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慶祝第20個中國記者節 走近破解“中國密碼”的新聞人【5】

2019年11月08日08:42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點擊閱讀:《中國為什麼要進行“廁所革命”?》

記者手記:筆觸伸進土地,精神才有養分

申亞欣、宋子節、朱虹

“三位年輕女記者,走到哪裡見到老鄉第一句話就是,能不能讓我們參觀一下你家廁所?”

這是我們在進行“70年70問”之“中國為什麼要進行‘廁所革命’”調研中最為熟稔的場景。

這篇選題,從前期理論准備、中期調研、后期成稿,整個過程既包括扎實的理論根基,也有帶泥土、沾露珠的實地考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是一篇關乎民生的“小事”的新聞報道,對記者而言更是“四力”的考察與鍛煉。

“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對新聞工作者這樣殷切囑托。

俯下身,沉下心,面對陌生的選題,首先要做好扎實的理論基本功。由於“廁所革命”的資料較少,我們從舊書網上淘來一本1988年出版的《中國:需要廁所革命》,還購買了各種討論“廁所革命”的期刊雜志。有了基礎知識,與農業農村部、國家衛健委進行聯絡,向權威人士和專業人士進行當面咨詢。根據多方了解,還輾轉找到多年從事農村“廁所革命”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村改水技術指導中心付彥芬主任,專程到昌平改水中心進行當面拜訪,收獲許多信息與資料。同時,人民日報長期從事農業農村領域的高級記者高雲才也從“廁所革命”及新聞撰寫等方面給予我們許多指點和幫助。通過閱讀一篇篇文章,拜訪一位位專家,我們對“廁所革命”了解漸增,也更加認定這是一篇非常有現實意義的選題。

筆觸伸進土地,精神才有養分。做好知識儲備,就是到田間地頭感受生活的“真實感”。經過農業農村部領導的推薦,綜合考慮東中西部、水廁、旱廁、景區、城市、農村等諸多廁所類型,我們最終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四川和陝西兩個省份。四川位於西南地區,涵蓋山區、農村,而陝西則是降水較少,且西安的景區廁所較具代表性。

在這一周裡,我們走過四川成都市、彭州市軍樂鎮、眉山市丹棱鎮興隆村、雙橋鎮梅灣村、順龍鄉幸福村,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東升村、石砭峪新村等。在這些地點,觀察了城市街道公廁、景區公廁、村民家中的廁所、山區的廁所,修好的、未修的、正在修的廁所,了解“廁所革命”的技術原理、國家政策,以及通過採訪,認識了很多切實推動“廁所革命”落實的村干部、“所長”等等,對目前中國“廁所革命”的實際落實情況和制度進行的實地考察。

察民情、聽民聲、知民意,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作品。正是在這一周腳踏實地地採訪調研中,“‘廁所革命’切實改善人民生活”這一觀念深深植入我們的心中。的確,廁所雖小,但卻是關系到人民幸福生活的大事。

一星期調研歸來,我們帶著滿滿的收獲和感慨,帶著實地考察的資料和親身體會滿載而歸。團隊中的小伙伴戲稱:“不僅稿件素材扎實豐富了,對如何修廁所也有了充分了解——雙瓮式化糞池、三格化糞池……我們連廁所都會修了。”在一手素材與資料的基礎上,結合改水中心付彥芬主任的啟發,我們將“廁所革命”的必要性分解為健康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等角度,並設計出四個精准又生動的小標題——小角落裡的大革命、小廁所裡的大民生、小村庄裡的大工程、小改變裡的大文明……整篇文章夾敘夾議,有一手實地調研的素材,也有歷史回顧,有生動鮮活的故事,也有理論支持,整篇文章既有歷史縱深感,又有時代感,沉穩的選題中透著鮮活,文章一氣呵成。

動真情,有溫度,這大概是這篇文章能夠寫深、寫活、寫好的根本原因。在我們的腦海中,對景區的公廁、農村的旱廁有一些固有的印象,但是在看到“廁所革命”的實際成果后,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項民生工程大幅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幸福指數。國家層面的政策推動,基層干部的認真盡責,廁所這一“天大的小事”,從民生短板一躍成為提升群眾生活幸福感的助力跳板。

在廣袤大地上攝取營養,錘煉成長。在採訪過程中,也有不少小“考驗”——四川村落植被茂密,蚊虫較多,即使提前做好防護措施也難免“中招”,叮咬后奇痒無比,手背腫脹,叮咬痕跡一個月后才慢慢消退。

“粘泥土、帶露珠、冒熱氣”,這是講好基層故事的重要條件。踐行“四力”,要腳踏實地,情系人民,才能撰寫出散發著泥土芬芳的報道。此次撰寫《中國為什麼要進行“廁所革命”?》文章,不僅鍛煉了記者的新聞業務水平,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干,最重要的是讓記者們的筆尖緊貼廣袤大地,心中情系百姓民生。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