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慶祝第20個中國記者節 走近破解“中國密碼”的新聞人【12】

2019年11月08日08:42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點擊閱讀:《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什麼被稱為“人民軍隊”?》

記者手記:井,挖得越深,水越清冽

黃子娟

作為人民網大型全媒體策劃“70年70問”中,唯一一篇軍事選題——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什麼被稱為“人民軍隊”?映入腦海的第一反應是“軍民魚水情深”。 但下一秒,就馬上否定了自己——沒那麼簡單!

記者的直覺告訴我:越簡單的問題,越難回答﹔越質朴的道理,越厚重深邃。這就好比生活中的啟示:井,挖得越深,水越清冽。

常年跑軍事,我心裡也有個繞不開的軍旅情結。雖然“每逢大稿有靜氣,凝神聚力若禪定”,但這篇稿件自寫作之初,我腦海裡便自帶各種BGM,像是“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都是經典軍旅歌曲裡的矯健身段和裊裊余音。

翻閱歷史資料,有這樣一張照片讓我動容:抗戰時期,一位老大爺,用黝黑、粗糙的手,搭在八路軍戰士的肩頭,希望他多殺日寇為老百姓報仇。

查閱書籍著作,有這樣一段對話讓我回味:1936年,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問12歲的月娃子為什麼當紅軍?月娃子答,“紅軍為窮人打仗,是抗日的,誰不想當一名紅軍戰士!”

近代中國的歷史舞台,城頭變幻大王旗,各種軍事力量來來往往,粉墨登場。中國,沉淪在上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然而,有誰能夠救中國於危難,救人民於水火?

要深刻回答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什麼被稱為“人民軍隊”?,就必須拉直我是誰?忠於誰?為了誰?依靠誰?4個最為尋常而又朴素的問號——這連著人民軍隊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基因原點”和“價值原點”。

那麼,我該從哪裡尋找答案?一幕幕採訪中的回憶在腦海中浮現:當我抵達邊境掃雷的最前線,見証中國軍人“刀尖上的舞蹈”,當我跟隨伊木河連隊一起巡邏,體驗邊防戰士“一天走四季,十裡不同天”的艱辛,當我拍下戰士們在疾馳領跑的陸軍新型裝甲車裡登戰位、學操作,在跨海區訓練的航空母艦上爬舷梯、鑽艙室的矯健身姿,當我新春走基層時,採訪舍家衛國的官兵,聆聽他們的心聲…我知道,答案早已化作每一名軍人履行使命擔當的生動實踐。

如果把人民軍隊92年的崢嶸歲月比喻成地質紀年,在這段歷史的縱切面隨便截取一個“斷層”,你會發現這支軍隊與人民血肉相連、生死與共的証據,在戰爭年代無處不在,在和平年代熠熠生輝。

答案,記錄在人民軍隊的戰斗地標中——

70年來,無論是在抗日戰爭中,氣吞萬裡如虎,還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打出國威軍威﹔無論是在多次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中浴血戍邊,還是一次次危急關頭處突維穩……民族、國家、人民的安危,始終是這支軍隊的使命所系。

答案,映射在強軍興軍的攻堅行動中——

從人民陸軍邊防部隊的衛國戍邊、寸土必爭,到人民火箭軍的長劍戰車備戰礪劍、蓄勢待發﹔從人民海軍的南海、東海海上維權,到人民空軍警巡東海、戰巡南海、飛向遠海……哪裡有國家安全的需要,哪裡就有人民子弟兵筑成的鋼鐵長城!

答案,銘刻在子弟兵向死而生的氣概中——

“東方之星”沉船救援現場留下“最美軍禮”的海軍潛水員官東,九寨溝地震中留下“最美逆行”武警戰士張國全,雲南麻栗坡雷場掃雷中,失去雙眼和雙手的“最美勇士”杜富國……隻要人民有難,子弟兵就義無反顧、奮不顧身!

我提筆寫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什麼被稱為“人民軍隊”?因為——根基血脈來自人民,這是永遠不變的紅色基因﹔聽黨指揮忠於人民,這是永遠不變的建軍之魂﹔犧牲奉獻為了人民,這是永遠不變的宗旨本色﹔敢打必勝依靠人民,這是永遠不變的勝利之本。

作為一名軍事記者,我深知,踐行“四力”要求,講好強軍故事,是我們的初心所在、職責所系、使命所需。因為,那是我們精神的高地、新聞的富礦、共同的家園,如同挖掘深井中的一汪汪清泉,在清冽中品嘗滋潤心靈的甘甜。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