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打狗棍》原班人馬打造、巍子親自執導的年度大戲《英雄祭》將於今晚登陸江蘇城市頻道“第一劇場”開播。這是巍子首部自編自導的作品,並參演劇中重要角色。全劇耗時三個月拍攝完成,但這個故事卻伴隨巍子的演藝路,在心中醞釀了20年,該劇實現了他的上海灘情結。昨日,對揚子晚報記者談及此次幕后創作,巍子坦言並不輕鬆,並表示自己是個“粗線條”的“糙老爺們”,隻對《打狗棍》、《英雄祭》這樣的傳奇大戲感興趣,“搞不定那些婆婆媽媽家長裡短”。 揚子晚報記者 張楠
自稱“糙漢子拍不了生活劇”
該劇故事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棄筆從戎的愛國人士趙心久(黃覺飾),在腐敗的軍隊中失望而歸,又遭到地方惡勢力打壓,在無奈中開始了反抗,為民除害。1937年淞滬會戰之后,日本軍隊佔領上海,趙心久等愛國人士在共產黨的感召下,背負家仇國恨,鏟除了漢奸走狗,為理想獻出了生命。“真實的歷史背景是情懷的支撐,虛構的人物和故事是情節的支撐,電視劇一定要具備這兩點,才能又有深度又好看。”巍子坦言,劇中所呈現的那個年代的上海灘,是他多年以來都十分感興趣的一個時代,“亂世出英雄,各方勢力互相爭斗各顯身手,總會有許多有意思的人,和許多有意思的事兒。”眾所周知,年代戲制作規模大、成本高,做好了會大火,否則就會賠得很慘。第一次做導演,巍子就選擇了這麼一塊難啃的骨頭。他笑稱:“我就是個粗線條的糙老爺們兒,生活劇這種細膩的點我抓不准,我比較適合這種大起大落的故事,婆婆媽媽的那種我搞不定。”
20年演藝積澱,拒絕刻意悲情
從1992年出演首部電視劇《情滿珠江》,到2012年拍攝將演藝生涯推向新高峰的《打狗棍》,巍子用二十年走出了一條堅實的藝術之路。在這之后他再次實現人生跨越,完成了自己的首部導演處女作《英雄祭》。巍子演而優則導,這戲可謂聚集他從業經驗的匠心之作。“演員是非常被動的職業,能不能演到自己喜歡的題材和角色,有很大看運氣的成分。很早就有籌拍自己喜歡的故事想法。但是當導演是要負責任的,投資方會給你下緊箍咒,編劇也會有很多限制,說哪個部分不能動,但恰恰不能動的地方有時候就是軟肋。你必須有解決所有問題的能力,才能接下這攤活兒。所以當我覺得准備好了的時候,才啟動了這個項目。”
對於一劇之本,巍子投入了全部熱情。“真實的歷史背景是情懷的支撐,虛構的人物和故事是情節的支撐,電視劇一定要具備這兩點,才能又有深度又好看。但我們不想做傳記片,也沒有什麼所謂的原型人物。傳記片制約多,傳奇故事發揮空間更大。”《英雄祭》的片名本身就帶著悲情色彩。對此,巍子表示:“它是一個悲壯的故事,每個英雄人物都體現了生命的價值。但是我們也不會為了悲劇而悲劇,生硬的催淚隻會讓人厭煩。每個人物的命運都是有時代烙印的,相信都會給人以觸動。”
贊黃覺“完美”,為戲瘦15斤
為了找一個能夠詮釋出這種英雄氣質的好演員,巍子選很久。他第一次見黃覺時候,覺得非常符合上海灘的感覺。只是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有點胖。當時巍子有些猶豫,試探性地讓黃覺去瘦身。沒想到一個月之后再見黃覺的時候,他整個人瘦了15斤。這令巍子非常感動,“這種排除萬難的勁頭和我們要塑造的人物太接近了,可以說他不僅有了人物的形,更具備人物的精神。”
黃覺投入拍攝后果然不負眾望,“黃覺很寡言,從來不會主動跟誰套近乎,而是一心投入在表演上。他經常說自己不是科班出身,但他今天能走到這一步,說明他有天賦,以及他付出的比其他人多更多的努力。現在我們也經常會發個短信,他很少打電話。”巍子甚至用完美來贊賞他的表現,“我都到這個歲數了,很難由衷地欣賞誰。但是我是打心眼兒裡喜歡這個年輕人,覺得他怎麼這麼完美,就是挑不出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