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第20個中國記者節 走近破解“中國密碼”的新聞人【15】
記者手記:承載希望之重 無細想不敢輕言
何旭 鄒菁
《希望工程“大眼睛”為什麼能夠牽動億萬人心?》是人民網“70年70問”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中一篇小切口的採訪選題。我們剛拿到這篇題目時的想法,是從大家最熟悉的那張“大眼睛”的照片講起,在一個典型人物的成長經歷中尋找社會發展的印記。
當我們開始著手架構文章的脈絡,發現這個過程並不輕鬆。文章選題所覆蓋的范圍包括了社會發展中教育、公益、扶貧多項事業的歷程與成就,要談的內容很多,而構想得是否全面,如何真實地展現貧困失學兒童通過教育改變命運,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
在最終的文章中,我們以蘇明娟熱心公益、反哺社會的經歷講出一名貧困兒童的蛻變,以舉不勝舉的愛心人士感人故事講出禮儀之邦人民的慈悲,以希望工程的努力為序篇講出中國教育、公益、扶貧的共同發展。
曾經的“大眼睛”女孩,已經成長為青年榜樣。走進蘇明娟所在的單位--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的大樓,我們看到了“主人公”蘇明娟。在蘇明娟的描述中,有著對過去艱難求學的回憶,也有著對通過希望工程接受社會好心人幫助順利完成學業的感謝。寬敞明亮的辦公室裡,牆上的錦旗、櫥窗裡的獎杯証明著蘇明娟未曾停歇腳步,始終堅持著公益事業。在社會關懷下成長起來的蘇明娟沒有忘記初心,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幫助著貧困學生,希望與愛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延續。
作為希望工程的載體,希望學校是必須要採訪的對象。以蘇明娟為主線,我們來到了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金寨縣希望小學以及蘇明娟的母校--金寨縣三合實驗學校進行採訪。
舊祠堂改造的學堂已經成為了歷史,兩個希望小學配備了現代化教學樓、操場及各類活動設施,為學生提供了豐富舒適的學習環境。在採訪金寨縣希望小學副校長廖桂林時,她高興地向我們介紹學校的各種設施以及學校裡的各類活動課。
目前的希望小學,不僅是讓孩子們有書讀,更是讓孩子讀好書。而這些不僅是因為社會愛心匯聚帶來的,更是因為國家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關愛兒童成長重視教育投入。
希望工程是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的一項公益事業,希望工程所取得的成績和光輝屬於所有參與希望工程的人,屬於全社會的人,希望工程理事長郭美薦說。
通過採訪,我們對希望工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它代表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公益慈善事業所取得的成績,不僅體現在公益慈善方面,還在於教育方面,促進了社會的正義、教育的公平。
當希望工程將教育、公益、扶貧事業結合到一起,它的影響力在全社會得到了擴散和支持。“一個老黨員”的故事、白芳禮的故事等都深深打動了我們,讓我們知道教育事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性。“隻要有一個孩子失學,這個項目就不會結束。”這句話擲地有聲,振聾發聵。
翻閱歷史資料,從新中國初期80%是文盲的教育困境,到目前中國成為世界范圍內推行全民教育最快的國家之一,國家和社會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是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對貧困兒童的關心,對中國的發展進步所做的最直觀的努力。
一顆知識的種子,承載希望的重量。通過希望工程這個平台,截至2018年,近600萬個貧困學生得到資助,而這背后可能也是600萬個知識改變命運的故事。作為記者,我們隻有扎扎實實的採訪,在採訪過程中不斷思考,通過自己的筆觸將這些真實的故事呈現出來,講述中國為什麼行的時代追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