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十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近年來我國微博研究熱點的發展變化

——對2006年-2013年新聞傳播核心期刊微博研究的統計分析

陳靜

2014年12月08日14:37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要】 本文統計分析了從2006年1月-2013年12月這段時間,新聞傳播類核心期刊的有關微博研究熱點的發展變化。研究發現:發現新聞傳播核心類期刊微博研究數量呈現先急劇增加后相對減緩的特點﹔在探究微博與傳統媒體方面,微博對報紙的影響遠高於廣播與電視﹔我國學術界對基礎研究、微博環境下的傳播理論及特點研究、微博與傳統媒體研究、政務微博與政治動員研究、負面影響與監管、商業用途研究及其他方面研究各有傾向,在所針對的七大類研究中,各類研究相繼出現了峰值,尤其是微博基礎研究,針對所進行的538篇主題為微博的研究中,我們認為核心期刊有關微博的定量研究的缺失以及對大學生等特殊群體的微博研究不足是學術界應該重視的問題。

關鍵詞】微博 新聞傳播 核心期刊 內容分析法

前言

自2006年blogger的創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首創了微博服務之后,2007年5月,國內第一家微博網站“飯否”便開始上市,但微博在中國的普及源於2009年8月,中國門戶網站新浪便推出的“新浪微博”內測版,從·微博便正式進入了中文上網主流人群的視野。

2010年我國國內微博迎來了春天,即“微博元年”,微博像雨后春筍般崛起,四大門戶網站均開設微博。“在互聯網的發展史上,微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產品,因為它集成了即時通信、論壇、博客、SNS等多種產品的特點,將社交與公共信息傳播有機結合”。自微博普及以來,現實社會與微博的互動也是日趨明顯和頻繁,“藥家鑫”、“溫州動車事故”、“ 幫汪峰上頭條”等事件一度影響著具體事件的發展,也對社會價值體系產生著多方位的影響。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2年12月,中國微博用戶規模達到3.09億(較2011年底2.498億增長了5873萬),而到2013年12月底,新浪微博的日活躍用戶總數較前季增長4%。我國關於微博研究的成果亦不斷涌現,分析這一時間段新聞核心期刊中的微博研究,可以系統全面的反映我國媒介生態環境變化。因此本文選取新聞傳播領域的核心期刊,對它們從2006年至2013年12月做了內容統計分析,以此考察媒介融合視域下微博研究的發展脈絡和方向,以期受眾對微博及微博情境下的新變化與新問題有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

一 概念解析

在維基百科中,微博是指“一種允許用戶及時更新簡短文本(通常少於140字)並可以公開發布的微型博客形式。它允許任何人閱讀或者隻能由用戶選擇的群組閱讀。隨著發展,這些信息可以被很多方式發送,包括短信、實時信息軟件、電子郵件或網頁。一些微博也可以發布多媒體,如圖片或影音剪輯和出版。”

學術界對於微博研究分析,辛文娟從六個方面綜合闡述了有關微博方面的研究概況﹔王瑩莉、張敏的《國內微博研究現狀綜述》也提供了很好的統計分析參考。本文正是借鑒他們的分類思路,在2008年至2012年微博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政務微博的高普及率將其細化為一大類,並且根據現今企業微博的普及情況,將商業用途研究與其他研究分別做了記錄。縱覽中國期刊數據庫,我們對新聞傳播類核心期刊關於微博研究的論文做出如下分類:⑴基礎研究。細分為“話語權”“媒介素養”“微博的作用”“新發展新問題”“公共輿論引導”等5個方面。⑵微博環境下的傳播理論及特點研究。⑶微博與傳統媒體研究。分為“報紙”、“廣播”“電視”3種傳統媒體研究。⑷政務微博與政治動員研究。分別從“政府形象”“政治傳播”“政要機構微博”“政治動員”“政府輿情”等5個方面來劃分。⑸負面影響與監管。分別從“流言謠言”“失衡失范”“侵權現象”“網絡暴力”“弊端與改進”等5個方面劃分。⑹商業用途研究。⑺其他研究。難以歸入上述類別,又確屬微博研究的,我們將其歸入此類。總之,我們將微博研究分為以上7大類、20種具體類別。

二 研究方法

本文採用內容分析的方法,選擇在新聞傳播研究領域比較有代表性的新聞傳播類核心期刊進行定量分析。我們在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中輸入關鍵詞“微博”進行檢索,在“新聞與傳媒”類別下的核心期刊中檢索到556篇文獻,刪選掉會議摘要與觀點摘要,得到有效文獻538篇。按照微博研究的分類,統計每份期刊所刊登的不同類別的微博研究的數量,針對不同種類期刊的微博研究的特點進行一定的定性分析。

三 研究發現

經過對538篇微博研究文獻的統計分析,我們發現從2006年后的八年間,新聞傳播類核心期刊上微博研究的數量呈現先急劇增加后相對減少的特點,各個分類的微博研究數量亦變化顯著。

(一)我國微博使用人數逐年增長有減緩趨勢。新聞傳播核心類期刊微博研究數量呈現先急劇增加后相對減少的特點。

2006年微博開始出現之際起,中國微博研究伴隨著認知人數的缺乏而為零向發展,中國微博正式興起之年為2009年,即新浪微博出內測版之時,該年學術界全部期刊中有關微博方面的研究出現2篇,但是核心期刊中刊載的數量仍舊為零,但是在進入了2010年——微博元年之后,學術界對微博的關注明顯有所提高,但是核心期刊中僅有13篇,到2011年、2012年后我國新聞傳播類核心期刊中有關微博研究的數量急劇成倍數增長,尤其是2012年。但此后即開始相對減少現象(如圖表1)。從核心期刊每年刊登微博研究的數量來看,有呈現“Λ”字形的趨勢,2012年達到頂峰時,微博研究的數量達到高峰,212篇。

(二)各類微博研究數量變化顯著,我國學術界對基礎研究、微博環境下的傳播理論研究、微博與傳統媒體研究青睞有加。

2006年-2013年間,新聞傳播類核心期刊上共刊載499篇有關微博研究的文章,其中基礎研究所佔數量最多,佔全部文章的44%,微博環境下的傳播理論研究次之,佔全部文章的18%,10%的文章探討微博與傳統媒體研究(見圖表2)。另外,9%的文章進行了負面影響與監管研究,政務微博與政治動員研究為8%,商業用途研究的為6%。由此可見,我國微博研究的熱點相對集中,學者們相對熱衷於橫向性研究——從一個大主題下不同方面入手,盡量豐富一個主題類別的研究。

1.基礎研究:

如圖2所示,近年來學術界對微博的關注仍舊是以基礎研究為中心。近年來不斷有學者從哲學思辨和傳播理念和一些比較性研究上探究微博的特性特點以及對微博發展的思考。但是近幾年來微博基礎研究自2012年后基礎研究有所下降(如圖3)。

2.微博環境下的傳播理論研究

“經典傳播理論主要是在傳統媒體環境下提出的,而微博的迅猛發展帶來了傳播方式的巨變”。一些學者結合微博公共突發事件來分析微博環境下的意見領袖研究,微博中的意見領袖往往是被冠以大“V”的稱呼,以此來體現其號召力與影響力,“有學者認為微博使草根話語得以放大,但另有學者則指出真正被放大的還是精英話語。”

一些學者探究了微博環境下的用戶影響力和使用行為,如用戶共享行為、信息獲取行為、從眾行為等“微博行為”方面。還有學者在用戶使用微博行為的基礎上探究信息傳播模式,為信息能更有效的傳播進行了探究,如劉繼、李磊《基於微博用戶轉發行為的輿情信息傳播模式分析》就是對網絡輿情傳播模式中單關鍵點型、多關鍵點型、鏈式型傳播模式進行了分析﹔更有如彭柯、朱慶華、王雪芬《微博用戶共享行為影響因素研究》對微博用戶共享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總結歸納,為我們提供了信任和互惠是對微博用戶影響最明顯的因素。

除此之外,也有學者探究了微博中的議程設置和人際傳播等方面的影響。

3.微博與傳統媒體研究

在微博不斷與傳統媒介融合的過程中,學術界對傳統媒體的認知並非處於杞人憂天的境地,反而是將目光放的更長遠,除了探討微博對傳統媒體的影響之外,更多的是探討諸如“傳統媒體的微博機遇”“傳統媒體的微博之路”“社會化媒體環境下廣播與微博的互動”等類似媒介融合的主題。如圖表5所示,在52篇微博與傳統媒體的研究中,報紙著實佔據了很大的比例,而為具體分類的傳統媒體比例相對次之,未分類則大多是將傳統媒體視作整體進行研究,即研究二者之間的表達、關系、影響、融合、比較、對策、機遇等。

近年來以微博為代表的網絡橫空出世著實改變了人們從報紙獲取信息的這一主要選擇,面對微博“短頻快、交互性強、碎片化”等傳播特點,報紙的傳播效果著實略顯遜色,但是新媒體時代也給報業的發展創造了不少發展的契機。美國電視公司已有利用Twitter提高重播節目的收視率並且推出一檔與Twitter帳戶有關的電視節目。這也給我國電視台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也許我們在穿插微博達人的評論的同時也可以利用微博提升重播節目的收視率。“截止2013年3月份,在新浪微博注冊的廣播電台已達1351家,而“微電台”的應用也再次掀起了廣播的視聽熱潮”,像騰訊微博已然將發出微博貼上了“廣播”的標簽。由此可見,在社會化媒體環境下,廣播與微博的多形式、多角度、多層面互動在一定程度上為廣播業的生存發展都帶來了機遇。

4.負面影響與監管研究:

從圖表5可以看出,負面影響與監管研究在近幾年一直有上升趨勢,雖然數量有限,但是也能看出學術界對微博發展過程出現的一些負面影響的擔憂。我們在進行微博負面影響與監管研究中,分別從“流言謠言”“失衡失范”“侵權現象”“網絡暴力”“弊端與改進”等5個方面進行了劃分。由於很多研究是根據當時的社會熱點進行的,所以近幾年的學術研究也是十分緊跟輿論潮流。

但是,從圖5中,我們發現近年來學者們對於微博的關注度已有所下降,有關微博的研究也出現了峰值。但是,在網絡環境日趨復雜的今天,社交媒體——微博正以一種瘋狂的洗腦方式影響著人們的認知、態度與情感,在此放緩對微博媒體的研究實在有失妥當,尤其是對微博負面影響與監管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群氓文化”盛行,媒介素養有待提升的今日,探究微博負面影響與監管是對受眾負責也是對新聞價值本身負責的體現。

5.政務微博與政治動員研究:

為了更好的利用微博短頻快、交互性強的特點,使政府信息更有效地自上而下傳播,政務微博的推行著實是一個開拓性創新。“政務微博,是指中國政府部門推出的官方微博賬戶,力行‘織博為民’。政務微博在社會管理創新、政府信息公開、新聞輿論引導、傾聽民眾呼聲、樹立政府形象、群眾政治參與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圖表5所示,模式研究呈“Λ”形,中國學術界對政務微博的正式研究是從2011年開始,2012年是一個轉折點,2013年對政務微博的研究就有所下降。

6.商業用途研究:

隨著微博用戶的不斷增加以及眾多企業用戶的進駐,人們在日漸熟悉微博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發現了微博的可利用價值,尤其是企業微博開始進入到公眾視野。微博成為商業人士的“給予”平台,而非單純的“索取”平台,有關“微博營銷”的話題開始訴諸報端,充斥著人們視野的同時也開始起到潛移默化的“洗腦”功用,一些弊端和潛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但是從學術界進行的關於商業用途的研究方面來看,單獨就弊端和潛在問題的研究還是有限的。

7.其他研究:

另外,學術界也有涉及到對微博在圖書館或其他方面的研究,傳播學界對微博的關注范圍不斷擴展。

(三)不同種類的新聞傳播核心期刊微博研究關注度不同。各種核心期刊的關注方向各有側重點。

在眾多新聞傳播核心期刊中,有關微博研究相對較多的有10份,依次為《新聞愛好者》、《新聞知識》、《中國報業》、《當代傳播》、《新聞界》、《情報雜志》、《新聞與寫作》、《新聞記者》、《圖書情報工作》、《新聞大學》(見圖表7)。

依照新聞傳播類核心期刊上刊載的有關微博研究的數量來排序,前三名的顯然是《新聞愛好者》《新聞知識》《中國報業》,並且均在微博研究的基礎研究領域投入最多,作為一種自2010年正在推廣至今的一種信息分享與交互平台,對其進行哲學性思辨和傳播理念的思考自然是人之常情。不過單就各期刊發表的研究數量來看並非集中在大學生普遍熟知的核心期刊,如《當代傳播》《今傳媒》《現代傳播》等如此類期刊上。另外從對微博研究的涉及對象來看,對大學生微博使用情況上的關注也較為匱乏,大多聚集在媒介素養諸如此類的基礎性研究,對大學生群體以及 普通大眾使用與行為上的研究也是亟待增補。所以,就目前的學術界來講,對於大學生等特殊群體和草根群體等進行有關微博諸方面的研究是一個缺陷,也是一個亟需調整的方向。

結論

我們認為我國學術界對微博進行的這八年的研究成果確實是可喜可賀的,從學者們的研究成果中我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微博已然成為大眾生活生存的一員,微博在以一種便捷、可親近的方式為人們所接受之時,也在以一種潛移默化的形似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隨著以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的普及,大眾傳播格局已然轉變,新的交流環境讓人們日漸開始依附於各種便攜式媒介,從而致使媒體生態更加復雜,傳播主體更加多元,用戶分化更為明顯。但是微博的低門檻和把關人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著傳統媒體的傳播內容,以致信息越發良莠不齊,難辨雌雄。隨著人們對微博此類新媒體陌生感的喪失,人們對微博的理性認識也在退去。

縱觀我們這次的研究成果,核心期刊微博研究數量的減少趨勢還是令人堪憂的。尤其是在微信媒介的異軍突起之下,微博用戶的使用人數已有影響。近年來,伴隨著各種新媒體的出現,人們對於新媒體的嘗試性接觸心理也是蠢蠢欲動,但是深入接觸的卻少之又少,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就是,每一種新興媒體都有賬號,但是卻僅限於在個別賬號中活躍,在微博興起之時,博客和個人空間也曾出現此種數字依據,據可靠來源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國博客和個人空間用戶數量為3.19億,較2010年底增長2414萬,增長率為8.2%。博客和個人空間的使用率為62.1%,較上年底下降了2.3個百分點”。所以在微信等其他新興媒介異軍突起之際,學術界對微博的研究趨緩並非是明智之舉,尤其是現今學術界普遍傾向於對新事物進行定性研究,不斷地探討一種新事物的利與弊固然有可取之處,但是也會有“信息溝擴大”等潛在問題。現今學術界對於微博的定量研究的缺失,以及對大學生和草根階層等特殊群體的微博研究的忽視,實在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問題。就目前來講,即使“微博”、“博客”、“SNS”等詞語在大學生群體中早已不陌生,但是細究其中的概念、影響、作用,很多人仍不得詳解。大學生群體尚且如此,其他一些弱勢社會特殊群體便可想而知。學術界僅站在傳媒產業的角度進行微博研究的做法,是一個必須嚴肅糾正的問題。

此次研究由於時間、經費以及研究者自身能力的限制,在所選取的文獻數量上稍有不足,文獻分類中也可能不太准確或稍有重復,利用Excel表格進行數據統計時,也可能存在計量誤差,可能會對所得結論的全面性和准確性有所影響。(作者系青島農業大學動漫與傳媒學院傳播學專業)

參考文獻

[1]TechWeb.com.cn.《2011年我國微博用戶2.5億 使用率48.7%》,TechWeb.com.cn,2012-01

[2]《2011-2012年中國微博用戶數及網民使用率》,中商情報網,2013-1-16

[3]http://baike.so.com/doc/6433943.html

[4]http://baike.so.com/doc/6433952.html

[5]http://baike.so.com/doc/5471546.html

[6]成倍,張東岳.《微博與城市電視台發展的媒介融合》,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9.

[7]辛文娟.《2008-2012年新聞傳播學界關於微博研究的文獻綜述——基於北大核心期刊相關論文的文獻分析》,新聞知識,2013-04.

[8]胡磊,高迎.《微博行為研究述評》,情報雜志,2013-08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