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傳媒》>>2014年10月上

努力做先進傳媒文化的倡導者

——《青年記者》的實踐探索

荊 成

2014年11月28日09:04    來源:傳媒    手機看新聞

“貼近青年、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這是南振中先生對《青年記者》的寄語﹔

“記者搖籃,學人園地”,這是童兵先生對《青年記者》的寄語﹔

“資格老,思路新”,這是范以錦先生對《青年記者》的寄語﹔

“立足於絕大多數人利益立場,並為之大聲吶喊”,這是尹韻公先生對《青年記者》的寄語﹔

“永遠保持青年人的心態,為青年記者服務,走在時代的前列”,這是陳力丹先生對《青年記者》的寄語﹔

“以青年的創新精神,成就記者的職業榮譽”,這是喻國明先生對《青年記者》的寄語﹔

“青春永在”“創新力量”……展江、周天勇、劉宏、魏永征、呂芃、辜曉進、曹軻、劉暢……在諸多理論界、新聞界名家的肯定、鞭策中,《青年記者》不斷創新,奮力前行,不敢有些許懈怠。

《青年記者》正式創刊於1942年6月,是全國創刊早、歷史久的新聞專業期刊之一。近年來,《青年記者》緊緊圍繞中國新聞傳媒業改革發展的新趨勢和新聞人職場需求的新變化,不斷明晰功能定位,努力為讀者和媒體服務。

秉持“先進傳媒文化倡導者”的辦刊理念

任何工作,都要回答“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回答的過程,就是自我價值定位的過程。《青年記者》的回答是“努力做先進傳媒文化倡導者”。秉承這一理念,具體到辦刊中,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著眼於新形勢下新聞工作的實際問題,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把新聞的難點作為自己工作的起點。不滿足於總結式的工作,把主要精力聚焦於新聞實踐的難點、熱點問題。新聞的難點,正是新聞專業期刊的起點。尤其是在新聞實踐由於現實的種種原因駐足的地方,新聞專業期刊更應該發揮自身的力量。

二是勇於打破新聞“潛規則”。在新時期發展的形勢下,新聞界對新聞的理解和實踐,仍有很多習以為常卻似是而非、不合時宜的東西。當然,新聞的問題不單單是新聞界的問題,因此很多難以立刻解決﹔但也正因此,讓我們堅信新聞的進步於國於民至關重要。作為新聞專業期刊,《青年記者》一直致力於新聞的進步。

三是新聞人尤其是年輕新聞人的事就是《青年記者》的事。新聞專業期刊是一線同仁的精神家園,應當為一線同仁的精彩大聲喝彩,為奮進者先進者大聲喝彩,為年輕新聞人的理想追求大聲喝彩。

四是堅持大家辦大家看。作為新聞專業期刊,《青年記者》是新聞業界學界的共同平台。《青年記者》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每一位作者、讀者的參與、支持、批評、鼓勵。

五是致力於社會公眾新聞素養的提升。新聞是開放的事業,直接來自公眾,直接面向公眾,直接服務公眾。這一特性,在今天更為明顯。新聞專業期刊的社會分工,決定了它的重心在業界,同時又有責任向社會公眾延伸,為公眾了解、理解、配合、監督新聞從業者搭建平台。

堅持問題導向,按新聞的要求做內容

內容是立刊之本,做內容要堅持問題導向。新聞專業期刊存在的價值,就是要解決新聞理論和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面臨的問題。新聞專業期刊的編輯,是編稿人,更是問問題的人。問題意識不強,新聞專業期刊就很容易變成“為做而做”,內容很容易淪為不疼不痒的“教科書”。而問問題關鍵是要問得對、問得准,不問假問題、偽問題,這是對新聞專業期刊的考驗。

近年來,《青年記者》不斷向《新聞戰線》《中國記者》《傳媒》《新聞記者》《新聞與寫作》等同行學習,在內容建設方面做了以下努力。

一是加強選題策劃。問題驅動策劃。每年年初根據業界發展趨勢,根據專家和讀者的意見,確定“選題庫”,並每月更新。制定了具體的策劃及實施流程,明確各欄目選題策劃的核心,並與專題策劃相結合,酌情進行問卷調查、網上調查。比如,《前沿報告》每期一個主打選題,根據“能不能化為問題”以及“問題的輕重緩急”,每期從二三十個備用選題中討論確定一個。每月上旬刊和下旬刊《前沿報告》都要做選題,盡管有時深感吃力,但堅持的過程也是學習、積累、提高的過程。

二是按做新聞的要求做雜志。是媒體就有新聞性,就有新聞性的要求。新聞專業期刊,更要有較強的新聞性,要及時跟蹤熱點難點,甚至要前瞻性地發現苗頭傾向提出預警。新聞性是問題導向的具體要求,這不僅體現在選題策劃上,也體現在整體內容設置上。為突出新聞性,《青年記者》每期還開設了“媒體臉譜”“傳媒視點”“青記每月調查”“青記每月盤點”等板塊。

三是關注新聞人。新聞的背后是人,新聞現象背后是新聞人。新聞專業期刊,要關注新聞事件、新聞現象、媒體趨勢,也要關注新聞人的狀態和心態。關注新聞人,是《青年記者》對各個板塊的要求。為了強化“人”的分量,還專門開設了“記者部落”板塊,其中,有關注傳媒先進人物的《傳媒驕子》欄目,有分析研討新聞職業熱點難點問題的《新聞茶座》欄目,有記錄新老新聞人從業歷程的《經歷》欄目。與以上欄目重在弘揚正能量對應,“新聞觀察”板塊中的《冷風勁吹》等欄目,則重在監督、批評新聞業界的不良傾向。

四是實行執行主編制、項目負責制。《青年記者》每期雜志內容,主編組織集體討論,執行主編具體負責組織執行﹔每項策劃和每個欄目,專人負責組織落實。對執行主編、項目負責人和責任編輯,要求強化“記者”的角色,善於發現線索,善於聯系作者,善於組織策劃,善於整合資源。

五是完善採編流程。質量是期刊的生命。《青年記者》第一批參加了中國期刊協會開展的“期刊編校無差錯承諾活動”。編輯部對辦刊質量的要求是“專業提升,精耕細作”,制定了《編輯手冊十項注意》《青年記者流程規范》等,堅持每周例會制度、評刊員每期糾錯制度、差錯通報處罰制度,不斷向“無差錯”的目標邁進。

找作者做朋友,不斷壯大作者隊伍

作者是強刊之基,有什麼樣的作者就有什麼樣的刊物,作者的水平決定辦刊水平。作者隊伍建設是《青年記者》辦刊中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對編輯人員的一項硬性要求,就是找作者做朋友建設隊伍。

近年來,《青年記者》不斷完善“作者庫”,初步形成了涵蓋各方面的作者隊伍。一是學術顧問隊伍:聘請全國30位一流的專家學者作為學術顧問,隨時指導辦刊工作。二是特約編委隊伍:聘請36位有代表性的傳媒領軍人物作為特約編委,隨時指導辦刊工作。三是專欄作者隊伍:聘請12位業界精英每月為讀者撰寫高質量的專欄文章。四是特約記者隊伍:在全國新聞媒體青年骨干中聘請30位特約記者,及時撰寫稿件並反饋讀者意見、建議。五是自由來稿作者隊伍:這方面有專為其開辟的《邊看邊說》等欄目。

鑒於新聞的開放性和新聞學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性,在作者隊伍建設中,《青年記者》注意作者的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力求權威立體地幫助讀者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應該說,《青年記者》真正的主角,是來自各方面的作者,是他們以自己的學識,以自己對新聞事業的熱愛和對傳媒改革發展的思考,支撐著《青年記者》不斷前行。

整合資源,延伸發展鏈條

新聞專業期刊一般勢單力薄,發展基礎較弱,沒啥“攤子”可守。在大眾報業集團黨委的領導、支持下,《青年記者》積極探索,不斷強本固基。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整合資源,延伸發展鏈條。“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集團以《青年記者》為主體成立了期刊中心,與新聞研究所“兩個機構一套人馬”。這使《青年記者》的事業由一個點發展成一個“群”,結構化比單點化更有優勢。

一是在全國新聞專業期刊中,《青年記者》較早開設了自己的網站和論壇——“青年記者網”和“傳播評論”論壇,並積極與人民網、龍源期刊網、中國知網等知名網站展開深度合作。這對於辦刊質量的提升、編讀互動、擴大網上影響力等,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積極介入內容資源的互聯網傳播擴散與增值業務,加入萬方數據庫等,實現內容增值收益。

二是主辦、參與一系列業界活動。自2004年起,《青年記者》發起並與人民網傳媒頻道聯合舉辦“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大型公益活動,促進了高校新聞研究的開展,得到高校新聞院系師生廣泛好評。借助新聞優勢,《青年記者》積極向國資國企系統通訊員培訓等業務延伸,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編輯部還策劃推出了《前沿報告》《傳媒驕子》等圖書,積極參加“全民閱讀報刊行”活動,雜志進軍營、贈勞模、贈援藏干部,得到社會廣泛肯定,擴大了品牌影響力。

三是按照集約化發展的要求,借助集團優勢,整合集團內外刊號資源,孵化創辦《今參考》雜志,得到讀者和市場認可,發展勢頭強勁﹔力求打造成國內高端期刊品牌的《公共財政研究》雜志已經得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創辦,目前正在抓緊籌備創刊。同時,承辦的“大眾日報歷史報數字化項目”已接近尾聲,項目完工后的日常運行、維護、增值開發等業務,也將成為《青年記者》又一個事業增長點。

以“四講”提境界,培育“青年記者精神”

近年來,《青年記者》為推動新聞事業和傳媒產業的變革發展,為倡導先進傳媒文化和推動職業新聞人的成長,盡了自己的一份力。同時,也得到業界學界的肯定:刊發的文章不斷被《新華文摘》《新聞與傳播》《學習時報》等轉載,多次榮獲中國新聞獎、山東新聞獎﹔《青年記者》獲得了“中國創新期刊十強”“中國傳媒產業推動獎”等榮譽,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五年來,以《青年記者》為主體的期刊中心營業收入增長了3.3倍,利潤增長了6倍﹔承擔的大眾報業集團採編業務培訓、資訊服務、評報評獎等工作,也不斷開拓提升。編輯部被評為省級“青年文明號”、山東省新聞出版優秀集體,多人榮獲大眾報業集團拔尖人才、省直機關杰出青年崗位能手、省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華東地區優秀期刊工作者、齊魯文化英才等榮譽。

發展的背后,有大眾報業集團黨委的信任支持,有全國各地作者、讀者的厚愛,也有編輯部凝神聚力干事創業的文化氛圍。《青年記者》堅持講業務、講業績、講奉獻、講規矩。講業務,就是堅持業務立身、業務立刊。以人為本,首先就是以自己的業務為本、以自己的能力為本,憑自己的本事吃飯。業務差本事小,如果不求進取、奮力提升,在編輯部是立不住的。講業績,就是講求實效實績。一個業績差的人,在編輯部是沒有地位的。講奉獻,就是不甘落后、勇挑重擔。正如大眾報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編輯傅紹萬所說:“隻求索取,不求貢獻,是一種奇恥大辱。”一個不講奉獻的人,在編輯部是不會贏得尊重的。講規矩,就是敬守本分,愛崗敬業,嚴細深實干工作。講規矩,人人受益﹔不講規矩,害人害己。以“四講”提升能力和境界,“積極主動、不等不靠,做事徹底、負責到底”的“青年記者精神”,正在成為編輯部全體同仁的自覺追求。

新聞傳媒業是創新的事業,唯有不斷創新,才會有蓬勃的生命力。與先進同行相比,與讀者的要求相比,《青年記者》還有很大的差距,仍需不懈努力。最后,用1949年第7期《青年記者》編輯部文章中的話收尾,以表達我們對新聞前輩的敬意,表達對關注、批評、鼓勵我們的人們的敬意,並堅定我們青春的理想和前進的步伐——“在回顧過去的工作的時候,我們覺察我們的擔子是一年比一年地加重了,新的形勢開始了,新的工作開始了,新的問題發生了,我們總還是跑得太慢”﹔“緊緊地抓住一切新的、進步的事物,以布爾什維克的激情,和舊的殘余,和拖延、墨守成規、官僚主義,和一切阻礙我們勝利前進的事物作斗爭”﹔“新的歲月開始了,事業對於我們的要求是無盡的。做好我們每一個人所擔負的工作吧!”(作者系大眾報業集團期刊中心主編、新聞研究所所長)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