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十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熱政務下的冷思考——

[學子論文]基於數據挖掘視野下的地方政務微信平台評述

吳奇

2014年12月08日16:22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新興媒體不斷涌現,如今政務微信已經進入政府部門,本文通過數據挖掘法和內容分析法,對我國政務微信發展現狀、面臨問題和未來對策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闡明現階段政務微信進入政府管理對於政府自身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將成為政府信息公開,網絡問政的新形式。

關鍵詞:政務微信 電子政務 網絡問政 數據挖掘技術

2014年4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在《2014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到“加強新聞發言人制度和政府網站、政務微博微信等信息公開平台建設,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新聞網站、商業網站等媒體的作用,使主流聲音和權威准確的政務信息在網絡領域和公共信息傳播體系中廣泛傳播。”[1]此后政務微信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據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新媒體實驗室最新不完全統計,今年6月份中國政務微信數量突破6000,僅一季度增長就相當於此前政務微信數量總和,截止2014年10月31日零時,中國政務微信發展總量再翻一番,已突破13000大關。在2013年1月發布的《騰訊政務微博和政務微信發展報告》還稱其“前景廣闊、方興未艾”。如今政務微信已儼然成為地方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渠道,網上踐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平台。

一、研究方法及樣本選取

根據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新媒體實驗室的數據顯示,中國政務微信賬號總量已達13000個。其中,浙江最多,其后依次是江蘇、廣東、新疆、山東、陝西、河南、福建、北京、四川、上海。在單類專業職能的政務微信賬號中,數量位列前五的為:公安系統、共青團系統、政府辦系統、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系統、黨政新聞宣傳系統。

 

從行政級別劃分,區縣政務微信最多,佔比63.11%,依次為:地市微信平台,佔比19.36 %,街道鄉鎮佔比10.33%,省及直轄市佔比3.93%,其他佔比3.26%。(見圖1)雖然區縣政務微信數量最多,但因為其覆蓋面、影響力相對有限,所以本文研究以省直轄市和地市政務微信號為研究重點。從類型來看,地方政府微信以訂閱號為主,鮮有服務號出現,本文重點將放在訂閱號的研究上,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對現有的政務微信帳號進行深入挖掘,形成排行榜,重點關注位行榜前20名的地方政府微信帳號,聚焦現有政務微信的現狀和未來,在分析結果的基礎上進行相應評議,為決策者提供新的知識。

微信的出現無疑對政治傳播模式形成了巨大的沖擊,政治傳播很大意義上是一種通過平面和電子媒體完成的中介傳播,其主要目的就是按照有利於該組織實現政治目的的方式設置議程。[2]舊有的固定組織形式為:政治組織——大眾傳播媒體——公民模式。 這種模式存在著兩個問題:一是媒體作為信息的提供者,本身也是一個議程設置者。由於其自身屬性決定他們強調某些事件,卻忽略其他事件,很多時候政治組織對此無能為力。二是公眾對於大眾傳播媒體傳播的內容存在著一種不信任的態度,早在1992年,羅伯特•伍斯特研究大選后選民態度時就指出:“有証據表明,越來越多的英國民眾感到當今媒體(尤以電視媒體為主)對大選做的報道不是過多,就是有失偏頗。”大眾傳播媒體的傳播效果也在不斷削弱。

政務微信恰恰為政治傳播模式的轉變提供了良好的機會,政治組織可以直接利用新媒體技術, 繞過大眾傳播媒體,通過平台發布政務信息,提供服務,逐漸滲透到公眾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

二、發展現狀及相關情況

1、發布數量及閱讀規律

筆者對10月1日到10月31日政務微信排行榜前20位發布的所有內容進行分析,共發布訊息3586條,平均單個政務微信公眾賬號月均發布訊息179.3條,日均5.8條。其中發布最多的政務微信公號為微昭通,月總計發布296條,日均9.5條。發布最少的政務微信公號為南京發布,月總計發布57條,日均1.8條。

通過閱讀量的分析可以得出兩個明顯趨勢

(1)各級差距很大

第一名上海發布的閱讀總量是第二名微大慶的5倍左右, 比其后9名的閱讀總量還多。

(2)文章閱讀量差距較大

當前,微信帳號出現全靠一篇或幾篇文章獲取閱讀量,以排名第19位的哈密發布為例:

2、內容分類與所佔比例

筆者對10月1日到10月31日政務微信排行榜前20位發布的訊息總數3586條進行分類分析,簡單劃分為:政務公開、社會新聞、文娛生活、公共服務四大類,其中政務公開類信息主要指有關政府內部工作事務,與公眾生活不直接相關的信息﹔社會新聞類是指近期發生的公共事件,以及某些引起公眾熱議的新聞解讀﹔文娛生活類是指美食攻略,旅游介紹及有關該賬號所在地組織的相關活動。公共服務類信息主要指方便百姓的生活信息,例如天氣預報、救災知識等﹔

觀察發現,政務排行榜前20名微信帳號發布內容排序為:第一,文娛生活類信息,佔比43.73%﹔第二,社會新聞類信息,佔比21.97%﹔第三,政務公開類信息,佔比19.24%。第四,公共服務類信息,佔比15.06%。

通過分析,部分政務微信存在嚴重比例失調現象,有的信息數量幾乎為零,沒有發揮任何功效。有的政務微信存在文娛生活信息過度泛濫現象,以微大慶為例,在發布的241條訊息中,有關文娛生活類信息高達226條,佔比93.78%。此外,在社會新聞類信息中,少數政府微信發布內容為本地區領導活動和會議報道,或直接鏈接政務網站,或發布與政府不直接相關的社會新聞,弱化了政府微信的服務功能。

3、細節內容設置

(1)帳號認証

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以來,政務微信發展中長期困惑的認証難問題,在微信團隊的積極努力下得到了明顯改觀,當前已認証的政務微信比例高達86.11%,排行榜中的前20名全部實現認証,政務微信在標注微信認証的官方信息背景下彰顯出公信力的傳播優勢。

 

(2)導航菜單

政務微信公眾號是否設置有導航菜單。若賬號下方呈現詳細的服務欄目,則標為有導航菜單。導航菜單可為用戶提供更有針對性和自主性的信息服務,提升用戶體驗。 統計發現, 10%的政務微信訂閱號沒有開發自定義菜單,隻有文字輸入框。

(3)首次問候方式

簡單介紹的佔比為55%,直接推送頁面歡迎的佔比15%,推送功能介紹的佔比25%,推送圖片歡迎的佔比5%。

三、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1、精准的平台功能定位

“如果一個組織斗膽闖入當代政治領域,卻缺乏對媒介運作的深入理解及對公共關系機器如何將這種理解轉化為政治優勢的認識,那麼勇氣可嘉之余,失敗似乎命中決定。” [5]這句話用來形容當下政務微信的情況恰如其分。

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2013年底的專項調查顯示,政務微信對自身平台功能的定位從高到低依次為:“行業知識與政策法規的普及宣傳”17.41%﹔“政務信息公開與及時權威發布”16.94%﹔“主動聽取民意,積極接受監督”14.79%﹔“熱點事件解讀,及時引導輿論”12.14%﹔“回應社會關切,強化互信機制”10.72%。而 “微信平台數據查詢辦事功能”恰恰在功能排名中居后,僅佔比10.34%。

以調研的地方政務微信平台為例,筆者認為多數採用推送消息方式,雖然一些文娛生活類消息閱讀量巨大,但是很多消息一直無人問津。而查詢辦事能力多數停留在舊有政府網提供的幾種簡單服務上,缺乏核心定位。

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認為應該向電子政務走在前列的韓國政府學習,早在2001年4月韓國政府就進行了G4C工程建設,確定了5個核心服務領域:居住登記、房產服務、機動車服務、稅務和企業相關的服務,並根據公眾對服務的期望值不斷調整服務項目。為此,當前我國地方政府在進行平台建設時,應廣泛征求民意,確定核心項目,並及時調整。

2、為公眾服務的均衡發展模式

電子政務的核心價值是為公眾服務,服務對象是多元的, 其運行模式大致分為三種:

(1)政府與政府之間的電子政務(G2G模式)即實現上下級政府、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的電子政務。

(2)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電子政務(G2B模式)即通過電子商務為企業提供各種信息和服務,比如政府採購與招標信息工商審批及証照辦理等。

(3)政府與公民之間的電子政務(G2C模式)也就是全方位為公民服務。

筆者調研的前20位均屬於G2C模式,足見其模式的單調性,如今政務微信運行得如火如荼,但卻一直是單一維度的發展,應該注意均衡。

3、減量求質的創新平台

政務微信平台從行政級別劃分,區縣政務微信最多,佔比63.11%,依次為:地市微信平台,佔比19.36 %,街道鄉鎮佔比10.33%,省及直轄市佔比3.93%,其他佔比3.26%。

由於區縣政務微信佔據比例過大,超過一半,這樣難免會出現平台過多,機構冗雜之感。筆者想到英國電子政務在發展過程中走過的彎路,各級政府和各個部門在實施電子政務的初期一擁而上,紛紛把自己的業務搬上網,出現數量多、格局雜的局面,使上網尋求政策幫助的人無所適從。由於人們需要便捷的方式查找信息,而不是花費時間搜索大量網站。從2007年起,英國政府開始實施“電子政務瘦身計劃”,陸續關閉了95%以上的政府網站,將原有政府各部門的951個網站減至26個,其中和人們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就是綜合性電子政務平台“政府直通車”網站。

英國政府的成功經驗可以看出簡化平台的重要性,因為數量的增長並不真正代表服務能力的增強,與其亡羊補牢,不如從開始的時候就精心布局,在筆者調研的政務微信前二十名中,有20%的微信帳號進行了政務矩陣建設,將下屬政務帳號羅列在平台上供公眾迅速閱覽,這值得推廣。

4、規范、長遠的發展目標

目前,地方政務微信面臨的一大難題是缺乏制度保障,我國沒有發布地方政務微信相關法律法規,僅有管理辦法,比如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於印發政務微博微信發布運行管理辦法》的通知,關於下發《龍灣工商分局政務微信工作群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這類通知內容較為簡單,無法形成有效系統的管制。

然而,韓國政府於2001年就頒布了電子政務法,其主要內容涉及電子政務的提供與應用、行政管理電子化、行政信息的共享、電子政務運營基礎的強化、為實現和推進電子政務所需採取的措施以及違反規定所作出的懲罰等等,細致嚴密的政務法很快成為電子政務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其他國家也紛紛採取措施,英國頒布《政府部門Twitter使用指南》規范微博管理系統規范政務具體使用。

在制度的保障下,政務微信將探索的下一個問題是如何借助平台盈利。

“所有機構因發布信息而收取的費用不能超過其發布信息的成本,不能將收集、處理原始信息的費用包括在內。”這是1985年美國聯邦政府OMB A-130號通報的原文,這段文字表明政務微信可以借助平台盈利。

當前,國際政府發布信息有三種收費模式:

(1)利潤最大化模式:值的是政府借助自己的獨家信息壟斷優勢,向信息需求方收取市場化的價格。

(2)平均成本模式:政府收取一定的費用,這部分用來直接支付政府從信息收集到信息發布的所有開支。

(3)邊際成本免費模式:值的是收取信息發布環節所產生的費用,也就是按信息發布的邊際成本收取費用。[6]

電子政務需要長期持續的投入,但是它的效益不會立竿見影,為了解決龐大而長期的投入,必須給它持續不斷的動力,那就是與之相符的收效依據和實際效益。因此,利潤最大化未嘗不是一種選擇。但從長遠來看,利潤最大化模式隻能獲取一時之利,免費模式才會帶動整個行業長遠發展。

在中國,政務微信剛剛起步,營收模式原不在本文討論范疇,可是筆者調研的前20名政務微信帳號出現了新趨勢,如位列第二名的微大慶,已經在發送信息中插入商業廣告,並積極招商。如果單純作為媒體,收取廣告的盈利模式本無可厚非,但微大慶作為地方政府權威發布機構,會不會因為廣告降低公眾對於平台的信任程度,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隨著應用范圍、服務領域的不斷擴展和深化,政務微信的作用和影響力會日益凸顯,將幫助政府提升公信力,實現“溝通”、“便民”、“施政” 的價值,成為政通人和的新亮點。(作者系吉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廣播電視藝術系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本科生)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2014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國辦發〔2014〕12號

[2] 布賴恩·麥克耐爾:《政治傳播學引論》,殷祺譯,新華出版社2005年版,第54頁

[3]南方周末數據實驗室,城市發布微信閱讀量月榜TOP50

[4]沈陽,新媒體指數

[5]布賴恩·麥克耐爾:《政治傳播學引論》,殷祺譯,新華出版社2005年版,第4頁

[6]涂子沛:《大數據》,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129頁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