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12期

學術期刊事先審讀原則及方法探析

咸增強

2014年12月05日13:48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學術期刊事先審讀活動是進入審稿程序前的幫扶式審讀,內隱於編輯出版工作,對期刊質量和編輯出版工作者都有一定的影響。事先審讀一方面有利於優化編作關系,提高作者稿件質量,另一方面也可能因處理不當給審稿工作造成額外壓力,甚至影響刊物質量和聲譽。事先審讀應堅持正確認識、從容應對、適時審讀、主動反饋、圓滿作結的法則,重點把握好角色意識、資源意識和規范意識。

關鍵詞:學術期刊﹔事先審讀﹔概念﹔利弊﹔法則

審讀是編輯出版工作的重要任務,也是編輯出版界持續關注和研究的課題。通過百度搜索和中國知網開展相關文獻調查表明,關於審讀的研究涉及到了審讀主體、審讀客體、審讀制度、審讀活動等諸多方面和環節,但對事先審讀這一客觀存在的業內現象,則較少有人提及,也沒有發現專題研究的文章。今不揣淺陋,試對學術期刊的事先審讀作以探析。

一、事先審讀的界定

《報紙期刊暫行審讀辦法》(簡稱《辦法》)認為,報刊審讀是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和報刊主管單位在報刊出版后組織有關人員,依法對報刊出版質量進行的審閱和評定,是報刊出版事后管理的重要制度。《圖書編輯工作基本規程》(簡稱《規程》)則指出,審讀活動貫穿出版工作的全過程。在選題、組稿過程中的審讀是事先審讀,圖書出版后的質量檢查是事后審讀。圖書出版存在事先審讀,報刊出版也可以認為存在事先審讀。其理由是:主動策劃組織的稿件應該事先審讀。杜絕不了的關系稿、人情稿一般也要事先審讀。國外高水平的科技期刊則有預審制度。盡管國內較少採用,但也有研究者建議試行同行專家推薦制。《辦法》和《規程》的理解,前者較為狹義,后者較為廣義。在審讀實踐中,還有三個中間層次的認識。一是指出版后審讀(或稱印后審讀),不僅包括管理部門組織的審讀,也包括編輯出版單位組織的審讀﹔二是指定稿組版后的審讀,包括掃尾性審讀(或稱印前審讀)和出版后審讀﹔三是指正式收稿后審讀,涵蓋了編輯流程中的所有審稿及其后的審讀。也就是說,關於審讀的概念,編輯出版界至少有五種不同的理解。

學術期刊的審讀活動,可類比圖書審讀分作三個階段。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報刊主管單位以及編輯出版單位組織的出版后審讀是事后審讀,出版流程中的責任審讀和出版單位組織的交叉審讀、專家審讀是事中審讀,稿件在沒有正式收稿進入審稿流程前的審讀就是事先審讀。依此界定,學術期刊事先審讀沒有進入規定的審稿程序,審讀人的審讀活動不是份內工作,性質上屬於個體幫扶行為。但事涉出版單位相關人員,對出版工作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應該納入業界研究的視野。

二、事先審讀的分類

(一)按事先審讀主體分

學術期刊事先審讀主體可分為核心層、緊密層和鬆散層。核心層事先審讀,包括在崗在編的責任編輯、內務編輯、副主編、主編接受的事先審讀。作為出版單位的內部人員,對期刊運作規程非常了解,能給作者提供全面、詳實的建議。緊密層事先審讀,包括編委會成員、欄目主持人、相對固定的審稿專家接受的事先審讀。作為專家級人員,與出版單位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尤其在學術指導方面很有優勢。鬆散層事先審讀,包括編輯出版界同行、專業研究同行等接受的事先審讀。或是從事編輯職業,或是從事專業研究,對業界情況比較熟悉,和出版單位也有一定聯系,能為作者提供有效的建議。

(二)按事先審讀客體分

學術期刊事先審讀客體有邀約稿件、自薦稿件和推薦稿件。有的學術期刊經常開展選題策劃活動,向專家主動約稿、組稿。專家一般和邀約者聯系互動。盡管主要任務是組織稿件,可以不承擔審讀的責任,但邀約者收稿后都要事先審讀。這既是對專家的尊重,也對稿件有了初步了解。有的作者與審讀人有直接交往,打個電話、發個電子郵件很輕鬆就將稿件傳給審讀人,希望幫助發表。還有的作者通過領導、專家或同事、朋友推薦,轉給出版單位相關人員事先審讀。

(三)按事先審讀介入時間分

有選題時介入、研究時介入、寫作時介入和完稿后介入。學術期刊事先審讀涉及的多數稿件是完稿后交給審讀人事先審讀。也有少數作者因與審讀人相熟,可能有了研究選題、研究方案或是寫作提綱就開始書面或口頭與審讀人研討。這是介入較早的事先審讀。

(四)按事先審讀結果分

來到審讀人手中的稿件,選題各種各樣,質量參差不齊。審讀人審讀后,一般都會形成審讀意見,並反饋給作者或推薦人。結果大致有三種:或建議修改后正式投稿,或建議轉投他刊,或建議作者棄稿重新選題。

三、事先審讀的利弊

做好審讀工作,可以發揮引導示范作用、監督警示作用和溝通交流作用。通過審選題、審方法、審材料、審結論、審寫作,審讀人對稿件不僅形成了總體評價,而且提出了意見和建議。這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能夠開闊作者的思路,豐富作者的知識,提升作者的修為。尤其是青年作者往往受益匪淺,甚至有茅塞頓開之感。事先審讀對學術期刊也有一定的好處。事先把關將一些劣質稿件及早擋在門外,不再進入審稿程序而浪費人力。事先退修則有利於提高稿件質量,加快審稿進度,壯大作者隊伍,塑造刊物形象。同時一定程度上還能優化審讀人的人際環境,對增加審讀經驗、提高審讀水平不無裨益。

事先審讀對審讀人和期刊質量也是一種挑戰。如果處理不當,對審讀人和學術期刊都可能弊大於利。審讀人一般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事務繁雜,責任較重。除了策劃邀約的稿件,事先審讀多是被動的、不得已的。佔用時間,耗費精力,審讀人往往有苦難言。若當面回絕,或敷衍了事,就會“得罪”作者或推薦者,影響個人聲譽和人際交往。個別審讀人有時草草審讀,或是放棄審讀,違反規定打招呼,開綠燈,讓一些事先就應退回的稿件進入審稿流程,浪費其他審讀人和編輯的時間,甚至最終見諸刊物,對學術公平、內部管理、期刊形象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四、事先審讀的法則

(一)正確認識

人具有社會屬性,也具有情感屬性。一些作者或推薦人請從事編輯出版工作的審讀人幫忙看稿,在情理之中,屬正常交往。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快樂工作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源泉。處理好需要事先審讀的稿件,尤其是與作者或推薦者的關系,能使審讀人收獲一定的成就感和愉悅感。反之則會令人沮喪、失落。盡管作者或推薦者年齡、性別、職位、專業、學識、修養等背景不同,必然造成其與審讀人溝通交流的場景差別。但作為利益相關的一方,審讀人首先應堅持客觀標准,服從原則,同時把人與問題分開,提出明智、有效而又友好的選擇[1]。既堅守出版者的立場,盡好把關者的責任,又以稿為媒,與人為善,扮演好幫扶者的角色。

(二)從容應對

不論是領導、專家,還是同事、朋友,審讀人原則上應熱情接待,積極回應。這些稿件有可能不合期刊的方向,也有可能質量較差。審讀人也可能工作忙、時間緊,或者由於稿件專業性很強,存在審讀困難。對此可以向作者或推薦者略作說明,但不宜當面拒稿,掃人興致。也不能忘記事先審讀屬個人行為而非組織行為,擅自越權同意發稿,給正式審讀工作造成被動和混亂。在學術期刊出版單位享有一定話語權的事先審讀人更要以身作則,慎之又慎。

(三)適時審讀

審讀學術稿件不同於閱讀通俗文章,是一件費時費心費力的事情。為了節省自己和作者(或推薦者)的時間,筆者曾嘗試當面即時審讀。實踐証明,這種快速審讀法很難形成全面、客觀的認識,評判稿件的語言也不易准確到位,且有草率應付之嫌,雙方感覺都不理想。做一件事,就一氣呵成做完[2]。審讀學術稿件最好的辦法就是選擇整塊的時間,集中精力細致審讀,直至形成書面的完整的審讀意見。審讀意見不能過於簡單,應做到內容齊備。審讀時間也不能拖得太久,超過了雙方的心理預期,不可避免地就會在雙方的交流上產生陰影。

(四)主動反饋

形成審讀意見后,一般不宜著急回話,應沉澱數日,對意見進行修改完善,做到委婉、清晰和全面[3]。反饋意見不僅是對稿件的評判,更要重點體現對稿件的建議。反饋方式可根據情況進行面對面約談,也可採用手機短信告知對方已審讀完畢,並將審讀意見發送電子信箱供作者或推薦人參考。由於處於有利的一方,審讀人有時會將稿件審讀意見放置一旁,等候作者或推薦人再次查問。這種不對等的交流方式,應考慮謹慎使用。既然審讀工作已付出了勞動,把審讀意見主動反饋給作者或推薦人,將會贏得尊重,增進感情。

(五)圓滿作結

建議退修的稿件,有的還會請審讀人再次審讀,甚至再三審讀。隻要審讀人保持足夠的耐心,最后總會修成正果,達到雙方基本滿意。建議轉投他刊或是建議廢棄的稿件,更要當心一些。有的稿件質量不錯,但與本刊宗旨不符,審讀人根據信息和經驗,可建議投往他刊。有的稿件選題沒有價值或價值太小,沒有刊發必要,審稿人應建議及時放棄稿件,在選題上給予點撥指導。也有的稿件基礎較差,憑作者實力改不出來。審讀人應向作者或推薦人講明期刊發稿標准,指出作者及稿件的一些優點,建議作者在存在的短板方面多下功夫,有了相對成熟的稿件,再投送本刊。

五、結 語

事先審讀是學術期刊編輯出版工作者或多或少都要面對的事情。要處理好事先審讀,重在把握三個意識:一是角色意識。事先審讀人承擔的是幫扶人角色,而非正式流程中的審讀人角色,應盡量減少和避免對審讀流程的負面影響。二是資源意識。事先審讀的聯系人(作者或推薦人) 是資源,稿件是資源,時間也是資源。有效地保護和利用資源是事先審讀人必須明確的理念。三是規范意識。經過事先審讀的稿件,要按規范進入流程層層把關。即使時間性特別強的稿件,可以要求加快審讀速度,但不能跨越審讀環節,破壞審讀程序。隻要樹立職業自覺,堵疏結合,以疏為主[4],做到意識明確,方法得當,結局自然,學術期刊事先審讀就不會產生心理的負擔,而成為人生價值的體現。(作者系運城學院學報副主編,副編審) 

參考文獻:

[1] (美)羅杰·費希爾,威廉·尤瑞.談判技巧——利益、選擇與標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2] (德)洛塔爾·丁·賽偉特.把時間花在刀刃上[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2.

[3] 陸宜新.向作者轉達審稿意見的方法分析[J].編輯學報,2013(2).

[4] 吳慶晏.試論人情稿的堵與疏[J].今傳媒,2012(9).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