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十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他的名字叫買買提——

[學子論文]網絡接觸對大學生的新疆人印象影響研究

彭國坤

2014年12月08日16:40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要:本研究在國內選取了五所大學進行問卷調查,在培養理論和刻板印象的理論支撐下,考察了大學生對新疆人的印象以及網絡接觸與形成新疆人印象之間的關系,同時利用相關檢驗分析其原因。研究顯示:大學生對新疆人的印象以正面印象為主﹔大學生網絡接觸時間等因素對大學生形成新疆人印象都沒有顯著影響。通過網絡了解新疆新聞的意願與大學生對新疆人的情感態度呈現正相關﹔認同內地民眾應該與新疆人增進交流的觀點與大學生對新疆人的情感態度呈現正相關。

關鍵詞:印象﹔新疆人﹔網絡使用

一.引言

全球化的國際環境中,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作為參與競爭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當地人形象是吸引人才、資金、技術的有利因素。新疆位於中國西北邊陲,佔中國國土總面積的六分之一,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是我國多民族文化的瑰寶。因此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00年實行“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新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在社會輿論中,新疆人的形象卻不斷地被扭曲,這為新疆的長治久安和跨越式發展造成了阻礙,也不利於中國在對外傳播中構建和維護自身的形象。

本研究探討了我國大學生對新疆人的印象,並從接觸網絡的時間、對網絡信息的信任度、對網絡上關於新疆人信息的感興趣程度等角度分析網絡接觸是否會對大學生的新疆人印象產生影響。之所以選擇大學生作為研究樣本,是因為大學生是建設祖國的中堅力量,他們對新疆人的評價直接關系到今后他們對新疆人的態度,這對增進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二.問題的提出

印象是對客體的比較固定的觀念或想法[1]。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中,人們通常會把一個社會群體看做一個整體,而對其中個體的認知,總是忽略個體差異而把群體特征加諸個體之上。這種信息加工機制對決定個體關於人與事的知覺、判斷的影響很大。一方面,印象是一種“心裡裝置功能”,具有節省認知資源、促進認知加工的功效,使人們可以高效地了解和應對周圍環境的變化(康初瑩,2007)﹔另一方面,印象在幫助人們理解同類事物的共性以及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差異過程中,常常由於“過度概括”“一律化判斷”或“指認不當”導致人們的認知錯誤,使人們的認識僵化、停滯,阻礙人們接受新事物和開拓新視野(王艷,2007)。

2000年“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我們見証著新疆的發展變化。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對新疆人的認識還是模棱兩可,那麼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大學生是怎樣看待新疆人的呢?

研究問題1:大學生對新疆人的印象是怎樣的?

關於印象產生的原因,“培養理論”,也稱“培養分析”(cultivation analysis)提供了我們分析媒介使用和形成印象之間關系的另一條思路( Lee,Moon J.,Bi-chard,Shannon L.,Irey,Meagan S.,Walt,Heather M.,Carlson,Alana J.,2009)。

培養理論認為,現代社會中大眾傳媒提示的“象征性現實”對人們認識世界和理解世界發揮著巨大作用,由於大眾傳媒的某些傾向性,人們在心中描繪的“主觀現實”與實際客觀現實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偏差。同時,這個影響不是短期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培養”的過程,它在不知不覺中制約著人們的現實觀[2]。因此我們認為,在大眾傳播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媒體傳播的內容具有特定的價值傾向,這些傾向往往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傳遞給受眾,而大眾傳播媒介在“主流形成”(mainstreaming)過程中發揮著強大作用。

大學生是網絡忠實的使用者和傳播者,他們對網絡操作熟練,使用頻率高(張欣,2005),因此更加容易受網絡信息的影響。網絡接觸包含許多重要方面,如接觸頻率、時長,對網絡的信任度等。研究試圖發現大學生網絡接觸與其對新疆人印象之間的關系。

研究問題2:大學生對網絡媒介的接觸是否影響其對新疆人的印象?

本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採用人格研究的詞匯學方法,根據詞匯學的假設,在某一社會中長期使用的語言包括這一文化中描述任何個體所需要的概念和構念。也就是說,日常生活中,人們傾向於以詞匯命名的方式來代表或概括人類的本質以及他人的特征[3]。因此,本研究搜集大學生對新疆人描述的特征詞,通過整理分析這些詞語探析大學生的新疆人印象。

三.研究方法

(一)調查對象

選取國內五所高校(南京大學、東北石油大學、山東財經大學、西南科技大學、西北師范大學)在校大學生260名參與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27份,問卷回收率為86%,其中男生116人,女生110人。

(二)問卷編制

問卷包括三部分,分別是:人口學變量、形容詞收集和網絡接觸調查。

(三)形容詞的收集

通過開放式問卷,讓調查對象寫出描述新疆人的形容詞。指導語為:請盡可能多地寫下能描述您心目中“新疆人”的形容詞。按照一定規則合並簡化有效特征詞語,共搜集到83個描述新疆人的形容詞。合並簡化規則具體如下[4]:

1、完全同義者合並。如愛國、愛祖國。

2、意義相同或相似,但表述不同的詞語,遵循權重原則,量少著並入量多者。如友善、友好並為友好。

3、表述相近,但意義存在明顯的概念邊界的詞語分別歸類。如:沖動與倔強,分別歸類。

4、分開表述的習慣用語可以合並。如熱情與好客合並為熱情好客。

5、含有兩種獨立信息的表述,分別歸類。如粗獷豪放分為粗獷、豪放。

(四)媒介接觸調查

調查對象關於網絡接觸的調查。包括對網絡內容的信任度、每天網絡接觸時間、網絡使用技能評價、有關新疆信息的感興趣程度、關於新疆人新聞的解讀角度等。

以上數據收集完畢后使用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

四.研究發現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構成如下:男生51.1%,女生48.9%﹔一年級26.9%,二年級24.7%,三年級26.9%,四年級21.6%﹔專業為文史類44.1%,理工類55.9%﹔平均年齡為21.07(SD=1.790)。

(一)大學生對新疆人的印象

1、形容詞的統計結果

經過合並簡化有效特征詞語,得到關於新疆人印象的特征詞83個。選擇出現頻次大於3的33個形容詞(累計頻率為87%),作為本研究的對象,見表 4.1。

描述新疆人的前33個高頻詞及頻率(n=227)

2、形容詞分類

根據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詞語的詞性,筆者將形容詞分為積極詞、中性詞和消極詞(見表4.2)。

3、形容詞頻數差異性檢驗

對描述新疆人的積極詞、中性詞和消極詞的頻數進行χ2檢驗:

P=1/3,n=33,fe=33×1/3=11

χ2=6.73﹔df=3-1=2

查χ2表,df=2時,得χ2=5.99

故χ2>χ20.05

P<.05

由上可得積極詞、中性詞和消極詞的頻數存在顯著性差異。

研究對大學生的新疆人情感態度進行了考察,對其態度進行了5點量表編碼。(喜歡為1、比較喜歡為2、不確定為3、不太喜歡為4、不喜歡為5)結果顯示,大學生對新疆人的情感態度印象值為2.62。用5點量表的中值(3)作為標准,對大學生的新疆人情感態度做單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調查對象對新疆人的情感態度顯著高於量表中值(t= 44.825、p<.001)。即大學生對新疆人的情感態度以正面為主。

(二)網絡接觸與大學生的新疆人印象

1、大學生的網絡接觸

表4.3顯示,大學生幾乎每天都接觸網絡,接近一半的人(48%)每天接觸在1-3小時以內,還有接近四成的人(41%)每天接觸網絡的時間在3小時以上。

表4.4顯示,大學生對網絡信息的真實度都有著比較理性、客觀的認識,即認識到網絡信息有不真實的一面,這部分人佔調查對象的71.8%。

表4.5顯示,在關於新疆的新聞中,近一半人對自然風光的內容更加感興趣(42.3%),其次是民生社會類和政治類內容(分別為25.1%、20.3%),經濟類和科教文衛類是大學生最不感興趣的內容,其所佔比例分別為4.8%和7.5%。

表4.6顯示,大學生對新疆信息的了解欲望不強,隻有37%的人對關於新疆的消息有了解意願,一半左右(56.8%)的人並沒有了解意願。

大學生每天接觸網絡的時間

2、相關要素對新疆人印象的影響

研究採用皮爾遜相關系數(PPMCC)進行分析,考察以上因素(大學生網絡接觸時間、網絡使用能力、通過網絡了解新疆新聞的意願、對新疆信息感興趣的內容)對大學生的新疆人印象產生的影響。

首先,通過網絡了解新疆新聞的意願與大學生對新疆新聞的解讀具有顯著正相關(r=.196,sig=.003)﹔即越有了解關於新疆新聞的意願,對新疆新聞的解讀越理性客觀。通過網絡了解新疆新聞的意願與大學生對新疆人的情感態度具有顯著正相關(r=.134,sig=.044)﹔即大學生越希望通過網絡了解新疆新聞,對新疆人的情感態度越正面。

其次,認同內地民眾應該與新疆人增進交流的觀點與其對新疆人的認識呈現顯著正相關(r=.145,sig=.029),即越認同這種觀點對新疆人的認識越深入全面。同時越認同這種觀點對新疆人的印象越正面(r=.150,sig=.023)。

大學生網絡接觸時間、網絡使用能力以及對新疆新聞感興趣的內容等因素,對大學生的新疆人印象都沒有產生顯著影響。

五.結論

(一)結果與討論

研究發現,大學生對新疆人最突出的印象是:熱情、美麗、能歌善舞、善良、大方、好客、身體好。

心理學家安德森(N.Anderson)認為,人們在形成印象時,不是同等的看待對方所有特征,那些首先被發現的特征,會影響人們對后來掌握的其他信息的處理方式[5]。進一步分析大學生對新疆人印象排名前10位的高頻詞,發現有8個積極詞,由此可見,大學生對新疆人的印象為正面印象為主,並且大學生對新疆人描述的積極詞更加能夠代表他們對新疆人的態度。

這一研究結果與李本華、楊國樞關於“中國人對中國人印象的研究”結果相似,即一個國家的人對本國人做出積極的評價,這可能是一種動機性的偏見,即把自己認為的優良特質轉換到其他本國人身上[6],因此盡管大學生對新疆的信息了解意願不高,但對新疆人有著更多積極評價。

本研究還考察了大學生網絡接觸的基本情況,並分析了這些因素與形成新疆人印象之間關系。研究發現,大學生網絡接觸時間、網絡使用能力等因素,對大學生的新疆人印象都沒有產生顯著影響。但通過網絡了解新疆新聞的意願與大學生對新疆新聞的解讀具有顯著正相關,通過網絡了解新疆新聞的意願與大學生對新疆人的情感態度具有顯著正相關。認同內地民眾應該與新疆人增進交流的觀點與其對新疆人的認識呈現顯著正相關。這說明網絡接觸對大學生的新疆人印象生成不是直接的、迅速的,而是間接的、潛移默化的。這告訴我們在網絡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好網絡,引導學生利用網絡來學習,從而對大學生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傳遞主流價值觀、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二)研究不足

本次研究的不足主要在問卷調查的設計和實施上。首先由於缺乏足夠的人力物力,問卷調查表是由筆者找人代發,調查對象在填寫問卷調查表時會由於環境、心理等因素或多或少對填表產生影響。其次,關於問卷的設計不夠科學,在其中兩個問題的設計中調查對象的選擇差異過大,不適合得出科學的結論。

針對本研究的不足,后續的研究應該通過訪談等形式獲得定性數據,再結合定量研究得出結論。另外,今后的研究應探究網絡媒介以外其他媒介與大學生的新疆人印象之間所具有的關系,這要求我們要在傳播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中進行更深層的探索。(作者系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參考文獻:

[1] 溫芳芳,佐斌.熟悉性對刻板印象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6(5):489-491.

[2]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1999.

[3] 宋廣文 董琛 張芳.大學生對人口性格特征刻板印象的內隱觀分析——以魯、豫、滬、黑四地人口性格為例[J].集美大學學報,2011.4(2):33-38.

[4] 孟燕.君子特征的內隱結構研究[J].心理研究,2008(5):36-41.

[5] J.R.安德森.認知心理學[M].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6] 李本華,楊國樞.中國大學生對世界各國人民之刻板印象[M].東華書局,1981年.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