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浅析消费文化语境下主旋律电视剧的突围【3】--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八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浅析消费文化语境下主旋律电视剧的突围【3】

——以编剧赵冬苓的创作为例

徐大文

2012年11月12日16:41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从形式到内容的阐释

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认为,作品意义的产生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产生于作者的创造行为,另一方面来自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与重构。这二者之间,他认为读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主旋律电视剧要想实现自身的突围,离不开对观众期待视野和审美趣味的关注和把握。对观众接受心理的把握,是实现主旋律电视剧和市场化结合的关键点。由于观众审美文化心理和审美接受的差异性,促使电视剧的创作要实现转变,重点是要突破传统剧中单一元素的叙事方式,实现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彰显,把作品中的艺术性提高到审美的高度。

首先,类型化元素的叠加。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在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和精神家园之余,要借鉴大众文化的生产与传播方式,实现主旋律电视剧的市场化发展。如赵冬苓的《雾都》在叙事上融合了爱情、战争、传奇等多种类型片的特征。首先,它具有传奇剧的成分。在该剧开头事件和场景的设置中,主人公朱豪在战争中,两次中弹都未牺牲,这些传奇元素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和虚构性叙事中英雄性的彰显,满足了观众的审美期待视野,促使了观众对人物命运发展的关注;其次,它充斥着爱情剧中特有的多种矛盾情感关系的合理内核,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物情感的核心叙事线索:主要围绕着住朱豪和周芷兰之间爱情展开;第二,人物情感的次要叙事线索:秦必成和周芷兰、月红之间的爱情;第三,梦鲤和美琪间的爱情。这种将多种类型片的因素混搭在一起可以集中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吸引并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趣味,实现主旋律电视剧商业化的发展。此外,《沂蒙》融合了家庭伦理道德、喜剧、战争的元素,把李忠厚与妻子于宝珍生活之间的矛盾以喜剧手法表现,让人们在笑声和泪水中体味到战争中人物的生活,这种多种元素融合的手法使电视剧更有观赏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类型的复合,一方面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审美期待视野,另一方面提升了电视剧在市场化浪潮中的竞争力。

其次,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彰显,是实现主旋律电视剧突围的关键因素。虽然受众群体的文化水平、职业习惯、生活环境和年龄存有差异性,但相同的民族情感使他们对中国民族文化尊重,进取精神和弘扬正义的基调也符合大部分观众的心理需求。因此,把握这种观众的审美心理,实现作品中对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达,是实现主旋律电视剧创作突围的重中之重。

再次,画面艺术美感的彰显,演员表演的个性化和富有文化深度的内涵,道具、服装、布景等艺术元素的真实性再现,这也是实现主旋律电视剧艺术审美价值和市场价值成功的关键。

因此,主旋律电视剧成功的突围,要以电视剧创作的本体为定位,以商业化作为创作的市场导向,把宏大的真实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日常世俗化生活相结合,把意识形态通过故事的叙事形式巧妙的与观众的审美趣味相融合,使主旋律思想的表达更加符合艺术规律,更贴近当代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综而述之,以上是对主旋律电视剧的成功突围的几点建议,主旋律电视剧作品能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能以强大的艺术魅力让观众产生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的体验。离不开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兼容,因此要实现有艺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艺术的和谐统一。随着观众审美意识的变化,未来人们对主旋律电视剧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标准,但不论外在形式如何变化,思想内容一定要传递出民族精神,从而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创作格局,这才是主旋律电视剧成功突围的关键所在。(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2010级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生)

参考书目:

1、[法]让?波德利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

2、钱善行《小说的艺术———小说创作论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69.页。

3、[罗]贺拉斯著,杨周翰译:《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1页。

4、[法] 福柯著,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58页。

5、[捷克]米兰?昆德拉著,董强:《小说的艺术》,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年版,第35 页。

6、[英]迈克?费瑟斯通著,刘精明译:《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艺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87页。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