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后视舞台中的“老演员”【2】--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八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后视舞台中的“老演员”【2】

——微语境下“达芬奇事件”的传统媒体影响力分析

叶磊

2012年12月05日14:49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三、研究结果

(一) 、传统媒体在网络热点事件中权威信息的发布者。

无论是央视还是财新网,都在达芬奇家具事件中,充当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都是事件核心信息的权威发布者。在央视之前,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达芬奇家居这个品牌,而在财新网发表之前,也没有人知道或者猜测达芬奇家居在事件爆发后曾与央视做过一些内幕的媒体公关。无论是央视还是财新网,他们传播的信息并没有遭到质疑,最开始是没有质疑达芬奇是不是真的是造假了,到最后也没有人质疑“央视的人”是不是真的收取贿赂了。在此次事件中,传统媒体充当着信息权威提供者的身份,垄断了网络上的流动信息的内容。

(二) 、依靠媒体自身和媒体之间达到最大的传播效应

从上面两条微博的转发路径可以看到:每周质量报告官方微博发表的微博,第一层传播是最多的;相反,财新网主要依靠的是多次的转发达到效果。央视自身的影响力导致了第一时间发布的权威信息不是每周质量报告的官方微博,实际上,当天已经有很多人在电视上看到了节目,因而微博上有许多人发布了类似的内容,并没有一个最终的信息来源。财新网传播路径之所以是这样,首先是因为信息发布为第一时间,先于财新杂志的发布时间,其次是因为财新传媒对网络的重视,与其他媒体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南方报系还有其他媒体人都第一时间转发。

这样的转发路径是不同于一般微博事件的,传统媒体能够利用自身平台的优势,从而天然有着信息的权威性,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大量粉丝获知消息,并且有媒体内部人员和其他媒体的支持,所以能够形成快速巨大的影响力。

(三) 、传统媒体能够在网络的议程设置上起决定作用。

在央视播出节目后,所有关于达芬奇家居的微博,都是央视上播出的关于造假的事情,也形成了一个网络热点,被许多人称为是2011年的十大新闻之一。特别是财新网的报道,更是在2011年最后一天再次把达芬奇造假事件推上了风口浪尖。微博的博主讲传统媒体上的新闻信息发布到自己的微博中,实际上就充当了信息传播中的“舆论领袖”的角色,不仅丰富了博主的议题资源,也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推动了媒介议程向公众议程的转化。所以传统媒体就成为了网络中议题的来源,传统媒体开启议题,而网络上的博主则开始了二次开启议题。

(四) 、传统媒体能够导向舆论倾向,但很难改变已有的倾向。

仔细分析上面的数据,在央视曝光达芬奇后,我们可以的出个结论就是舆论对达芬奇的态度是比较差的,甚至是一边倒的,我们可以认为,央视极大地影响到了舆论,影响到了网名的态度。但是当财新网发表报道后,我们首先也能看到舆论对央视的态度也形成了一边倒的情况,反对央视75条,占总微博30.61%,而支持央视的微博仅2条,占总微博0.82%。两家媒体的影响力是不同的,毋庸置疑,央视的影响力是举足轻重的,播出的新闻具有极大的权威性,财新网的影响力自然无法与它相比,但是他们都在网络的舆论中形成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了网名的态度。

虽然财新网通过一系列精彩的报道,最后得出达芬奇家居其实是被冤枉的,但是网络上的舆论并没有改变局势。支持达芬奇的微博是13条,而反对达芬奇的微博是26条,强弱对比很明显。网络的舆论势头都指向了央视,但对于达芬奇,网民也没有就因此选择相信他,很多人都认为是“狗咬狗”,双方都不是无懈可击的。

可以看到,传统媒体在网络上能够起到非常巨大的影响力,但是他在第一次建立网民态度时非常具有效力,但是在改变网民态度上却收效甚微。

(五) 、传统媒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网络舆论的走向。

在整个达芬奇造假事件中,对达芬奇家居的讨论的主题是一直掌握在传统媒体手中的,网络上的舆论领袖虽然起到很大的传播作用,但是核心的信息依旧是传统媒体提供的。虽然传统媒体如今相比较新媒体,它的时效性变得越来越弱,但是深度的报道依然要依靠专业的传统媒体的记者来挖掘的。央视的关于达芬奇家居的报道虽然是作假的,但是却由不得网民质疑,因为它的深度的采访和偷拍,具有极大的可信度,再加上本身电视台的影响力,它就具有权威性,而这样的事件如果是有网络上微博的博主来发布的话,其可信度就会下降很多,也不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在财新网发表《达芬奇案中案》之后,网络上的舆论火力立马就投向了央视,对达芬奇却关注度急速下降,舆论的走向与财新网的文章试图导入的走向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传统媒体是能够主导网络舆论的走向的。

四、结语

可以看到在网络这一后视镜的大舞台中,各个传统媒体能够根据自身媒体定位和媒体运营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影响网络舆论的方式。通过其自身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的信息来源,自身平台人员和传统媒体间的伙伴关系支持,能够在网路上形成集群的优势,从而形成巨大的舆论规模和影响力。一家媒体发布的信息如今的影响力甚至可能会比过去要更大,多种媒体间的相互协同呼应,能够形成完善的舆论场,不仅具备权威性并且能够迅速扩散到巨大范围,也因此对媒体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专业要求更重要的是自身的职业道德。

虽然传统媒体依然能够在这个新舞台中有自己的空间,但是它的影响力的形成已经与过去有巨大的差别,影响力是由多种媒体的相互协作而成,它的信息权威性也将受到各方面的疑问。并且单独一家媒体已经很难能够改变舆论倾向,很难改变网络受众已经形成的印象。舞台中的演员固然竭尽所能,但是面对的将会是已经被媒介 “训练”得逐渐挑剔的观众。(作者系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

参考文献:

1、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译林出版社,2011.7

2、杨先进:《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保罗?莱文森媒介思想研究》[J],2006

3、刘红春:《网络时代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力的提升》[J],新闻爱好者,2010.1

4、张蓓:《从“议程设置”角度:浅析博客与传统媒体的互动》[J],文学界,2010(8期)

5、陈力丹:《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J],新闻记者,2002,02期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