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具有商品屬性和文化屬性的電視劇在當下依然保有巨量的觀眾,一部好的電視劇往往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一系列由山東影視集團打造的依托山東本土的“魯劇”堅持原創,講述好的中國故事,貼近民情民心,呈現出熱愛祖國、團結內外的民族精神,為受眾所喜歡。一方面,優秀的“魯劇”所講述的故事都是基於歷史真實和生活真實的原創﹔另一方面,“魯劇”的成功暗合了全民追逐“中國夢”的心理,符合中國人民的精神追求和心理表達。
關鍵詞:魯劇﹔中國精神﹔中國故事
隨著大眾傳播進入互聯網時代,數字媒體承載的信息量越來越大,也培養了越來越多的受眾。但與文學、電影、戲劇等其他藝術形式相比,同時具有商品屬性和文化屬性的電視劇在當下依然保持著巨量的觀眾,一部好的電視劇仍然能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話題。而一系列由山東影視集團打造的依托於山東這片熱土上的人和事所拍攝的電視劇(以下簡稱“魯劇”),其堅持原創,通過引人注目的故事緊扣時代脈搏,既能貼近當下的社會民情,以朴素踏實的情懷服務於觀眾,又能有效地融合歷史,用中華民族傳統的優良品質激勵觀眾,更通過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和事道出了中國精神。
一、“魯劇”講述的中國故事
近年來,一大批以山東的人和事為主要對象的“魯劇”在市場和業界都引發了熱議。以《闖關東》《南下》《沂蒙》等為代表的一批制作精良、受到觀眾和專業人士一致好評的“魯劇”,以宏大歷史為依托,在眾多優秀制作團隊的共同努力之下,為當代人講述了不僅屬於山東人也屬於全體中國人的故事,這些重大事件曾深刻影響了中國歷史,是國人無法忘懷的宏大故事。《闖關東》以朱開山的一生為線索,講述了一家人從清末到抗戰前夕歷盡千難萬險的“闖關東之路”,通過一個家庭和一群“小人物”再現了近代歷史上成百上千萬人從關內遷徙到關外的充滿艱辛而波瀾壯闊的歷史﹔《沂蒙》則表現了沂蒙地區的人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堅定支持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譜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民族抗爭史﹔而《南下》則首次在電視上展現了解放初期大批干部隨軍南下,接管南方城市、進而鞏固新生政權的歷史。以這三部為代表影響巨大的一大批“魯劇”,憑借實力雄厚的創作團隊,再現了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特別是“闖關東”和“南下”這兩個為人所知卻又印象模糊的事件。它們以歷史真實和生活真實為基礎,加上編劇、導演和演員們的精密合作,為觀眾呈現了近代史上山東人“勇闖關東”、“參加革命”、“拱衛新政權”的偉大之處,向國人精彩講述了精彩的故事。
值得深思的是,《闖關東》《沂蒙》和《南下》這些“魯劇”看似講述的是山東人的歷史和故事,但在另一個方面,它們講述的也同樣是中國的故事。這並不僅僅因為山東本身就是中國的一部分,更因為山東人在近代史上所歷經的磨難以及創作的歷史,也同樣是全國人民所遭受的苦難以及共創的輝煌。拋開劇中山東人基於獨特的地理位置而為謀生計闖出關外這一細節,《闖關東》所呈現的就是中國人迫於生計,背井離鄉,最終依靠智慧而得以生存的故事,這對於山西人“走西口”、廣東人“下南洋”同樣適用﹔《沂蒙》和《南下》就更為人熟知了,幾乎全國人民都參與或者卷入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隨后又全部參與新中國的建設。由此可見,“魯劇”講述的故事,絕非局限於山東,它們只是以發生於地理意義上的山東的人和事為依托,講述的卻是全體中國人的故事。
二、“魯劇”呈現的中國精神
《闖關東》《沂蒙》和《南下》等“魯劇”以嫻熟的藝術技巧,再現了轟轟烈烈的中國故事,但在故事的背后,它呈現的卻是千百年來所傳承的中國精神,勤勞堅韌、勇敢善良、愛國奉獻等。而正是這些中國精神支撐著國人敢於面對並戰勝困難,闖出一番新天地:小到“朱開山”一個小家庭在共同努力之下終於在關外立足﹔大到整個中國社會也是經歷過鳳凰涅槃而得以重生。
“闖關東”的山東人不貪小利,不懼艱難困苦,硬是在他鄉創下了一番事業,這和“走西口”、“下南洋”的中國人如出一轍:無數中國人憑借雙手的辛勤勞作、不辭勞苦和心中的正直善良,克服了種種困難,最終得以生存並擁有一片新的天地。這既是每個人的生存智慧,更鮮活地彰顯了中國人的品質和精神。相比於極度生活化的《闖關東》,《南下》和《沂蒙》則更具家國使命感,劇中的山東人為了捍衛家園和國家、民族的尊嚴,積極支援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惜遠離家鄉和親人,甚至拋棄自己的生命。在劇中,熱愛祖國、團結對外的民族精神得以很好的呈現,而這種精神,遍布於整個中華大地。
由此可見,“魯劇”雖然冠名以地域特色較為明顯的“魯”,表面上講述的也只是山東人的故事,但無可爭辯的是,山東內在於整個中華民族,因而“魯劇”在講述山東人的故事和品質的同時,也呈現了全體中國人勇敢拼搏、捍衛家國的故事和歷史,以及勤勞堅韌、勇敢善良、愛國奉獻的內在品質和精神。
三、“魯劇”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從現實中“魯劇”受到觀眾和業界的一致好評可以看出,“魯劇”所呈現的中國故事和中國精神是成功的。在整個電視行業受到新媒體沖擊,而電視行業自身的競爭也空前白熱化的今天,“魯劇”能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與它能夠講好中國故事是分不開的。而“魯劇”之所以能夠講好中國故事,固然與雄厚的資金支持、精良的創作團隊和廣闊的播出平台有關,但是,在資本、人才和平台都不匱乏的時代,“魯劇”能取得如此累累碩果,更有其深層次的原因。
一方面,這些優秀的“魯劇”所講述的故事都是基於歷史真實和生活真實的原創。當今中國的海量電視劇中,存在著大量模式化、雷同化的電視劇,即使它們能憑借觀眾在收看時獲得的“舒適感”而暫時取得良好的收視成績,但觀眾很快就能識破並“逃離”,而原創才是為觀眾提供全新的視角和體驗的最佳方式,也最能打動觀眾,增強“受眾黏度”。原創是一個好故事的本源,創作了《闖關東》和《大河兒女》等優秀作品的著名編劇高滿堂的經歷就是最佳例証。高滿堂為創作《闖關東》,並沒有道聽途說、閉門造車,而是耗時五個月,走遍遼吉黑魯,行程萬余裡去尋找故事﹔但這些材料又融入朴實平淡的尋常人家的生活之中,從而既有平民視角,又有史詩性。這正是《闖關東》等優秀魯劇獲得成功的一大原因。
而另一方面,“魯劇”的成功暗合了全民追逐“中國夢”的心理,符合中國人民的精神追求和心理表達。隨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快速發展,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國人也有了更多的自信來審視過去和歷史,更希望能憑借自身的“話語權”陳述自己的故事,建構自己的話語體系。“魯劇”著眼於大遷徙、大抗戰、大建設等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在本質上是在講述國人為了生存和發展而堅韌不屈的故事,體現的正是中華民族頑強拼搏、愛國團結、樂觀向上、追求和平的精神品質。這在當下華夏兒女共同奔向“中國夢”、民族自信空前的背景下,契合了觀眾的心理和感受,以剛健有為的情懷和追求吸引觀眾。
除此之外,出眾的導演和演員、優秀的播出平台以及強大的營銷實力都是“魯劇”能夠講述中國故事的強大后盾。
當然,“魯劇”要想繼續保持甚至發展壯大,最終走出國門,也必須直面現實,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一步壯大自身。
第一,整體電視劇行業投資過熱導致電視劇產量過剩,面對海量的電視劇,“魯劇”仍需保持自身優勢,即在講述中國故事的同時,堅持原創和傳達昂揚向上的精氣神兒。目前隨著電視劇投資的不斷加大,市場上出現了大批良莠不齊的電視劇作品。如前所述,以往的“魯劇”之所以能在海量的作品中凸顯出來,在於它腳踏實地的講述中國人自己的故事,傳播中國人獨有的精神面貌和情懷,貼近百姓生活的同時弘揚優良文化傳統。而現在面對越來越多的電視劇產品,“魯劇”的生產同樣需要保持原有的特點,腳踏實地,情真意切,講述中國好故事。
第二,目前整個電視劇的播出都面臨新媒體播放平台的沖擊,越來越多的觀眾選擇借助數字媒體、數字平台觀看電視劇而不再是傳統的電視機。在這種情況下,“魯劇”不僅要佔領傳統的電視平台高地,還應積極創新,改革播出模式,從而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使用新媒體平台觀看“魯劇”,擴大“魯劇”的受眾群和影響力,這就需要“魯劇”在創作時兼顧到新媒體的屬性,積極主動的進行變革。例如加強和觀眾的互動,參考觀眾的意見對劇本和電視劇的制作進行適當的修改,制作播出同時進行等新手段都可以予以適當的借鑒。
總而言之,大批精良的“魯劇”近年來為國人講述了優秀的中國故事。它們不僅講述了山東人和中國人的故事,更在深層意義上傳達了中華民族的勤勞堅韌、勇敢善良、愛國奉獻等精神氣質。“魯劇”之所以能夠講好中國故事,根本在於其電視劇本都基於歷史和生活的故事原創,而這些原創性故事都契合了當下中華兒女在追逐“中國夢”的路上所擁有的昂揚向上、不畏艱險、相信未來的感情心理。隻要“魯劇”在中國經濟社會和電視行業本身面臨轉型的背景下,堅持自身優勢,傳遞正能量,並且積極創新,與時代同步,就一定能夠在未來繼續發揚光大,繼續講好中國故事,為中華“圓夢”匯聚強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中國海洋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1] 盧少華,房偉.山東當代影視藝術的地域化特色研究[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2.
[2] 董?.韓劇攻略:當代韓國電視劇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
[3] 馮冀.論接受美學對電視編劇藝術的影響[J].戲劇藝術,1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