映黨和政府關心、想推動的問題,或者由於“燈下黑”而造成的種種亟待解決的問題,黨報把問題曝光后,給了有關部門動力和抓手,從而推動問題的解決。毫無疑問,黨報這種輿論監督同樣是正面報道,給予社會強大的正能量。

監督是為了督促各級政府改進工作

作為市委市政府的機關報,《北京日報》對於北京市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等具有相當的威信和影響力。充分地利用這一優勢,輿論監督報道后通過與有關部門積極溝通,可以快速得到反饋,並推動部分問題得以解決。近10年來,通過《北京日報》“一欄一版”為百姓解決了上千件民生問題,2013年見報反映的各類問題共600多件,其中問題得到改善和解決的有200多件。

2014年6月9日《政府與市民》專版刊登了報道《文物部門說不開放,可讀者眼見——旅游團卻能登上正陽門箭樓》,反映了文物部門管理不嚴,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不當經營的問題。文章見報當天就引起了北京市文物局的重視,立即組織召開會議,研究正陽門的旅游問題,並於當晚決定,正陽門箭樓採取預約方式,對全社會開放,同時清理文物周邊的商販,規范旅游秩序。“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傾聽群眾的意見,反映群眾的需求,讓各級政府關注民生,改進工作,是黨報輿論監督的主流。

2011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當天,《政府與市民》專版刊登報道《當年體育樂園如今變了味——工人體育場能否恢復更多群體設施》。記者選取了北京地標性的體育場所工人體育場進行現狀調查,批評工體過度商業開發,餐廳、酒吧等娛樂設施無限制擴張、侵佔群眾體育健身場地的問題。文章見報后,曾有知情人傳話:“你以為誰都能在工體開餐館嗎?小記者調查這個有什麼用,別以卵擊石了!”沒想到的是,文章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並引起了市領導的重視,很快工體內的市場被關閉,恢復了綠地。不久,市總工會宣布,工體還將新增市民健身的服務功能,工體跑道還將免費向市民開放。

《北京日報》的輿論監督不以追求新聞轟動效應為目的,但對於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敢查敢報,而對於影響百姓利益的小事同樣認真處理,逐漸形成了《北京日報》輿論監督求真務實的風格。

2009年10月《政府與市民》專版刊登了一封讀者來信《救生衣在哪裡》,講述了作者乘坐南航航班時,竟然發現座位下放救生衣的口袋是空的。沒想到這則短短二三百字的邊欄小文竟引起了北京市委宣傳部領導的注意,專門來電話表示關注,於是《政府與市民》專版刊登了一期“公眾話題”——這架航班是否應該配備救生衣,通過對民航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消費者協會律師的訪談,解讀這一問題並展開討論,這組報道引起了較大的社會反響。可見,小欄目小稿件同樣也能實現輿論監督的大作為。

當然,解決問題並不總是那麼順利。今年1月6日,《政府與市民》專版報道了《門頭溝石門營社區上萬戶居民上班——靠890“旅游車”進城難》,反映890路公交車座位多通道窄,不能滿足早晚居民通勤需求,但有關單位並沒有進行任何改進。針對這一問題,《北京日報》2月17日刊登追蹤報道《讀者建議合理調配運力——891人少車空 890依舊擁擠》,建議更換車型、增加車次,提高運力。連續兩篇文章見報后,終於促使門頭溝區交通委回應報道並採取改進措施,於是2月27日刊登報道《門頭溝區調整公交線路——890路擁擠狀況將緩解》。這3篇報道說明,通過輿論監督的系列報道,充分發揮黨報影響力,就可以推動政府職能部門切實解決問題。

監督是為了推動政府政策的完善

通過黨報的輿論監督,不僅解決了群眾反映的某一個具體問題,還直接或間接地推動政府有關部門出台各種政策,如2013年全市徹底排查小產權房,煤改電優惠電價時段的延長,公園內禁止設立私密的高檔會所,2014年老年助殘金“券改卡”……有關部門逐步完善措施,形成長效機制,充分發揮了黨報正面監督的積極作用,讓輿論監督釋放更多的正能量。

2013年4月11日,《政府與市民》專版刊登《會所、公司進駐團結湖公園,游人抱怨——鍛煉沒了地公園變了味》,反映越來越多的會所飯店佔據公園的領地,游人活動空間被擠佔的問題,並提出如何平衡商業利益與公益服務的問題。這篇報道引發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住建部於5月10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公園建設管理的意見》明確要求,確保公園姓“公”,嚴禁從事任何與公園公益性及服務游人宗旨相違背的經營行為,要求各級住建部門就公園中存在的違規情況進行匯總,責令整改。

政府每年都在積極為民辦實事,出台各種民生政策。政策需要接受實踐的檢驗,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政策完善的過程,就是《北京日報》輿論監督的空間,而《北京日報》輿論監督的報道往往又成為政府改進政策措施的依據,也是改善提升決策和執政水平的動力。在輿論監督中,媒體與政府應實現良性互動。

《北京日報》聚焦民生的輿論監督,不是逞一時之勇、圖一時之快,而是深入實際,著眼於效果,有利於維護群眾的利益,有利於推動實際工作,有利於政府完善政策,真正發揮了輿論監督的作用。(作者單位 北京日報社)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