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本網原創

踐行“四力”講好新時代“強軍故事”,軍事記者在路上

2020年08月01日06:08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記者黃子娟在軍演現場採訪

黃子娟在空軍航空兵某師採訪

人民網記者黃子娟:講好強軍故事,這是我的初心所在、職責所系、使命所需

Q:您從事軍事新聞報道多長時間了?

黃子娟:2008年至今,一直從事軍事報道,已經12年了。

Q:您覺得軍事記者與其他記者相比,最大的不同點是什麼?

黃子娟:軍事記者首先是戰士,這是一個與戰爭緊緊聯系在一塊的特殊職業,是要真正走向戰場的新聞工作者。戰爭的殘酷和復雜,要求軍事記者必須敢於直面戰爭,隨時做好上戰場的准備,才能寫出感天動地的強軍故事,寫出萬千將士的英雄氣概。

2019年參加“祖國在我心中”界碑描紅主題活動。

Q:您覺得身為全媒體時代的軍事記者,應該具備哪些能力與素養?

黃子娟:軍事報道發展到今天,新聞採集方式和發稿手段等已經發生極大變化,對軍事記者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隻有堅守新聞人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做聽黨指揮、業務精湛、作風過硬的軍事媒體人,才能打好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主動仗,講好新時代強軍故事,傳播好新時代強軍聲音,做時代精神的開掘者、傳播者和推動者。

一、 堅定的政治素養。全媒體時代,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此,軍隊新聞工作者要肩負起為黨的政治主張和先進理論鼓與呼的特殊使命。官兵的關注點聚焦在哪裡,新聞報道的觸角就要延伸到哪裡,牢牢把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旗幟鮮明地抵制各種錯誤思想和雜音噪音干擾,為改革強軍、練兵備戰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二、 過硬的業務能力。全媒體的特點優勢,代表著時代變革的趨向,蘊含著創造未來的力量,預示著新聞實踐發展的脈動。如何適應媒體大變革,跟上“互聯網+”步伐,是軍事記者必須要過的一道時代關。“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做好全媒體時代軍隊新聞輿論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完善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領域,盡快實現素質結構轉型優化。新聞傳播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等,都需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新潮流,順應全媒體傳播的新趨勢。要注重勤學習、拓技能、多鍛煉,善用現代傳播手段,會使“十八般兵器”,上演“全武行”,能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數據分析等多種能力於一身,更好地適應採、編、制、錄、播以及選題策劃、受眾分析等全能技術,成為全媒型、專家型軍事新聞工作者。

三、 優良的作風建設。軍事新聞宣傳的主要對象是官兵,忠實的讀者是官兵。作為軍事記者,要時刻牢記職責使命,堅持“三貼近”、落實“走轉改”,培養到基層去、到練兵備戰一線去獲取新聞的新聞職業習慣和職業精神,不畏嚴寒與烈日,不管白天與黑夜,第一時間趕到新聞現場、掌握第一手材料,通過短、實、新、深、活的文風,關注官兵需求,回應官兵關切,努力採寫出力透紙背、深入人心的新聞作品,從而推動軍事新聞輿論工作往深裡走、往實裡走、往心裡走。

黃子娟在海拔5734米的世界最高的人控雷達站西藏甘巴拉採訪駐站官兵,在嚴重的高原反應中,一邊吸氧,一邊堅持採訪。

Q:軍人是您常年報道的主角,他們給您個人成長和工作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

黃子娟:一個女記者常年在鋼流鐵甲裡穿梭,在練就軍人血性的熔爐裡挖掘新聞故事,我從柔弱的 “萌妹子”漸漸練成了堅毅的“女漢子”。

我覺得,能成為一名軍事記者,是榮光,也是幸運。我登上過高原的邊防哨所、體驗過海島的高腳鐵屋、近看過軍演現場硝煙彌漫,感受過冰山戎裝綠、大漠烈焰紅,用筆和鏡頭記錄官兵們的平凡與偉大,深刻和生動,也見証著人民軍隊不斷發展壯大的歷程。

這些貫穿我職業生涯的鮮活記憶,讓我一次次審視自己:我,是一名不穿軍裝的軍事記者,我,也是一個兵! 

Q:您對身為軍事記者的自己,有怎樣的職業期許?

黃子娟:心中有陽光,前行有力量。羅曼·羅蘭說,世界上隻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生活。那麼媒體人的英雄主義也許就是,認清了做新聞的挑戰與艱難,經歷過無數次新聞理想燃燒與挫折的循環,還依然熱愛並堅守這個職業。作為一名軍事記者,我將始終踐行“四力”要求,講好強軍故事,這是我的初心所在、職責所系、使命所需。因為,軍事報道是我職業生涯的精神的高地、新聞的富礦、共同的家園,如同挖掘深井中的一汪汪清泉,在清冽中品嘗滋潤心靈的甘甜。

Q:八一建軍節之際,請為人民軍隊送上一句祝福吧。

黃子娟:祝福我們的人民軍隊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勠力同心、托舉偉大夢想,在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征程上闊步向前。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 未來這些措施讓網絡空間更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