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張秀蘭:53年不離不棄照顧“傻”兒子

李敏

2014年12月29日09:14    來源:太行日報·晚報版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行進中國】張秀蘭:53年不離不棄照顧“傻”兒子

  行進中的中國,每天都在發生著很多精彩感人的故事。按照中宣部和省委宣傳部、市委宣傳部的要求,今起,本報特別推出“行進中國·精彩故事”專欄。

  我們的記者將深入基層,走街串巷,行走田間,用真實具體的事例、有血有肉的人物和富於時代感的語言,生動講述晉城加強和改善民生、加速轉型發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故事,講述那些鮮活的、感人的、蘊藏於百姓中的好人好事,展示晉城形象,傳播晉城聲音,讓精彩故事陪伴我們,一起感受行進中的中國。

  在城區南街辦事處驛后社區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78歲的母親張秀蘭,53年來不離不棄照顧著患有先天智障的兒子姚先峰,用偉大的母愛為兒子筑起了人生之路。

  12月17日,張秀蘭被評為我市第五屆公民道德建設先進典型人物“晉城好人”。她在給予人們深深感動的同時,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

  78歲的母親與53歲的“傻”兒子相依為命

  12月19日中午,記者來到了張秀蘭的家中。78歲的張秀蘭身體看上去依然硬朗,聽力、記憶力都很好。

  張秀蘭告訴記者,雖然生活艱苦,但他們母子二人的生活過的挺平靜的。今年53歲的兒子姚先峰在自己姊妹開的火鍋店裡幫忙,每天要忙到很晚,幫工回來還會順便從火鍋店帶回一些硬紙板、客人喝剩的空礦泉水瓶等廢品賣點錢。因為工作的原因,每天早上,姚先鋒通常要多睡一會,張秀蘭自己則簡單喝個沖雞蛋,就算吃了早餐,然后開始收拾家,忙家務。姚先峰上午起床后,還會去街上逛逛,有時也會撿一些能賣的廢品回來。每次將廢品賣掉將錢交給母親張秀蘭的時候,也是姚先峰最自豪和開心的時刻。

  記者到來的這天中午,張秀蘭做的是大米飯,雖然只是簡單地配了點白菜蘿卜,但她說自己心裡已經很滿足了。“這些年,先峰幫了我不少忙,像搬煤球什麼的重體力活基本都是他干的。”說起兒子,張秀蘭的眼睛裡滿是幸福。

  38歲守寡,靠打工撿破爛養大四個孩子

  其實,對於張秀蘭而言,這樣的平靜生活非常來之不易。

  張秀蘭是長治市沁源縣人,1955年,經人介紹,19歲的張秀蘭嫁給了大自己7歲的同鄉姚泉祿。張秀蘭一共生了四個孩子,老大姚先進和老二姚先萍都是正常人,然而老三姚先峰慢慢長大后,她和丈夫發現“不對勁”,這才知道姚先峰是先天智障。6年后,他們生下了老四姚先亮,原以為會是正常的孩子,但沒想到也是智障。一個智障的孩子已經讓張秀蘭倍受打擊,誰知老四還是個智障,這無疑讓這個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

  更不幸的是,1974年,丈夫姚泉祿因白血病不幸去世了,留給張秀蘭的除了一堆債務,就是四個尚未成年的孩子。平常家庭養育四個子女已屬不易,何況還有兩個孩子是智障。為了生計,性格倔強的張秀蘭決定出去打工,這一年,張秀蘭38歲。

  那些年,張秀蘭不僅做過油漆工,當過保姆,還撿過破爛,每天早晚飯都是糊糊、煮疙瘩等,隻有中午才會吃頓面,別說吃肉了,連豆腐都不敢吃,衣服也都是撿鄰居家孩子不穿了的舊衣服來穿,隻有過年時才會扯上點布自己給孩子們做身新的,日子過得十分艱苦。

  不過,丈夫的離去,也讓張秀蘭意識到命運的殘酷,假如她自己也走了,兩個智障兒子怎麼辦?但是堅強的張秀蘭卻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兩個智障兒子。為了兩個兒子能自己照顧自己,張秀蘭決定教他們穿衣、做飯、洗衣等一些簡單的家務。讓張秀蘭感到很欣慰的是,姚先峰現在基本能夠生活自理,而且還能做玉米糊糊、煮方便面這類簡單的飯,這讓她放心不少。

  去年,年僅46歲小兒子因病去世。張秀蘭曾一度精神不振,連走路都會腿軟,整天以淚洗面,但是一想到老三姚先峰,她漸漸意識到自己不能倒下,最終她重拾生活的勇氣,從那以后,她便把更多的愛給了姚先峰。

  最擔心的是她不能動了兒子咋辦

  如今,53年過去了,張秀蘭不離不棄地照顧著這個兒子。而這些年中,有人勸她改嫁,但她總怕拖累別人,也不想孩子受委屈。也有人曾經勸張秀蘭把兒子送福利院算了,但張秀蘭卻堅決不同意,“我生了他,他就是我兒。”說這話時,張秀蘭話音雖然很低,卻讓記者心頭不由一震。平凡普通的張秀蘭,就因這樣一句平凡普通的話,付出了53年的艱辛。

  如今,老大姚先進,從原晉城縣樹脂廠下崗后和妻子做了點小生意,孫子都上二年級了﹔老二姚先萍,嫁到了川底鄉,也生育了一個女兒。而張秀蘭已經78歲了,本該頤養天年她,卻仍然要照顧著已經53歲的智障兒子姚先峰。

  其實,或許是這50多年來母親的艱辛,已默默感化了這個智障兒子,讓他漸漸懂得人情世故,也慢慢懂得體貼母親。張秀蘭說,有時灶台邊沒有煤球了,他就到院子裡搬一簸箕﹔垃圾桶裡煤球渣子滿了,他就提著去倒了。“別看他人呆,但他身體壯實,家裡的粗活重活他都干得了,”兒子的健康,對張秀蘭來說是莫大的安慰。

  生活和居住條件雖然艱苦,但張秀蘭依然很樂觀,“我現在最放心不下的還是我這個‘傻’兒子,我老了,雖然現在還能應付得來,但是總有不能動的一天,到時候他該怎麼辦?”在她心裡,兒子姚先鋒就是最大的擔憂。

  採訪中,張秀蘭不時提到很多人對他們母子的幫助。2008年,驛后社區居委了解到張秀蘭家的狀況后,親自登門為她家辦理了低保,現在每個月的收入大概有900多元,基本能解決度日問題。“不僅平時有街坊鄰居和社會上一些熱心人的幫助,每年逢年過節,社區居委等部門還會送來米面、慰問金等,我們現在的日子可比以前強多了,很感謝他們。”每每說起大家的好,張秀蘭總是把“謝謝”兩個挂在嘴上。

  採訪結束時,記者注意到,牆上挂著一張全家福。張秀蘭說,這是今年國慶節她過壽時照的,旁邊還挂著家人為她送上的壽辰賀詞。雖然隻有140個字,卻充滿了孩子們對她的濃濃愛意。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