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12期

政府網絡輿論問題及應對策略研究

譚威威

2014年12月05日08:35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網絡輿論已經成為思想化信息的集散地、社會公眾生活的放大鏡,它以強大的滲透力、獨特的互動性、參與性,影響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本文以網絡輿論發展為線索,按照事件發展的順序研究網絡輿論的形成原因,從政府層面具體分析政府運用議程設置、意見領袖等傳媒手段應對網絡輿論的方式方法,進一步分析未來網絡輿論的走向、網絡輿論對民眾的影響以及網絡輿論對政府工作的重要意義,為政府妥善處理網絡輿論網絡熱點問題提供依據和幫助。

關鍵詞:網絡輿論﹔政府﹔管理措施﹔議程設置﹔意見領袖

網絡作為一種信息傳播的渠道,與廣播、報紙、電視、雜志等傳統媒體相比網絡的傳播速度和影響范圍有不可比擬的優勢。網絡輿論已經成為思想化信息的集散地,社會公眾生活的放大鏡,以它強大的滲透力,獨特的互動性,參與性,影響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互聯網信息量越來越大,承載的信息越來越多,網絡開始有自己獨立的信息源,經常是網民進行信息發布,然后傳統媒體進行跟進,繼續報道,對網上輿論進行轉載,網上的輿論優勢成為傳統媒體的報道依據。這種信息形成模式,使網上熱點網下焦點,社會信息全流通形成可能。網絡輿論通過受眾認知上和情感上進行影響,使一些政府官方控制的傳統媒體的相關言論影響群眾的難度加大,網絡輿論是網民可以自由發表意見,傳播信息的平台,這是一種變相的話語權的轉移由主流媒體到普通民眾的轉移,我們也可以說這是一個輿論中心的轉移。嘗試探索運用議程設置,意見領袖這些傳媒手段應對網絡輿論,為政府妥善處理網絡輿論網絡熱點問題提供依據和幫助。

一、網絡輿論的形成

(一)弱勢群體的發言渠道

網絡輿論的內容涉及全社會各個領域,但輿論的主體為網絡民眾,網民如今已經習慣用網絡表達權利訴求,反映社會問題揭露不良的社會現象,形成的輿論往往是由於弱勢群體為主導的反映社會生活存在的問題。一個普遍現象,現在的網絡已經成為弱勢群體進行發表言論最暢通容易的渠道。

(二)網絡熱點的形成模式

首先要說的就是互聯網的三大特點,覆蓋廣,傳播快,更新及時。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如今人們除了關心自己的物質生活更關心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的表達,其中主要包括輿論自由權。通過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從網上獲得新聞,及各種信息,這些條件導致網絡輿論的形成。網民關心公眾事務,通過網上匿名發言來參與身邊的事物的討論。心理學家說過,道德,情感,利益,敏感的事件最容易通過人們心理層面獲得共鳴,來進行傳播。網民大多數從道德,情感,利益,敏感社會事件入手進行討論,引起大家共鳴,繼續擴大網絡輿論的影響范圍。

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教授石義彬說:“網絡熱點事件之所以成為熱點,是因為它相比與傳統輿論,它的匿名性削弱了道德法規的約束力,使人們更大膽更自由地進行表達,它突破了地域限制,具有全球性,局域性的特點,因此它的影響面也更大,也帶來諸多的不確定性”。

(三)網絡熱點危情的形成

湖北省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的謝雙林曾說過,網絡雖然是一個虛擬空間,但卻有很大的動員能力,目前一部分人不僅熱衷於在網上發表言論,更熱衷於在媒體上進一步表達,從網上到網下的趨勢不斷擴大,這是一種從虛擬走向現實的過程,很可能將網絡的熱點演化成為現實的危機。如果網絡輿論發展到一定階段,相關部門並沒有在早期進行認真的解決,或解決方法不當。就可能導致網絡上怨聲載道,事態發酵越來越嚴重。網上問題網下發展就會形成全民討論的局面,到時處理起來就變得十分困難。

二、網絡輿論調控無法逃避的課題

是否對網絡輿論進行調控,已經是不容置疑的問題。中國互聯網中心最近發布的《第33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4年上半年我國網民已達到6.18億繼續領先全球其他國家。如此多的網民,那麼這些網民的意見就是中國多於1/2人口的意見,如此龐大的數字,不得不加強重視。

互聯網信息量越來越大,承載的信息越來越多,網民的廣泛增加,網絡開始有自己獨立的信息源,經常是網民進行信息發布,然后傳統媒體進行跟進,繼續報道,傳統媒體越來越依靠網絡大量的信息都是從網絡得來,傳統媒體對網絡熱點問題進行大規模報道,對網上輿論進行轉載,網上的輿論優勢成為傳統媒體的報道依據。這種信息形成模式,使網上熱點網下焦點,社會信息全流通形成可能。當大量的真實信息摻雜著部分虛假信息的網絡輿論迅速升溫,網民由於對相關政府言論的抵觸情緒,更相信網絡輿論所傳出的爆料新聞。網絡輿論通過受眾認知上和情感上進行影響,使一些政府官方控制的傳統媒體的相關言論影響群眾的難度加大,網絡輿論是網民可以自由發表意見,傳播信息的平台,這是一種變相的話語權的轉移由主流媒體到普通民眾的轉移,我們也可以說這是一個輿論中心的轉移。批評理論家如霍克海默和阿道爾諾認為 “隻有電話還依然可以使每個人一個主體”。網絡的情況和他們所評論的情況類似。比如科長的日記門事件等,一經網絡傳播,網絡輿論很快轉化成社會討論,迅速在社會引起普遍關注,網絡輿論的調控已經是政府官員無法逃避的重要課題。

三、傳媒視角調控網絡輿論

(一)積極回應網絡輿論,形成主旋律

1.第一時間進行發布信息,勿拖延時機。政府對於突發事件的處理經驗告訴我們,事件信息發布的越早越主動越好,地方政府如果沒有在第一時間出面澄清,一直對網絡輿論沒有回應,一拖再拖導致網絡輿論熱點的形成,網上有害政府國家的謠言四起,損害了國家和政府的形象,政府對民眾的公信力嚴重下降。如果當時相關政府沒有拖延,在有效的時間裡及時報道,那麼這件事的結果就會發生改變。

2.信息真實准確跟蹤披露信息。在信息可以通過互聯網高速傳播的今天,封鎖任何一條新聞都是不可能的事,及時公布真實信息要掌握審查核實多少內容,就要向相關媒體公布多少。特別是在問題的初期,是否能夠科學准確客觀的進行事件的闡述是一個關系到網絡輿論走向的重大問題。在網絡輿論形成的初始階段,網絡輿論組織化程度低,持續時間隨著信息公開程度的時間成反比,社會影響的規模與政府信息公開的時間,信息的公開程度,公開信息的真實性准確性都有非常重大的關系。如果相關當局沒有進行准確的回復或含糊不清的回復會延誤最佳信息公開時間,使謠言大幅度擴散,網民對政府公開信息不信任等情況發生。所以發布准確、真實的信息對調控網絡輿論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議程設置和意見領袖的應用

1.網絡輿論中的議程設置理論。網絡輿論討論的內容一般是社會公眾生活中的諸多敏感問題,例如體制改革問題,物價問題,下崗再就業問題,大學生就業問題,官員貪污腐敗問題等。在這些問題中哪個是最迫切最重要,最應該解決的,公眾心中就會產生一個議事日程表,通過重要程度來依次排列,逐一解決。大眾傳播學角度考慮這個議程設置表主要有主流媒體來進行設置,民眾對當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認識和理解通常來源於大眾傳播,大眾傳播即是信息源又是影響源。而網絡輿論的傳播相當於大眾輿論的傳播又有不同點,所以它們議程設置的相關內容也有區別,大眾傳播的議程設置理論傳統的媒體通過新聞報道和評論文章來為讀者設置議程,公眾隻能被動的接受傳統媒體所設置的議程,而網絡輿論的形成環境是在一個通訊發達的互聯網平台,公眾可以自由發表言論,對各種事件進行選擇參與,公眾有一個自主設置議程的權力,公眾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自己設置議程對事物的重要性進行依次排列。

在互聯網時代政府想調控網絡輿論,必須控制網絡輿論內容的主導權,也就是說政府應該自己設置議程內容,引發公眾進行輿論交流。例如最新發布醫改方案,大量主流媒體對新醫改方案進行報道,政府征求網民的意見,發現網民對醫改方案的落實、醫藥分開、全民醫保、基層醫療機構建設、醫務人員待遇等問題比較關心,並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媒體根據網民的調查情況對醫改問題進行報道和評論,政府相關部門也在拿網民試水觀察網民對新醫改的意見及評論,並進行調整和改革。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通過政府授意媒體為網民設置議程的例子,通過政府授意主流媒體主動設置議題為政府和網民搭建一個溝通交流的平台,對網絡輿論進行了很好的引導。

2.意見領袖與網絡發言人。在傳播學領域中,活躍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經常為他人提供觀點意見並對他人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我們稱之為意見領袖。在網絡傳播中也同樣存在這種意見領袖,在論壇,或各大媒體網站中有一些人的觀點,看法,特殊的社會經驗得到大家的認同,它們經常是在網上積極發言的人,或是論壇的版主。

因為意見領袖發言很可能引導輿論走向,所以政府開始推出的網絡發言人概念,希望可以替代意見領袖在的對輿論的主導作用,但網絡發言人是否能起作用,備受爭議。網絡政府發言人的出現凸顯了網絡民意的重要性,但是我們仍舊懷疑網絡發言人是否能替代意見領袖在論壇中的作用,答案是否定的,隻能說網絡發言人可以引導大多數的輿論走向但不可代替意見領袖在網絡輿論中的作用。

政府對網絡輿論的管理,從理想走進現實,既然無法制止網絡輿論,熱點問題的發生,就應該很好的控制引導網絡輿論的發展方向。網民通過網絡來獲得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參與權,對政治經濟體制國家改革的知情權,官員從政司法機關辦案的監督權,對社會生活各種不公現象的發泄權,因此網民通過發表網絡輿論來獲得內心的滿足感。如果可以通過政府網絡發言人來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表達權。就可以很好的引導網絡輿論的主體走向。

四、調控網絡輿論對政府工作的重要意義

網絡輿論的迅速崛起是因為人們越來越關心自己的權利,包括輿論監督權,知情權和參與權。他們關心公共事務,在網上匿名發表對社會生活的評論,客觀上對部分因管理方式保守輿論監督自由還受限制的傳統媒體造成了巨大的攻擊。網絡輿論對政府的監督作用,網絡輿論很大程度上是針對各種施政的缺失和社會道德的缺陷,政府應該允許批評意見的存在,網絡輿論迫使地方政府開始注重網絡輿論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從公眾的質疑中查找工作的漏洞和缺陷,從而改進工作,政府工作變得更規范化,制度化,透明化。傳統媒體報道的政府慰問,撫恤民眾的實例,對民眾的說服能力改善地方政府公信力效果不是很大。政府對網絡輿論進行很好的處理后,可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網絡輿論很可能成為政府和民眾間交流的權威渠道,不僅可以引導網絡輿論的走向,還從側面體現了政府從政工作的成熟與開放,但是處理好網絡輿論使政府和民眾的溝通更暢通,更真摯。網絡輿論對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應該是不可估量的,民意的暢通無阻可以更好的推進政治民主建設。

五、結 語

網絡輿論的發展勢不可擋,它已經融入到民眾社會生活的血液當中,可以說是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社會發展的促進劑,是一枚強心針。政府要善用網絡輿論,並和網民之間達成良性的互動,網絡輿論才能起到推動民主建設、促進社會發展的作用。網絡輿論是以把雙刃劍,政府要學會和網民溝通,及時處理相關問題,充分發揮群眾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調動民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以提高政府公信力,促進社會和諧。知屋漏雨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果不能正確利用好網絡輿論,政府公信力及執政能力將遭到群眾質疑,因為輿論即可載舟,亦可覆舟。(作者系煤科集團沈陽研究院有限公司煤礦安全編輯部助理編輯) 

參考文獻:

[1] 石義彬,單向度.超真實,內爆—批駁視野中的今世西方流傳頭腦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2] 王天意.絡輿論引導與和諧論壇建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郭慶光.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 劉學義.21世紀媒介理論從說-話語權轉移[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

[5] (德)馬克斯·霍克海默.啟蒙辯証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 (美)沃倫·巴菲特.巴菲特智慧全集[M].長春:吉林出版社,2008.

[7] 胡錦濤.政府工作報告[R].新華社,2010.

[8] 彭蘭.中國網絡媒體的第一個十年[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9] 祁述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10] 劉京林.大眾傳播心理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06.

[11] 祁述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12] 李美娟.網絡問政,官員集體開博現象調查[J].半月談,2008(12).

[13] 朱旭東.互聯網提升官員的執政能力[J].半月談,2008(13).

[14] 單學剛.化解網絡危情,讓網絡成為民主政治重要的推手[J].半月談,2009(11).

[15] 關杜峰.網絡發言人,能否刷新網絡民主[J].半月談,2009(13).

[16] 侯嚴峰.你怎樣面對網上輿情危機[J].半月談,2009(9).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