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衛視校園紀實節目《一年級》為了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兒童防拐意識,上周設計了考驗重重的防拐測試。本周,《一年級》繼防拐之后又設置新環節,為一年級的小學生上了一堂性教育的課:防猥,教會學生們在受到性侵害時及時告訴老師和家長。另外,本期節目還給學生們上了一堂消防課,教會學生們如何打報警電話以及在火災現場如何自救。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在重慶提前觀看了這期節目,看片會后,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一起作業網董事長王強,皮皮魯總動員公司CEO、作家鄭淵潔之子鄭亞旗等針對青少年性教育問題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節目內容:明道穿特制服裝上課
防猥是一門性教育課,為此節目組特地請來藝人明道擔當一年級生理老師。這堂課意在幫助孩子們提高性別意識,從科學角度認識兩性差異,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達到防猥目的。明道也成為繼周筆暢之后,《一年級》迎來的第二位明星嘉賓。
在內地小學教育中,生理教育一直都被淡化。在《一年級》這堂課上,明道很明顯是有備而來,精心准備了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教會他們“生命是如何產生的”,之后更穿上特制服裝,形象而生動地向孩子們解釋作為男生和女生分別有些什麼部位可以觸碰,什麼部位需要保護。在節目中明道告訴小朋友,“女生和男生被泳衣覆蓋的部分都不能讓其他人觸摸。”
專家建議:父母不應忽略性教育
節目中生理課的話題引起了鄭亞旗和王強的濃厚興趣。針對何時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啟蒙和如何開始這個問題。鄭亞旗表示,性教育應該是家長的責任而非由學校完成。鄭亞旗告訴記者,他很小的時候父親鄭淵潔就給他設計了一堂性教育課程,“一天晚上,我和父親騎自行車回家,我看著天上的月亮問父親,‘為什麼月亮一直跟著我們跑啊?’結果父親並未回答這個問題,而是把話題引向了他一早准備好的性教育上。”鄭亞旗說,當時鄭淵潔用香蕉和面包圈的故事告訴了兒子什麼是性,“他說這事兒的時候很淡定,讓我覺得性和吃飯、睡覺沒有區別,都是人必定要做的事情。其實這樣做是對的,如果家長在給孩子講述性的時候顯得害羞,或者忽略對孩子這方面的教育,反而會讓孩子有反叛的好奇心。”
目前已經當了父親的鄭亞旗也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我有個4歲的女兒,對於她這方面的教育,我先是讓她開始自己洗澡、自己穿衣服、自己睡覺,我覺得要在孩子有初步性別意識時加強她性的概念,接下來就可以進一步教育。”
節目中明道穿上特制服裝教孩子自我保護的行為引起了王強的質疑。王強認為,互聯網時代人們現在的觀念已經非常開放,與其遮遮掩掩地給孩子上生理課,不如向國外學習,從科學角度直白地對孩子們進行性知識啟蒙,“在中國我們經常是用動畫中的熊寶寶來表示男女的區別,國外就是用人體直接表達,從幼兒園就開始性啟蒙,我的孩子在這方面比我們懂得都多。神秘感本來就容易讓孩子產生遐想,更直接的方式可能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