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內地選秀節目十年大事記 “想唱就唱”如此任性

2014年12月05日07:12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想唱就唱”,十年前就如此任性

  2005年超女舞台,成了粉絲記憶的分水嶺。此后,他們見証了自己選出來的“新人”李宇春、周筆暢和張靚穎等一路成長。

  2013年9月27日快樂男聲總決賽,十年選秀歷程中各屆選手25位代表登場成就了當晚最催淚的橋段﹔2014年7月25日,范立欣執導的記錄2013屆快樂男聲選秀之路,盤點選秀十年的電影《我就是我》全國公映﹔2014月11月26日,天娛傳媒十周年慶,張杰發布主題曲《時光十年》﹔12月3日,李宇春、華晨宇、曾軼可參與的當代藝術展覽“明天的派對”開幕……各種事件都在不斷提醒,2004年至今,從那一句任性的“想唱就唱”開始,中國的選秀歷史已走過十年。如今它早已不再僅僅是一種收視率可觀,全民參與的電視節目類型,而是延伸進社會各個領域的文化現象。

  粉絲擁躉也好,旁觀路人也罷,無可否認這十年間,一首首磨耳親切的旋律,一張張從稚嫩到成熟的生動面孔,一次次吶喊,一個個守在電視、電腦前的夜晚都真實存在過。而這一切又同時折射著所有人的十年。

  節目

  從超女到K歌秀

  2005年8月27日,湖南衛視《超級女聲》全國總決賽3進1。那一夜,李宇春最終以352萬多票超越亞季軍周筆暢、張靚穎,成為年度總冠軍。當晚該節目收視率高達11.65%,這個日子成為中國選秀歷史一個無法復制的紀錄。

  繼2003年湖南電視台娛樂頻道“快樂男聲”於省內試水后,電視選秀節目作為一種新的形式出現在熒屏之上。2004年,湖南衛視舉辦的首屆《超級女聲》一炮而紅,16歲的張含韻一夜之間變國民妹妹。次年,《超級女聲》把這一形式推向巔峰,粉絲、PK等新生詞匯也隨之一涌而出,短信投票的新形式也引出了粉絲街頭拉票等現象。從奇葩密集的海選到扣人心弦的直播,“05屆超女”就這樣把觀眾牢牢地鎖定於電視機前。超女的成功,同步喚醒了其他衛視的興趣。2006年起,東方衛視的《加油!好男兒》、江蘇衛視的《絕對唱響》、重慶衛視的《第一次心動》、深圳衛視的《青春之星》、山東衛視的《天使任務》……各大衛視均躍躍欲試,甚至央視也改變《夢想中國》賽制投身選秀。一時間各類選秀遍地開花,電視江湖風起雲涌。

  直至今天,作為選秀元年的開啟者,湖南衛視一直在保持著對此類節目的嘗試與探索,無論是短信向微信轉型的投票模式,電視直播到網絡YY的同步,還是層次愈加復雜的賽制,均與時代環境的發展同步,見証著選自十年的起伏。而其他衛視也在跟隨中借助“好聲音”華麗“轉身”,讓選秀節目從彼時的新鮮事物升級為常態且穩定的電視節目形態。

  選手

  樂壇造星新時代

  回顧十年,之所以2005年超級女聲以及2007年的快樂男聲至今被視為十年選秀歷史中最為人稱道的兩輪選秀,正是因為彼時走出的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以及陳楚生、張杰等在時間的淘洗下,憑借自己努力在樂壇中以及其他領域均劃出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

  除了為熒屏提供了多樣化的內容,無論是超女、快男還是好聲音,音樂類選秀節目為進入瓶頸的音樂行業提供了新鮮血液,制造了一批又一批的生力軍,更改變了音樂產業的格局。從板凳前毒舌的包小柏到轉椅上感性親切的那英,選秀造星已擺脫最初的爭議,成為發掘新人最為科學、有效的渠道。“想唱就唱”是姿態,“唱得響亮”是實力。脫離熒屏后,已有粉絲基礎的新人如何發揮個性,在專業歌手列隊的樂壇中找准坐標,如何在更大的江湖中存活,才是真正的考驗。

  從2006年《皇后與夢想》到2014年《1987我不知會遇見你》,李宇春已推出六張專輯,Why Me品牌演唱會也持續了九年。她不僅於2013年獲得EMA歐洲音樂大獎全球最佳藝人獎,還涉足電影,更受邀戛納電影節亮相閉幕式擔任頒獎嘉賓。當年並未殺入快樂男聲前三名的張杰如今也是華語樂壇呼風喚雨的歌手,剛剛在全美音樂獎上贏得年度國際藝人獎。而從台灣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走出的蕭敬騰、林宥嘉、徐佳瑩等如今也是金曲獎的常客。正是這些幸運並努力的角色,一步步証明著選秀出道歌手們的存在感,同時也讓不那麼景氣的華語樂壇開出新花。

  歌迷

  中國式粉絲經濟

  她曾在父母的幫助下用手機給李宇春投過無數次票,他曾為了張靚穎站上街頭加入拉票隊列……自2005年“快樂女聲”短信投票模式誕生起,在那個網絡並不算發達的年代,中國娛樂圈有了第一批真正細化的粉絲,粉絲經濟的雛形也清晰可見。直至今天,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仍在蔓延。

  從自發投票,到貼吧集結到有組織、有紀律的偶像后援會,自05屆超女以來,中國粉絲團體與偶像之間產生了已無限接近日韓偶像產業鏈條下的粉絲經濟。在音樂產業中,真正貢獻價值的正是粉絲,他們通過購買CD,演唱會門票、彩鈴下載等消費行為,以及影響卡拉OK中點歌版稅等收入促進產業發展。這種架構在粉絲和被關注者關系之上的經營性創收行為不僅粘性高,並且可持續性強。而在音樂鏈條之外,明星借用名氣開店,研發自創品牌亦是出口。張杰的媽媽在成都的米線店就曾吸引大批粉絲按圖索驥,前往捧場﹔周筆暢與合作伙伴創立的潮牌也贏得大批粉絲幫襯。而明星標簽化的物件與造型都會在粉絲環境下引發大規模模仿與追捧。從理發店中出現的李宇春式發型,到標志性的“筆式”眼鏡,均是粉絲經濟的生動體現。

  鑒於粉絲門派繁多,T恤、熒光棒、燈牌、簽名相片等明星周邊也同步細化,牽動了其他產業鏈。除了官方粉絲會組織購票,統一制定著裝外,通常演唱會現場也會出現兜售相關產品的各路商販。同時,無數商家也看上了選秀節目對於年青一代的影響,以及可持續挖掘的價值,從節目冠名到產品代言,無孔不入。從酸酸乳冠名的超級女聲到加多寶涼茶作為定語的中國好聲音,再到華晨宇代言的口香糖,都是商家瞄准粉絲經濟的另一種延伸。

  ■ 現象

  游得過辭海算得上粉絲

  選秀十年,中國的粉絲群體也自成體系,日漸成熟。自2005年粉絲被細分成玉米、筆迷以及涼粉起,十年間粉絲群也同步延伸出諸多新詞匯。無論是被延伸的粽子、企鵝,新生的私生飯以及路轉粉,這些新詞也同樣拓寬了人們對選秀的認知,並逐步化為日常。

  玉米

  【同類詞】 涼粉(張靚穎粉絲),筆迷(周筆暢粉絲),飯盒(何潔粉絲),星星(張杰粉絲),蕭幫(蕭敬騰粉絲)等。

  【基本解釋】 “玉米”取自“宇迷”諧音,即李宇春粉絲的名稱。自2005年超級女聲開始,粉絲(明星擁躉)不再單純地統稱為粉絲,而是開始以自己偶像名字的諧音,以及性格特征的總結為組織取名。此外,每個團隊還頗有默契地統一著裝甚至熒光棒顏色,以便相互識別,實現整齊劃一的效果。

  【例句】 最重要感謝我的“玉米”們,八年來,一直有你們與我同行。今天,我是代表你們所有的中國歌迷站在這國際的舞台上,我的榮耀屬於你們!(李宇春2013 MTV EMA“全球最佳藝人”大獎)

  粽子

  【基本解釋】 出自2005年李宇春比賽訪談時講過的一個關於“包子家族與米飯家族打群架,粽子說自己是間諜”的笑話。事后該名詞含義被粉絲延伸,通常指到處離間群眾關系的粉絲,即粉絲中的間諜﹔或是除了喜歡李宇春,同時又喜歡其他明星的粉絲。作為粉絲中一個比較特別的群體,粽子同樣頗具規模,並且被進一步細分為黑色粽子(間諜型),綠色粽子(開放立場型),純粽子(客觀、中立),餡兒粽(粉絲本體,平時不露聲色)。

  【延伸】 露餡,動詞。用於爭議出現時,一夸一罵之間,部分“餡兒粽”露餡暴露立場,此類情況下,通常大家會跟帖勸他“包好”。

  【例句】 問:好凌亂,“愛粽不粽”“地球無雙粽子”“超級粽子”幾個貼吧是做什麼的?答:地球無雙粽子吧是快男13強的粽子吧,簡稱球吧。超級粽子是粽快女的,愛粽不粽不知道具體粽誰。

  私生飯

  【基本解釋】 指行為極端、作風瘋狂的侵犯明星的私生活的粉絲。這種粉絲通常會為了滿足一己私欲騷擾、跟蹤、偷拍喜歡的明星,做出爆門牌、堵家門甚至是監聽電話等行為,影響藝人及其家人的私生活。通常人氣越高的明星,“私生飯”就會越多。在韓國,東方神起、朴有天、EXO等都曾遭遇過私生飯的苦惱。

  【例句】 華晨宇簡單低調,我們火星家族不需要私生飯。

  脫飯

  【基本解釋】 即脫離粉絲圈。追星需要花費精力,投入財力,不少粉絲隨著自身年齡的增長逐步脫離粉絲團體,各自為政,或者不再追星的現象。此外,也有粉絲是因為不滿偶像的某種處事而粉轉黑,甚至放棄追星,或者轉投他人。

  【例句】 當媽了,心好累,感覺要脫飯了,但我依然愛春春。

  路轉粉

  【同性詞】 路轉黑、黑轉粉、粉轉黑、粉轉路人

  【基本解釋】 即“路人變粉絲”的簡稱。通常粉絲會將人們對待偶像的態度由高到低地簡單地分為粉絲、路人以及黑子三種。明星舞台和日常的表現,以及粉絲的個人心態的轉變,均會引發三種狀態之間的相互轉化,諸如“路轉粉”,“粉轉黑”的這一過程則被延伸為粉絲間默認公用的動詞。

  【例句】 蕭敬騰被奉為雨神后感覺萌萌噠,我一不小心路轉粉了。

  親媽粉

  【同類詞】 后媽粉,老婆粉,散粉

  【基本解釋】 大媽型粉絲,以母親溺愛孩子的心態對待偶像的粉絲群體,特征是偶像做什麼,都無條件支持。與之相對的后媽粉則相對嚴苛,但內心希望偶像成長。老婆粉則是以對待老公心態一樣愛護偶像,甚至以與偶像結婚為目的的粉絲,至於散粉則是指未加入后援會的粉絲。

  【例句】 華晨宇真心紅啊,親媽粉不說,又冒出好多老婆粉。

  罵戰

  【基本解釋】 為了維護偶像,粉絲與藝人經紀人,或者粉絲團體之間出現對立局面,在網絡、貼吧間刷屏而掀起的口水戰。除了常見的粉絲團體互掐,粉絲與經紀人之間的罵戰案例頗多。諸如粉絲曾因為不滿李易峰形象受損,長微博針對其前經紀人董可妍的事件曾轟動網絡,直至公司出面處理。

  【例句】 快看××微博,粉絲們又搞起罵戰了。

  ■ 十年大事記

  萌芽

  2004年

  湖南台在地面頻道試驗一年選秀節目后,2004年夏在衛視頻道推出《超級女聲》。同年,SMG平台和環球唱片合力打造唱歌類選秀節目《我型我秀》,並在東方衛視播出。兩檔選秀節目的誕生,讓2004年成為內地熒屏選秀元年。

  井噴

  2005年—2007年

  2005年夏,《超級女聲》第二季啟動,李宇春、張靚穎讓該節目獲得超高關注度,超女決賽最終成了一場持續2個多月的“全民選秀”,粉絲街頭拉票、短信投票、粉絲團等現象誕生。這一年的“超女”火爆程度至今沒有節目能超越。李宇春、張靚穎分別和太合麥田、華誼音樂簽下唱片約,選秀選手步入流行音樂圈。年底,周筆暢向超女主辦方之一天娛傳媒提出解約。自此,選手和公司的合約矛盾也成為伴隨選秀節目的永恆命題。

  2006年夏,除了“超女”和“我型我秀”兩檔選秀節目繼續舉辦外,江蘇衛視舉辦了《絕對唱響》,東方衛視也推出了《加油!好男兒》,此外其他衛視也有類似節目誕生,中央電視台也修改《夢想中國》賽制涉足選秀。

  2007年夏,湖南衛視舉辦首屆男性選秀比賽,取名《快樂男聲》,曾在2004年《我型我秀》中獲得冠軍的張杰再戰“快男”。此后,選秀節目中出現大量“回鍋”選手。同年,台灣舉辦首屆《超級星光大道》,林宥嘉、蕭敬騰、楊宗緯脫穎而出。

  休整

  2008年—2010年

  連續舉辦四年的湖南“超快”系列選秀在2008年因未獲得批文停辦。選秀節目因為廣電總局多次下發通知限制、觀眾審美疲勞等原因開始“降溫”。雖有《我型我秀》等幾檔節目在播,但沒有代表性選手出現。

  2009年夏,湖南衛視重啟選秀節目,《超級女聲》改名《快樂女聲》,選手曾軼可引發爭議,圍繞著她產生了唱功和創作能力等的爭論,但她創作的歌曲《獅子座》等在全國走紅。

  2010年,選秀節目多年井噴后,風頭不再,《我型我秀》停播。湖南衛視再辦“快男”,但無論是收視率、關注度還是選手人氣都不復當年。

  變裝

  2012—2013年

  引進海外模式的《中國好聲音》2012年暑期開播,成為2005“超女”后最有話題的選秀節目。“好聲音”成功后,各家衛視第二年紛紛跟進推出《中國最強音》《最美和聲》等類似節目,而央視在此期間也首開大門接納其他衛視平台的選秀選手,在《我要上春晚》節目中展開PK,優秀者可以上春晚舞台。不過由於缺乏原創以及同質化節目泛濫,廣電總局在2013年下發通知,限制2014年衛視新增的引進版權節目不能超過1檔,全國衛視的歌唱類節目也最多保留4檔。(記者 古珺姝)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