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化类专业频道市场空间分析【2】--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2年第4期

艺术文化类专业频道市场空间分析【2】

鲁婧

2012年11月13日13:39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三、 建立专业文化类频道的探索

下面以国内首个艺术人文类专业频道为例,谈谈建立专业文化类频道的探索之路。开播四年来,上海艺术人文频道(以下简称“频道”)针对文化类节目面临的困境,在思考与探索中走过了艰难的创业期,经历了得与失、甜和苦。

(一)收视和话题效应的制造和持续

1.大型活动集中放大频道影响

频道以敏锐的视角重点寻找重大文化事件,独创性地把这些文化活动事件化,融入访谈、专题、综艺等多种节目形式进行扩量播出,拓展事件的文化张力,使之成为公众的热议话题,提升频道的持续热度、关注度和影响力。

在上海外白渡桥迁移、复位的两次历史性时刻,频道制作了《相约来年——暂别外白渡桥》,以精心制作的专题与多轮演播室访谈、人文化的表达,激起了社会各界强烈的共鸣;世博会前期,频道联手日本读卖电视台、香港TVB、台湾东森等媒体分别制作上海与大阪、香港、台湾、加拿大的世博城市卫星双向传送系列节目,凸显世博的大主题。

为纪念一代电影大师谢晋的突然离世,频道迅即推出了谢晋艺术周特别编排,一周专题片和谢晋电影展映形成预热效果,在大师告别仪式当天,制作了4小时特别节目《谢幕——纪念电影大师谢晋》,包括谢晋故里寻访专题片、告别仪式现场直击报道、专家解读谢晋电影、谢晋追思会4个板块。这次追思谢晋的一系列行动,是频道文化自问、文化自创、文化自觉的有力实践,被认为是上海各媒体中报道谢晋逝世影响最突出、效果最显著的节目。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黄河大合唱》诞生70周年特别节目,首创性地通过合唱团队全国大招募的形式,以“自愿自费”为原则招募全国各地数万人组成超大型合唱团共同唱响最壮观的“黄河”旋律。东方卫视艺术人文联合直播当天从上午10:30到下午17:30连续7小时联合黄河流域九个省、自治区电视媒体、以跨黄河全流和上海数万人大合唱的特殊形式,唱响这部民族音乐经典。节目由上海主会场大型歌会、黄河全流域9个分会场卫星连线、演播室嘉宾访谈、黄河沿岸人文专题片等部分组成,直播当天节目还开通短信直播和网络点击参与的平台,号召大家在电视机前一起唱响《黄河大合唱》。通过这一创纪录的全民活动,把特别节目打造成为一次万众参与的爱国主义行动,一个辐射全国的重大文化事件,向全球展现当今中国的民族凝聚力。

这些活动做到了影响力与收视率的双赢,打响了频道的市场品牌。

2.品牌栏目的聚合效应——立足当代语境,秉持创新精神

2009年,频道主打“文化批评”牌,推出的常规栏目《大声说》、《文中有话》、《光影随行》被称为“三驾马车”。

品牌栏目的聚合效应还体现在与大型活动的配合中。以《文化主题之夜》为例,周播节目《文化主题之夜》每期聚焦一个主题,将专题、访谈和主题演出等融于一体进行整合性编排。开播至今,《文化主题之夜》多次制作与频道大型活动相关的节目,延续了大型活动取得的效果,在宣传上也将话题整合的效应发挥了出来。比如围绕上海音乐学院成立80周年大型活动制作的特别节目《上音之夜》、见证上海昆曲繁荣发展的《隽雅辉煌三十年》、关注《ERA-时空之旅》演满千场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为纪念越剧《红楼梦》首演五十周年推出的《红楼情牵五十载》等,都是以常规栏目的形式聚焦大型活动,在频道形成良性互动,以节目间的互动提升频道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2011年1月1日频道推出全新版面“新青年,新感受”,锁定20—45岁的青年观众,在延续以往频道精神气质的基础上,更着眼于关注城市青年的生存状态、文化追求,体现城市现代气质。新版面扩大艺术人文外延,全新打造《新青年》、《音乐前线》、《万象》三条日播线;黄金时段推出面向80后的新青年剧场;各档原有品牌栏目《主题之夜》、《光阴的歌》、《大声说》、《艺文传奇》、《博物志》、《创意天下》等围绕目标观众的收视偏好和需求进行改版升级。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