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行進中國)福建“造福工程”向貧困宣戰

張金川 鐘旖 呂巧琴

2014年12月25日15: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行進中國)福建“造福工程”向貧困宣戰

坐在自家的實木沙發上,82歲的許錫邦老人一邊為客人添茶,一邊感慨,“我在泥牆屋子裡生活了五六十年,沒想到一把年紀還能住進新房子。”

許錫邦老人的新居位於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南陽鎮的宏福小區。小區內,清一色白牆灰瓦,客家建筑風格明顯,既有農民別墅,也有公寓式套房。

從30裡之外、山溝溝裡的南陽鎮朱斜村搬到宏福小區,許錫邦老人一下子從“山裡人”變成了“城裡人”,老人的生活也改變不少,“每天在小區裡溜達晒太陽,帶曾孫,趕集買菜又很方便,孩子在外打拼也放心。”

帶給許錫邦老人新生活的,是“造福工程”的實施。從1994年開始,福建在中國率先組織實施“造福工程”,將長期散居偏遠山村或偏僻海島的村民,整體搬遷到生產生活條件較好的地方,從根本上改善教育、文化、就醫、就業等條件,從而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宏福小區就是當地政府在集鎮規劃建設的一個“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區,環境優美,農家書屋、籃球場等公共設施配套齊全。該小區第一期安置56戶,已全部搬遷入住,涉及15個偏遠行政村的村民,多為2010年6月一場特大洪災的受災戶。

“受災那年,我全家14口人分散居住在臨時帳篷、村委會、學校、親戚家。”住在宏福小區的黃同珍提起舊事,仍不勝唏噓。2011年開春,黃同珍和許多受災民眾一起搬進了新房,過了一個團圓年。

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許錫邦老人算了一筆賬:房屋佔地面積100平方米,造價17.9萬元(人民幣,下同)﹔得到政府5.7萬元的補助,自家花隻費13.2萬元就住進了三戶一單元、兩層半的新村式農民別墅,“受災之后政府幫助建新房,真是想都不敢想。”

距離上杭縣幾十公裡的龍岩市永定縣下洋鎮覺川村裡,第一戶遷入育秀小區的村民謝寶珍在人均6000元的政策補助下,也從原先的地質災害點搬進了3層半320平方米的新家,“現在,白天干活,晚上跳廣場舞,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走進覺川村,記者看到農田裡,村民們正在為剛種下的火龍果苗搭溫室棚架。“新家安好后,覺川村大力發展香菇、紅菇、珍貴苗木等現代特色農業生產,讓村民能在家門口增收致富。”下洋鎮副鎮長徐永招滿懷期待。

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的下黨新村內,一棟棟新建的小洋樓拔地而起,電網、電視信號、手機信號全覆蓋,中小學、醫院、超市等生活配套設施一應俱全。下黨新村是一個“造福工程”安居點。

“以前和丈夫的弟弟一家人住在一起,10個人擠在100多平方米的木頭房子裡。房子還漏水,每逢下雨天,都是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如今,王菊芝入住下黨新村的小洋樓,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家電也買進了家,還種了兩三畝的茶葉,“交通方便多了,錢也多賺了。”

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時曾先后三次前往調研幫扶的下黨這個昔日貧困鄉,已是舊貌換新顏。當年“披荊斬棘、跋山涉水”徒步行走的“羊腸小道”,現已變成水泥硬化公路和正在改造中的瀝青混凝土道路。說起23年前的通電,劉明華感慨不已,“從一片漆黑到燈火通明,你想想該多激動,很多事情可以做了,不像以前都是點火篾。”

在龍岩市扶貧辦負責人眼裡,實施“造福工程”是貧困山區農民擺脫貧困、提高發展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徑,更是貧困鄉村農民走出大山、建設美麗家園的“助推器”。

迄今,龍岩市已整村搬遷行政村30個、自然村1134個,新建集中安置點375個,其中今年完成搬遷安置危房改造8300戶、35553人。21年來,“造福工程”每年都被列入福建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造福了千家萬戶。(完)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