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广播影视发展的转型升级【5】--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2年第4期

论中国广播影视发展的转型升级【5】

杨明品

2012年11月13日13:55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二)与世界接轨,加快培育广播影视国际一流企业和媒体

美国的经验表明,作为大国,广播影视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是互相依赖的,国内市场能为国际市场提供依托,国际市场反过来支持国内市场主体的发展。中国广电的全球市场基础比较薄弱,必须配置更多资源。首先,应打破体制、行业、层级限制,聚合优势资源,重组和培育国际市场运营主体,赋予其运营国际频道和节目的资格,使之成为国际一流的广播影视跨国公司,成为国际市场的专业开发者。其次,探索在外国(地区)建立本土化媒体。在人才、节目及入户网络等媒体本土化的基础上,探索收购重组当地的传媒公司和发达国家相关传媒公司,向兴办本土化媒体转型。第三,鼓励支持国际一流媒体建设,把中央三台和有条件的地方台打造成国际著名媒体,形成国际品牌。

(三)发展特色视听产业,形成国际竞争优势领域

在广电国际传播中,特色和优势就是竞争力。一些国家已形成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产品,比如,美国的音乐与好莱坞影视剧,日本的动漫,韩国游戏,欧洲的节目模式,等等。这些领军者的地位不是谁赋予的,而是通过竞争形成的。他们往往在分析预测一个行业即将出现的新变化时,超前布局,高质量启动国际市场,并迅速提高竞争门槛,使新进入者难以获得竞争优势。这些经验值得借鉴。一方面,在新媒体时代,应跳出传统广电谋划走出去;另一方面,应从国家层面组织研究预测全球下一个热点媒体产品,创新推出具有广泛受众的国际性视听产品。比如,中国的功夫电影、纪录片和电视剧的特色鲜明,只要融合国际元素和创新元素,就有机会获得全球优势地位;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电视时代已经到来,各种具有国际元素、适宜移动状态或智能终端接受的视听产品有可能成为国际市场的新“蓝海”。把握先机,立足特色,方可制胜。

六、创新和优化政策支持,实现政策体系升级

推进中国广播影视转型升级,既是阶段性任务与长期性任务的统一,也是行业变化与政策推动的统一。从政策层面说,推动这一过程,关键是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杠杆。

一要注重改革的科学性、配套性和有效性。全面研究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与政策需求,着眼于促进发展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找准改革的着力点,积极主动推动相关改革。改革要有利于促进转型升级,将目前广电行业主动调整的积极性,转变为长期可持续的体制驱动力;要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从办广电为主向管广电为主转变,从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从面向系统向面向全行业转变,重点做好立法、政策、规划、经验推广和工作的督查指导,并形成新的制度安排。三网融合是当前广电面临的重大任务,推进三网融合要从政策创新与配套上找到突破口,着重解决电信、广电两大行业的行业壁垒和国家宽带资源配置重电信轻广电的失衡问题。

二是创新国家投入政策。突出财政投入对广播影视转型发展的引导作用,国家文化发展基金,国家艺术资金,广电发展专项经费,电影专项基金,要从过去面向体制内和系统内转变到面向全社会广电机构进行资助,引导影视创作生产,支持人才培养。要扩大侧重广电发展的专项资金品种与规模,支持战略性、先导性、带动性广电项目建设,成立影视产业投资基金,引导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进入广电产业。

三是优化广电发展的经济政策。着眼于改善广播影视基础条件和培育新业态,创新相关优税政策;加大政府投入,着重发挥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的作用;建立健全广电产业投融资机制,降低准入门槛,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发展广电产业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广电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广电产业资源的对接;完善广电贸易促进政策和版权保护政策,建设视听产品版权公共服务平台和版权交易平台,扶持版权代理、版权价值评估、版权质押、版权投融资活动,着重发展广电版权产业。

四是大力促进广电科技研发与应用。将广电科技创新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运用产业政策鼓励广电企业集成应用高新技术,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广电科技研发,加大对企业自主研发的资助和奖励力度,加快健全广电技术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新技术在广电转型升级中的先导和推动作用。

(杨明品: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客座教授)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