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全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舆论研究【3】--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八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全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舆论研究【3】

——以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为例

李佳丽

2012年11月12日13:59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第四阶段:10月25日后,新媒体为传统媒体设置议题,舆论对传统媒体的反作用

全媒体环境下,网民也发挥着传播者的角色。网民通过微博发表个人意见,发掘新议题,当新的议题形成合意,就形成了传统媒体新闻的素材,新媒体也为传统媒体设置议题,舆论对传统媒体具有反作用。

既10月31日小悦悦的父亲王持昌向一位白血病患者捐助六万元后,舆论开始质疑剩余善款去向。论坛中有网友表示“强烈要求小悦悦父母交出所有善款,澄清捐款账目”,并有人质疑这对父母想独吞善款,用孩子的死为自己敛财。这一舆论引起了传统媒体的关注,随后,东方卫视《东方直播室》、央视《新闻1+1》、《深圳商报》、凤凰网、中国广播网等媒体报道了舆论的质疑并采访了相关的当事人。

第五阶段:舆论回归理性,质疑传统媒体的报道失实

对“小悦悦”事件的反思中,学术界开始质疑媒体素养,指责媒体对于小悦悦事件的报道缺乏人文关怀。10月25日,在华声论坛中, 网友郑军发表文章《小悦悦事件不可以法律取代道德 在美国会如何判》中写道,媒体为了吸引公众眼球,没有事先客观地了解一下18名路人的行为,就直接将“小悦悦”事件定义为道德事件,批判路人的冷漠,这有悖于媒体的职业道德。12月份,山西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赵文国在《传媒观察》杂志上发表《对“小悦悦”事件报道的反思》,总结了传统媒体在报道“小悦悦”事件中的存在的三个问题,谴责媒体没有追求事实真相。2012年2月《新闻记者》杂志发表文章《“小悦悦事件”电视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质疑电视台的媒介素养,没有在报道中尊重“小悦悦”父母、陈贤妹和18路人的隐私。

1974年诺依曼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论文中最早提出“沉默的螺旋”概念,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最早见于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她提出,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做“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⑨

该假说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它在说明舆论的形成过程之际极力强调“多数”或“优势”意见的压力,以至于忽略了舆论的变化过程和“少数派”的作用。S.莫斯考维西考察少数意见的“中坚分子”的作用时发现,当这些“中坚分子”表现出意志的坚定性、主张的一贯性和表明态度的强烈性之际,可以对“多数派”产生有利的影响,甚至可以改变群体已有的合意并推动新的合意的形成。⑩

学术界指责传统媒体在“小悦悦”事件报道中媒体素养的缺失,是在大众传媒对于小悦悦事件的报道告一段落之后,少数有素养的学者思考新闻的源头,质疑媒体对“小悦悦”事件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原则。在15日-25日,传媒铺天盖地的报道中,舆论符合“沉默的螺旋”理论,少数人的意见妥协于多数人的意见。25日之后,当大众传媒的报道削减之后,少数意见的“中坚分子”的作用发挥出来,形成新的个人意见,促进新舆论的诞生。

7、小结

自2006年彭宇案开始,公众见死不救现象日益增多,社会各界对于公众传统道德滑坡的批判也愈演愈烈。广州佛山“小悦悦事件”引发了国内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连续报道,舆论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阶段,从中我们看到了公众意识在觉醒,公民责任感在加强,公民日趋理性和成熟。(作者系辽宁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

注释:

①余室猛.政府在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对策略[J].人民论坛.2010(302)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1页

③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311页

④罗鑫.什么是“全媒体”[J].中国记者.2010 (03)

⑤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59页

⑥刘建明.当代舆论学[M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104页

⑦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311页

⑧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4页

⑨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9-221页

⑩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22页

参考文献:

余室猛.政府在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对策略[J].人民论坛.2010(302)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1页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311页

罗鑫.什么是“全媒体”[J].中国记者.2010 (03)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59页

刘建明.当代舆论学[M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104页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311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4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9-221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22页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