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國產電影票房距三百億幾步之遙

苗春

2014年12月29日09: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即將成為過去的2014年,全國電影票房目前已輕鬆突破270億元人民幣,雖然達到一些業內人士期待的300億元尚有難度,但已經遠遠超過了2013年的217.69億。有人說,盤點這一年的文化事件,首先映入人們腦海的,恰是許多關於電影的話題。電影正在成為一個擁有巨大魔力的文化現象,將更多的人席卷進來,看電影、評電影甚至罵電影,成為最日常的文化消費。國產電影還將沖破哪些迷霧?應該如何達到更理想的彼岸?幾位專業人士給出了他們的觀點。

  今年好片子是不是比往年少

  韓浩月(影評人):大家都希望國產電影的成績一年比一年好,但這個期待年年落空。2014年確實沒有做出什麼既有好口碑又有高票房的電影,文藝片隻有《推拿》算佳作,但商業片口碑票房雙贏的,暫時一部都沒有。今年的賀歲檔低開低走,很難讓人興奮起來,自從《太平輪》“啞火”以后,賀歲檔好像就暗淡了,后面還有幾部重要國產片,但我也不敢做特別樂觀的估計,可能很難再有質量高的影片出現。更令人嘆息的是,無論藝術片導演,還是商業片導演,現在都放下了身段,在拍一些單純迎合市場、迎合觀眾,而不是引領市場、引領觀眾的作品。

  劉藩(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編劇):這一年我基本上沒有看到國產片裡藝術上讓人激動、覺得好、覺得很有創新的地方。有經驗的大導演,如馮小剛、張藝謀、陳凱歌、吳宇森等,他們摸不著年輕觀眾的脈,選材比較老,偶爾還耍大牌,制片人、投資商制約不了他們﹔新出來的導演藝術積累不夠,還不到爆發的程度。中國的電影教育也不敢恭維,畢業生沒有像樣的藝術追求,大部分把電影當做飯碗,而當做藝術去精益求精的人比較少。我的一個劇本日前在中國影協的投資對接平台上被評為第一名,結果很多投資找來,大家都寄希望於我這類研究電影的人能出一些跟現在市場上不一樣的片子。

  唐雪薇(和頌世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在一些偏專業的網站上,有些年輕人喜歡的影片的評分確實不高,它們屬於某一個特定群體的定制產品,從外在包裝到內在拍攝,都是按照受眾群體的審美標准進行的,有人因這類影片的大賣為中國電影的未來擔憂,其實也是不必要的。每個人在不同年齡、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審美和愛好,應該得到理解和接受。在好萊塢,也有類似的作品,比如《暮色》《分歧者》,他們的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至於一些老牌導演的作品沒有收到預期效果,我想是不同原因造成的,有些是人為不可控的,但斷言這些導演“不行了”“老了”並不科學,他們有深厚的藝術功底和專業經驗做基礎,絕對比有些把電影拍成PPT的人專業得多﹔他們也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調整能力,這是他們藝術生命力旺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電影的發展節奏放緩了沒有

  唐雪薇:中國影片沒有退步,我倒覺得,2014年中國電影在多樣化的道路上是大步前進的,有很多類型的作品引起過觀眾熱議,它們不是我們以往所說的“大片”,但它們提供了很多可能性,給了觀眾很多選擇,也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這種情況無疑要比所有人都一門心思拍大片要成熟得多。另外,中國觀眾整體水准也在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人不再人雲亦雲,大家對於電影的品質有了更成熟、更自我、更理性的判斷,不會像以前那樣,只是把明星多少、場面大小作為唯一的判斷標准。觀眾的選擇性多了、明確了,也會刺激電影類型的更加多樣化,這對於中國電影是好事,我們的電影產業正在向這個好的方向進步。

  韓浩月:國產電影的發展速度並未有什麼明顯的減緩,2014年影片的數量更多,類型更豐富了,貌似觀眾的選擇余地大了,但這制造的僅僅是產業的繁榮而不是創作上的繁榮,這種發展速度讓人欣慰,但更多的是擔心。

  國產電影是否過於注重營銷

  劉藩:如今,電影業內講究“營銷至上”,電影營銷做得很有氣勢,不管好片子還是壞片子,營銷對票房的作用越來越大。

  韓浩月:現在的電影營銷有點太邪乎了。一些營銷團隊對觀眾心理揣摩到家了。我們在電影外圍的發行、營銷、物料等方面的精細程度已經能和好萊塢接軌了,可惜影片質量沒接軌。電影營銷團隊不說電影本身,而注重電影之外的因素,讓這項工作偏離了重心。比如請王菲唱主題曲,第一次請王菲唱,大家確實都很關注,也為影片提升了關注度,但事實証明,她唱過主題曲的影片也不一定都票房高,這招馬上被用濫了。還有就是一些電影宣傳周期很長,戰線拉得很開,這樣就導致大家對電影的期待值特別高,結果公映后發現影片沒有宣傳的那麼好,就會立刻引來大波惡評。

  唐雪薇:2014年,中國電影的宣傳推廣,正式從“宣傳”進入了“營銷”。我們幾乎每個月都會接觸到新鮮的詞匯和領域,幾乎每一個參與過電影項目推廣的團隊都在訴說自己在其中起到的作用。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就是宣傳和營銷是不是同一件事? 我認為,宣傳和營銷目前是兩個部分,前者針對媒體,后者針對大眾,它們需要各司其職,但也需要緊密配合。

  院線是為好萊塢預備的嗎

  劉藩:現在中國內地已經有2萬多塊銀幕,前些年,銀幕數量是制約電影產業發展的首要問題,但現在已經不是了。這個問題歸結到一點,就是國產片的品質還沒有提升起來,這不是一下子能解決的問題,要慢慢來。這個說法稍微有點極端,畢竟每年國產片的票房佔比還是過半。

  韓浩月:國產片正處在一個特別珍貴的發展階段,中國觀眾對國產片的支持此情可鑒,不管好片爛片都熱情貢獻票房,不管哪個年齡段、什麼文化層次的人,都通過購票這一實際行動,推舉國產片,催生了一批票房超過10億元的國產電影。在外國片沒大舉進來的時候,如果不把國產片的質量真正做起來,等國產片的保護政策慢慢失效,觀眾的熱情被透支殆盡,院線肯定會被進口片搶去。國產片這幾年還能和進口片抵抗一下,與這幾年進口片的質量也在下滑也有關系。但萬一電影工業發達的國家找到了新的講故事模式,我們如果又沒能和世界電影創作水平接軌,國產片會再次被觀眾拋棄。

  互聯網進入電影業是來添亂的嗎

  唐雪薇:互聯網資本進入電影行業,有人說會有顛覆性的改變,還列舉了很多很多看上去很深奧的理由,對此,我持觀望態度。互聯網改變電影是注定的,因為它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而看電影是生活的一部分。行業更加全面、更加前端的改變,目前還不好下定論。如果說互聯網對電影創作者的影響,應該是創作者要更多地去體會互聯網生活群體的感受和喜好,因為后者正是目前電影消費的主力群體,這會讓電影的某些元素出現一些調整,或說變化,而且這個頻率會加快。

  劉藩:互聯網資本進入電影業后,帶來的是播放渠道、營銷資源、互聯網IP和資金,並不能對電影品質有所改善。

  韓浩月:互聯網進入電影業,裹挾的資本的力量更肆無忌憚,就是奔著賺錢的目的來的,說的大話是為電影造夢,為觀眾造福,但一看立的項,完全奔著爛片的架勢去的。提升國產電影品質,還是要靠堅守電影的人,沒賺錢但創作初衷不改的人,他們才是國產片的希望。往下的三五年之內,我想國產電影創作還會維持今年這樣的狀況。現在整個業界依然被高票房迷惑,人人都還是“我先把錢賺足了再說電影理想”的想法。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當瘋狂追逐票房的勁頭過去之后,一定會有人拍出優質口碑、水准高大上的好片子。現在我的希望就是導演和出品方在賺錢的同時,稍稍注意一下影片的質量,因為畢竟這也關乎導演個人品牌和出品方的廠牌。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