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12期

《爸爸去哪兒》:一檔真人秀的加減法則

李葉子

2014年12月05日12:57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2013年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創造出了整年度真人秀節目的一個新高度。隨著《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的完美收官,這檔節目不僅為受眾提供了飯后談資,更多的是帶給受眾不一樣的內心震撼和更多的思考,關於家庭關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教育相處問題。全新的真人秀節目模式,減去了節目中做作的成份增加了無限的溫情元素,如此一檔堪稱完美的加減法真人秀開創了全新的真人秀時代。

關鍵詞:真人秀﹔明星親子互動﹔加減法

湖南衛視第一季《爸爸去哪兒》用不同以往的節目形態在2013年的年末不僅完美收官而且顛覆了本年度的綜藝生態。隨著一次又一次被自身刷新的CSM46城收視率不斷攀升,首期獲得收視率1.423,第二期火速漲到2.588,隨之而來的第三期則攀升至3.01,除此之外同步增長的還有翻一倍的廣告,微博熱門話題與微信朋友圈的話題刷屏。

一、多一點生活,少一點台本

現在不論有多少新媒體的誕生與興起,電視媒體都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電視媒體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當今受眾基本的生活方式 [1]。而電視真人秀,作為動態的具有目的性的線形敘事模型,是對自願參與者在規定情境中,為了預先給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規則所進行的競爭行為的記錄和加工[2]。目前電視上播放的真人秀節目大多為益智闖關型、選秀型等真人秀節目。隨著受眾收視疲倦感增長,此類節目已很難引起受眾高關注度。在電視受眾都進入收視疲倦的狀態時,湖南衛視適時播出了《爸爸去哪兒》這樣一檔親子互動類真人秀電視節目,播出的瞬間抓住受眾眼球。

電視綜藝娛樂節目就節目編排方式上看是“綜藝”,就播出效果來看是“娛樂”,其實質是一樣的[3]。而《爸爸去哪兒》這樣一檔電視綜藝娛樂真人秀節目則是在節目編排上有了新的創新,少了刻意人為綜藝的效果,增添了父子之間緩緩流動的溫情元素,如此新形式真人秀節目在電視綜藝娛樂節目中刮起一陣旋風。

《爸爸去哪兒》引進於韓國,播出拍攝模式與韓方一致。《爸爸去哪兒》共40多個機位,其中活動機位20多個,導演、攝像、后勤保障,現場的工作人員共有100余名。真人秀節目中攝像團隊一向多,但如《爸爸去哪兒》如此龐大的攝像團隊應是真人秀節目中的特例,通過多機位的調動為觀眾呈現出靈動感,使觀者仿若置身現場給予受眾一場別樣的視覺體驗。

真人秀節目中明星參與並非少數,但明星父女參與的卻極少數,《爸爸去哪兒》選擇明星家庭參與電視節目可謂獨辟蹊徑。明星都希望孩子能夠在相對單純的環境下成長,能讓五對明星家庭參與到節目中且讓明星寶寶出現在電視熒幕上也是《爸爸去哪兒》的新突破。節目由父親和孩子共同參加,不再如其他真人秀節目般,需按照作家編寫的台本進行最真實化的表演。《爸爸去哪兒》更多的展現明星生活中的形象,不管父親從事何種工作,在孩子面前他們只是單純的父親,這樣多生活表現少台本演出的電視節目更能獲得青睞。

二、多一點溫情,少一點嚴厲

在人們成長的過程中,父親這個詞的等價意義就是高大、威嚴,甚至是不苟言笑的,一切冷厲的詞語貌似都與父親或多或少有著關系,自古都是慈母嚴父的形象,影視作品中呈現出來的也是如此的狀態。而《爸爸去哪兒》中的爸爸們完全推翻了對於父親形象如此生硬冷酷的定義。參與節目的五位父親,都是娛樂圈裡的名人,他們在電視劇中扮演過不同的人物形象,但在《爸爸去哪兒》中他們有著共同的角色——爸爸。對於孩子充滿耐心,溫柔的對待孩子出現的每一次錯誤,在失誤過后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悉心照顧著孩子的一餐一食。五位爸爸的出現改觀了人們對於父親傳統意義上的定義,整期節目都充斥著溫馨情愫。

爸爸的表現是除去孩子表現之外最受觀眾關注的點,因為爸爸的表現不僅代表了其自身的一種形象,也體現了孩子所受教育的狀態,如果父親是和藹可親充滿愛的,那麼孩子也會成長為充滿愛的優秀好少年。所以父親的形象是最能反映孩子成長狀態,父親一直是孩子成長的標杆。

在五位爸爸裡,他們恰好是各種類型父親形象的一個典型。王岳倫,是一個很少陪伴孩子的父親,因為工作原因時常不在家,所以女兒的成長他錯過了很多。在有一期中女兒王詩齡讓爸爸給她梳辮子,可是王岳倫卻完全不會隻能草草應付了事。即使這樣女兒王詩齡也因為這個卡子是爸爸別在自己頭上的而喜歡得不行。王詩齡的表現讓受眾了解到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還是需要父親的陪伴。張亮,是一個全能的父親,他在開始就說,我是一個要跟兒子做哥們兒的爸爸,要跟他一起成長。朋友的定位在當代父親中並不多見,多數的父親跟孩子總有著角色上的階級感,一旦階級形成那麼成長狀態就會不同。

而林志穎因為出身單親家庭,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會給予更多的寵愛,但是他的寵愛並未變為溺愛,他會在長期沒有陪在KIMI身邊伴隨成長的歉疚心情中,慢慢鬆開KIMI的手使他離開自己的懷抱,嘗試著自己展翅飛翔。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再是曾經“大人告訴你怎麼做就怎麼做”的模式,而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讓孩子按照自身的想法去解決,遇到問題后父親給予及時正確的引導,用這樣先探索再學道理的方法使得孩子領悟成長的過程。

有人說“男人隻會變老,不會長大”,這句話並不無道理,爸爸們有時像是另一群孩子,甚至有時會做出比孩子更幼稚的行為。即使《爸爸去哪兒》是綜藝明星真人秀節目,在鏡頭中的交流也許並不能像完全沒有鏡頭時的自然,但當因幾個孩子而將幾個大男人聯系在一起時,比起平時散發光芒的明星更像是普通的父親們,甚至這種父親的感覺比單純將他們當作明星時的光芒還要耀眼。

三、多一些驚喜,少一些刻板

都說小孩和動物是最難進行拍攝的,在《爸爸去哪兒》中印証了這句話,所有的真人秀節目都是有一個大體的節目流程框架,在框架中進行參賽者的自由發揮,並且在拍攝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編導會根據節目需要引導參賽者的走向。在《爸爸去哪兒》中也是有一個大體的故事編劇,其中故事情節的發生節目組幾乎是無法預測的。這樣的情況就會有兩種較為極端的事情發生,一種是孩子的表現出乎意料的好,能夠提供劇本上都無法寫出的優秀素材,如有一期中在一天結束要睡覺的時候,田亮的女兒田雨橙突然對爸爸說生日快樂,在后期採訪中知道孩子是因為今天聽到了說是爸爸的生日,就在睡覺前跟爸爸說了生日快樂。這樣毫無征兆的反映是讓制作組最喜歡的素材。孩子說的一句生日快樂能夠引起多大的效應,她的父母首先感動了,其次是在場的所有編導們,再次就是收看電視節目的所有觀眾。孩子的話語戳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引起我們的共鳴也讓我們反思,我們有多久沒有跟自己的父母說過這樣的話,我們是否還記得自己父母的生日?另一種極端就是完全不可控的小孩子哭,在第九期中,孩子們與父親玩了一個換爸爸的游戲,在大人看來這就只是個游戲而已,可孩子們不懂,他們以為這樣的交換就是真正的交換。孩子們突然放聲大哭,並且完全不配合節目的繼續錄制,小孩子的不可控性得到了完全的體現,孩子展現出真實的一面,孩子的眼淚和父親眼中的擔心也成功成為收視的一個亮點,能夠與受眾產生共鳴,我們會聯想到自己小時候哭鬧時父親眼中流露出的擔心。

情節的戲劇性就在於此,不用編導特意編排。情節的戲劇性就如《阿甘正傳》中那句經典台詞“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巧克力是什麼味道”這也就是真人秀節目的亮點所在,永遠存在著戲劇性的轉變。

四、多一點教育意義,少一點單純的娛樂

在綜藝娛樂真人秀節目的背后,《爸爸去哪兒》具有更多的教育意義,在節目錄制的時候孩子的情緒難以掌控,說哭就哭的情節一直在發生,這時候父親對於孩子的教育就能充分的體現出來。在爸爸對孩子教育結束后,節目組會單獨採訪父親,讓他更明確的表述出當時的心情以及為什麼這樣做和這樣做的意義。最后節目組會出現畫外音和字幕,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總結關於孩子教育的問題。關鍵字幕下方會出現拼音文字,這樣既能夠滿足大人觀看的需求同時對收看節目的小朋友也起到了學習的效果。使得節目的層次上升到了教育層面,不再是單單地看著樂呵的節目,而是有著教育意義的節目。

除此之外,孩子們天性中善良樂於助人的一面顯現出來時,節目組就會適時加上字幕,吸引觀眾全部的注意力,字幕或者畫外音的方式將注意力集中到電視屏幕上,不僅保証了收視率更重要的是讓觀眾注意到孩子們真善美的狀態,起到教育的意義。孩子們就是一張白紙,他們擁有最真善美純真的一面,他們不經意的話語和行為最能夠體現出人原始本真的東西,在社會上呆久了原始本真的東西早已失去,看到孩子們的行為能夠幫助我們找尋自己的初心。

《爸爸去哪兒》充分體現出明星對於子女的教育方式。當孩子出現在電視熒幕上時,觀眾都會了解到明星教育孩子的方式,會對明星的教育模式產生共鳴與贊同,這樣不僅滿足了受眾對於明星生活的窺探,又能夠拉近明星與受眾之間的距離,讓受眾感受到其實明星跟正常人一樣,每天也是柴米油鹽的生活,也會有教育孩子的困擾。

父親與孩子的關系是亙古永恆的,看到五位爸爸在節目中流露出對孩子關切、贊揚、心疼、鼓勵的眼神時,受眾不難聯想到自己的父親,自己的父親在自己成長時也一定是這樣的狀態。通過熒屏中典型父親形象的呈現,能夠喚起被我們封藏在心底的對父親愛的感謝。《爸爸去哪兒》最成功的應該就是擊中人們內心最柔軟的點,節目中的父子即為電視機前父子們形象的濃縮。他們的相處方式正是我們與父親的相處方式,只是隨著時間的漸漸逝去被我們淡忘或埋藏,《爸爸去哪兒》喚醒了我們記憶中與父親在一起的日子,如此溫情效果並不是每一檔節目都能帶給受眾的。(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戲劇與影視專業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 黃會林,俞虹,靳智偉.影視受眾研究叢書——電視受眾市場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 尹鴻,陸虹,冉儒學.電視真人秀的節目元素分析[J].現代傳播(雙月刊),2005(5).

[3] 史可揚.電視欄目和頻道辨析[M].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