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十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媒介進化:電報的超越與被超越的電報

江源

2014年12月01日15:53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要:電報的出現對於人類傳播歷史的具有劃時代意義,它使得低成本地進行遠距離大量信息傳輸成為可能,徹底解放了文字媒介﹔它重新建構了新聞文本,使得“倒金字塔體”得以確立,並演變成為新聞傳播的慣性思維﹔它使得新聞更快地在更大范圍內流動,催生了現代通訊社的誕生,從而確定了當代世界新聞傳播格局。然而,傳統的電報體系正受到分布式、交互式、碎片化的互聯網傳播的挑戰,電報體系的缺陷正在從新媒體中得到補償。人類的傳播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融合和進化。

關鍵詞:媒介進化 電報 倒金字塔 通訊社

2014年3月19日,騰訊公布2013年全年財報。財報顯示,2013年騰訊總營收604.37億元,同比增長38%。 這一數字足以讓新媒體的擁躉擊節稱贊,同時也讓傳統媒體人產生了深刻危機感:盡管央視從2013年起不再公布廣告招標的總額,但從2013年央視的年度經營目標是實現240億元的銷售任務來看,央視讓出坐了多年的“媒體首富”交椅已經沒有懸念。

而在媒介研究者看來,這種變化,不單單是步履蹣跚的傳統媒體在一路高歌的新媒體面前的又一次被動落后,也未嘗不是媒介變遷的縮影:報紙、廣播、電視所代表的傳統媒體,以及他們身后龐大的、曾經改造新聞文本、劃定世界傳播版圖的“電報體系”,正在被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傳播新格局顛覆和超越。

以媒介環境學的觀點來看,這種媒介的變遷,就如同生物的進化一般,物競天擇,自成其規律。當我們看到新興崛起的互聯網與傳統媒體對壘連連告捷、想要一探究竟時,首先橫貫在我們面前的問題就是:由電報技術所衍生出的傳統傳播體系是什麼樣的?電報擁有何種優勢,得以構建出這樣的媒介生態﹔它的基因又有何局限,使其在媒介進化大潮中逐漸被后來者居上?

一、 文字自此自由

電報的出現與文字傳播的發展密不可分。在人類傳播活動的歷史中,文字的出現無疑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當口耳相傳的語音有了凝固的可能之后,如何將這種凝固的信息流傳得更遠、保持得更久更精確,就成了文字這一媒介在發展中要面對和解決的兩大問題。甲骨竹簡雖能長久保存,但卻因不便運輸而難以自由傳播。飛鴿傳書、驛馬快報盡管在極大程度上跨越了空間的界限,但巨大的運輸成本卻不能保証大量信息得以流通。

造紙術的出現和改進、古登堡發明現代印刷機,使得文字能夠大量復制,文字的保真度大大提高,跨越時間的能力也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但此時的文字,並未得到完全的自由,因為低成本地進行遠距離大量信息傳輸的技術還未出現,也就是空間自由度的問題還懸而未決。這一問題直到現代印刷機出現400年后才真正得到解決。

1844年5月24日,摩爾斯在美國華盛頓國會大廈最高法院廳裡,用自己發明的電報機,向數十裡之外的巴爾的摩發送了世界上第一封電報:“上帝啊,你創造了何等的奇跡!”這個《聖經》中的句子,用來贊嘆電報給人類傳播帶來的改變並不為過。因為這個人類歷史上首次使用電流進行信息傳輸的媒介,可以通過交換電路傳輸電信號,將世界上幾乎任意兩個點連接。要知道,就在三年前的1841年,美國報人貝內特、斯溫(《費城大眾紀事報》)和艾貝爾(《巴爾的摩太陽報》)還在合租專用火車機車,把哈裡森總統的就職演說詞送到巴爾的摩、費城和紐約。 但自此以后,文字的傳遞再也不用依賴運輸工具。正如傳播學者凱瑞(James W. Carey)所言:“在電報之前,‘communication’被用來描寫運輸,還用於為簡單的原因而進行的訊息傳送,當時訊息的運動依仗雙足、馬背或鐵軌運載。電報終結了這種同一性,它使符號獨立於運輸工具運動而運動,而且比運輸的速度還要快。”

這種運輸傳播二位一體的終結,意味著文字在空間上也得到了徹底的自由,它不僅可以以低廉的成本得以復制和保存,也能夠以極小的代價跨越空間。這項意義重大的傳播革命首先惠及西方。當莫爾斯發出世界上第一封電報后不久,美國與墨西哥的戰爭爆發,美國各報紙就將剛剛誕生的有線電報運用到戰爭的報道之中,以至於當時美國總統波爾克都是通過《巴爾的摩太陽報》的電訊首先獲悉美國軍隊在維拉克魯斯獲勝的消息。

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電報直接引發的傳播革命和間接引領的制度變革,逐步蔓延至全世界。1919年1月至6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法國凡爾賽宮召開了協調戰后國際關系的巴黎和會。中國作為戰勝國出席,卻在山東問題上遭到了外交失敗,操縱會議的美、英、法三國背著中國將山東的主權出賣給了日本。這一消息傳到國內引起了廣大民眾的極度憤慨和強烈抗議,並直接導致了“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

在100多年前的這場跨國信息傳播中,恰恰是電報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中介角色。尤其是《大公報》記者胡政之採訪巴黎和會拍發的新聞專電和通訊在國內外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讓中國在山東問題上外交失利的消息是如何迅速地傳到國內,又讓國內的輿論得以傳遞至千裡之外的巴黎,進入中國代表的視線。

就這樣,電報這一人類歷史中姍姍來遲的媒介,讓存在了幾千年的文字得到了完完全全的解放,文字媒介的全盛時代就此到來。

二、 電報與“倒金字塔”

全新的媒介技術出現,對於新聞傳播的深刻影響首先在對於新聞文本的重新建構。陳昌鳳通過對1870∼1920年代《申報》與《紐約時報》的新聞圖式分析,推導中美新聞敘事結構的演變和趨同的現象,以及電報在其中發揮的主要作用。研究發現,電傳新聞建構了新的敘事模式,傳播技術導致不同文化中新聞敘事結構趨同。 然而,電報對於媒介文本最深刻的影響,還不僅僅在於改變敘事結構,而是催生出了一個在當時全新的、至今也仍然通行的新聞文體——“倒金字塔”體。

關於“倒金字塔”體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美國內戰和當時初期使用的、不可靠的電報電話業務,迫使記者把最重要的新聞放在第一段,以免自己的報道在重要新聞未傳出之前便“半途而廢”﹔也有人認為“倒金字塔結構”是內戰后產生並普及起來的,電報電話業務的逐步普及、自由競爭市場的形成迫使所有的記者運用客觀寫作手法,把純粹的事實交給讀者,讓讀者自己得出結論,於是,“倒金字塔結構”應運而生。

盡管我們不能武斷地說“倒金字塔”的出現僅僅是媒介進化的產物,但不難發現,不論是哪一種觀點,均認可這一文體同電報的出現息息相關。這種伴隨著電報技術運用而成熟起來的文體的壽命甚至遠遠超過了作為新聞傳播手段的電報的存在時間。“倒金字塔”不僅被文字記者奉為寫作的圭臬而統治了報紙的絕大多數版面,甚至深深烙印在其后出現的視聽媒介之中,成為一種新聞傳播的慣有思維。例如,大量運用影像傳遞信息的電視媒介為了彌補線性傳播的缺點,也會在新聞的開頭對最重要的信息進行提示,用以告訴觀眾最重要的信息並吸引他們留在電視機前。這種“以事實的重要性程度或受眾關心程度依次遞減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項事實內容”的做法,無疑構成了標准的“倒金字塔”。 從這個角度上說,近現代的廣播、電視媒介盡管不是電報技術的直接產物,但其新聞文本卻仍未走出電報構建的傳播邏輯,仍是“電報體系”中的一部分。

三、 電報與通訊社

媒介進化的背后,總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永不停息地推動者技術元素的發展進步,那就是人類對信息傳播永不滿足的渴求。而當電報擁有了跨越空間的強大能力時,這隻看不見的手不會停止它的作用。相反,更大的需求將被新興的媒介刺激出來。

隨著文字的徹底解放,現代報紙也沖破了發展的最后一道桎梏。在莫爾斯發出世界上首條電訊的當天,他就為《巴爾的摩愛國者報》發出了第一條刊登在報紙上的電訊稿,正如美國新聞史學者所總結的,這條內容為“1時——眾議院剛剛就俄勒岡問題提出一項動議並交由全體委員會。被否決——79票贊成,86票反對”的簡短消息,“是19世紀意義重大的新聞報道之一——之所以重大,不是因為其內在的新聞價值,而是因為它預示了一種全新的傳播體系的出現”。

各家報紙此后都迅速應用了這項發明,前文提到的著名辦報人貝內特也與時俱進,憑借著電報幫助自己戰勝了競爭對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人們開始使用電報線來傳送排版:愛德華·培林發明的培林式傳真電報機使得報紙可以刊登在任何地方拍攝的照片。 技術的進步和人們對信息需求的增加,使得報社在財源廣進的同時,面臨著記者和通訊員數目捉襟見肘的難題。

與此同時,當文字實現徹底的空間自由,新聞傳播的“全球觀念”也開始出現。如學者所總結的,“由於電報的出現,時空的距離被大幅度壓縮,人們的生活世界以及人們對這個世界的感知與感知方式,隨之發生巨大的、潛移默化的變化。比如,過去佔據報紙中心的本地新聞,逐漸被遙遠的外地新聞所取代。” 人們對於及時、准確的國際新聞的需求在技術難題破解之后也隨即浮出水面:人們需要一個能夠採集遠處的新聞並進行傳播的機構,為分布在各地的報刊提供服務。

當這些需求形成一種合力,通訊社的誕生就成為了意料之中的事。美國的美聯社、法國的哈瓦斯社(法新社的前身)、德國的沃爾夫社、英國的路透社等通訊社相繼成立,三家歐洲通訊社很快壟斷了各自國家的新聞業務,迅速成為了世界新聞報道的主流,美國雖有更小更活躍的新聞社存在,但美聯社也得到了長足發展。

正如同經濟學市場結構理論所揭示的,當信息市場進入寡頭格局之后,少數處於市場主導地位的新聞“廠商”很快趨向於共謀,通過協定劃分市場,避免過分競爭,維護既得利益。在電報誕生后15年后,三大世界性通訊社於1859年簽訂協定,通過在國際市場上交換國際信息而共享市場。1872年,美聯社加入協定。 三大通訊社在全世界劃分了採訪、發布新聞的范圍。還是一個國家性通訊社的美聯社,則獲得在美國採訪、公布新聞的權利,它採集的美國新聞交由三大社,按各自的活動范圍,向外發布。這項100多年前的“三社四邊”協定影響如此之甚遠,以至於今日世界新聞的版圖仍未跳脫出當年的框架。

據統計,到20世紀末,美聯社在全球有訂戶近兩萬家,其中在美國國內有訂戶7700多家,其中國外訂戶遍及1l0多個國家,達8500多家。法新社的國內訂戶有2750家,國外訂戶有10500家。路透社的新聞用戶遍及世界各地,媒介直接用戶為3000多家,間接訂戶在10000家左右。 盡管先后有塔斯社、新華社的出現和崛起,但長期以來,大型通訊社佔世界新聞流通總量的80%,毫無疑問地在國際傳播格局中處於壟斷地位。

電報催生出的通訊社,深刻影響著全球新聞傳播的格局。

四、 超越電報

然而,進入新世紀以來,這種格局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創立於1981年的彭博通訊社雖是后起之秀,但它憑借著新型的終端機器和網絡技術,成立后僅用了 22 年的時間,就將它的金融數據市場的銷售收入超越了具有150 年歷史的、世界上最大的資訊公司——路透集團,使后者不得不通過被湯姆森公司並購迎接挑戰。

如果說彭博社對於路透社的挑戰僅僅是通訊社內部力量的重新洗牌,那麼,互聯網對於傳統的通訊社主導的新聞傳播格局的影響則很可能是顛覆式的。電報及后繼的廣播、電視技術獨佔數據的方式專遞信息,收到了互聯網分布式、交互式數據傳播方式的全面挑戰。在去中心化的傳播模式中,通過發送電子郵件、網絡即時聊天等,新聞消息採集和傳輸的成本大大降低——而這正是新聞媒體購買通訊社稿件的原因所在和通訊社立足之本。

同樣被基於互聯網的傳播所超越的,還有經典的新聞文本本身。當傳統的傳受界限不再分明,海量信息涌來之時,人們傾向於接受反邏輯、碎片化的內容。他們不再需要媒體告訴他們什麼是重要的、有趣的,而選擇主動接受自己感興趣和認為有用的內容。長期稱霸傳統新聞媒體的“倒金字塔”體面對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文本時,顯然有些招架不住。碎片化的信息正在替代嚴謹的“倒金字塔”新聞,成為人們對外界認知的主要來源。

其實,電報構建的傳播格局被超越的背后,同樣還是那隻看不見的手在推波助瀾。正如媒介環境學者保羅·萊文森所指出的,人類的認知具有不完美性,這種不完美推動者認知的進步,媒介作為人類認知的手段和結果概莫能外。同時,對於這種不完美,人們是不甘於滿足的,而是用理性去對技術的缺陷進行調整和修正。當電報完全解放了文字之時,電話和廣播隨后出現,補償了電報不能傳輸聲音的不足﹔而電視的發明,則又補償了電話和廣播傳輸畫面方面的遺憾。當文字、聲音、畫面都能做到完全自由、電報構建的傳播格局已經無從補償之時,互聯網誕生了。這種分布式包交換的技術從誕生開始,就天生地擁有一個優良基因——交互性,因而,互聯網得以滿足人類分享、交換、互動的需求,而這些,都是傳統的電報體系無法給予的。盡管電報在一百多年前創造了令人驚嘆的奇跡,但逐漸被基於互聯網的新媒介所超越,也成了不可避免的趨勢。

至於,被超越之后的電報體系最終會去向何方,超越電報的互聯網又會被何種媒介所超越,也恐怕隻有向那隻看不見的手發問才能知曉答案了。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電視學院)

 

參考文獻:

[1]新華網.騰訊2013年營收604.37億元[EB/OL]].http://news.xinhuanet.com/info/2014-03/20/c_133199881.htm. 2014年3月20日.

[2] 邁克爾·埃默裡,埃德溫·埃默裡,南希·L·羅伯茨 著,展江 譯.美國新聞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45.

[3] 丁末.電報的故事——詹姆斯·凱瑞《作為文化的傳播》札記[J]. 新聞記者,2006, 3:45.

[4] 方漢奇.發現與探索:方漢奇自選集[C].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315.

[5] 陳昌鳳.電傳新聞對中美新聞敘事結構的影響——1870~1920年代《申報》和《紐約時報》的敘事結構比較[J].國際新聞界,2009, 1:99-103.

[6] 單波.“倒金字塔”結構起源之謎[J]. 新聞知識,1994, 9:42-44.

[7] 謝沁.“倒金字塔結構”在不同傳播時代中的應用.大眾文藝,2012, 5:165.

[8] 讓納內 著,段慧敏 譯.西方媒介史[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91.

[9] 李彬.全球新聞傳播史(公元1500-2000年)[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185.

[10] 周岩.世界性通訊社壟斷競爭概況[J]. 新聞大學. 1999,1:71-72.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