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选秀节目的又一次成功来袭【3】--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八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选秀节目的又一次成功来袭【3】

——以《中国好声音》试探中国电视节目的突围

乔瑾璞

2012年12月05日15:04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2、导师抉择

四个导师分别是集作词作曲、编曲、制作、演唱和音乐教育于一身的全能音乐人刘欢,华语乐坛90年代首屈一指的实力派天后那英,有“音乐顽童”之美誉的庾澄庆(Harlem),一路摸爬滚打的杨坤。四个导师在实力上,音乐领域,都有较大的区分度,这样的设置可以选择不同曲风的歌者。

导师的第二个作用是带领自己选拔的学员进行比赛,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员的考验,也是对导师的考验。这在以往的选秀节目中是不曾出现的。

第三个作用是增加了导师和学员的交流,比以前的选秀节目更具人情味,同时也缩小了作弊的嫌疑。而感情的流露也是本节目的最大特点之一,学员和导师的感情,观众的感情。

四位明星导师选出自己的门下弟子后,将会对其进行培训,最终弟子们将会同台演出,谁能成为优秀学员,就看谁在导师门下学习的日子里,谁的潜力能够充分发掘。这个阶段通过两两对决选出16强选手。

3、“导师对战”

这是对四位明星导师“教学能力”的一次考验,经过相同时间的培训后,谁的学生发挥得更好,也会在舞台上见分晓。这个阶段每位导师旗下的4为选手PK,最终产生4强。

4、“年度盛典”

所有导师和学员将会进行一次大型演唱会,在这场盛典中,学员们将会首次面对大舞台演出的考验,他们的音乐才华,也将接受所有观众的共同检验。

结论

该节目是选秀节目的又一次成功来袭,也是又一次对国外模仿的成功范例。中国对于国外节目的新形式的接受力还是很快的,并且以实际行动给予了肯定和认可。因而,对我国电视节目的创新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五、本土选秀节目的个案

(一)名称:《星光大道》

(二)节目介绍

播出频道:CCTV—3

开播日期:2005年

播出时间:每周六21:00

节目时长:80分钟

该节目一改在此以前娱乐节目以明星表演为主的局面,本着“百姓自娱自乐”为宗旨,突出大众参与,为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同工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本节目以唱歌为主,并兼容多种表演形式,由观众和评委共同决出周冠军、月冠军和年度总冠军。而且近几年更是为春晚提供了。质量很高的节目。同时很多选手也因此节目走进大家的视线,如阿宝、凤凰传奇、旭日阳刚等。本节目自开播以来,一直是中央综艺频道的收视冠军。

(三)节目性质:歌唱选秀类节目

《星光大道》规则很简单。该节目分为周赛、月赛、年度总决赛,依次晋级。每场节目设置如下:

第一关,闪亮登场:五位位选手依次亮相表演,由嘉宾点评,评审团投票,实行末位淘汰制。

第二关,才艺大比拼:四位选手进行才艺展示。才艺形式无所不包。展示结束后评审团进行投票,再淘汰一位选手。

第三关,家乡美:因为本节目的选手来自世界各地,本环节以“家乡”为命题的表演,因而呈现了极具异域风情和民族特色的特点,产生了很强的心理期待。本环节仍采用末位淘汰制。

第四关,超越梦想:最后两名进行歌唱表演。这一环节决出本周冠军。得票高者胜。

(四)节目模式创意与特色

1、草根大舞台

《星光大道》的门槛很低,不分年龄和身份,本色出演,定位就是“百姓大舞台”。一唱成名的选手给节目带来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2、多元文化的展现

选手背景的多元、节目形式的多元、评审的多元,都具有极强的可看

(五)结论

《星光大道》的成功,是中国本土节目的成功。但它的传播范围还仅限于国内,这也是很多本土做得非常成功的节目的普遍问题所在。

目前,国内电视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机制下,行政本为严重、市场反应迟缓。当前电视台的节目制作流程多为节目方案上报及成本预算——台内审批立项——划拨经费——开展研究——将研发产品推向市场——根据市场收益情况实施奖惩。这种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下的电台模式,和国外开放式的经济发展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国内电视台正在进行逐步的改革和调整,努力缩小差距。在全球化的市场中,只有积极创新、锐意进取,而中国电视本土创新的电视节目模式才能出现,并且呈现积极发展的态势。

结 语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电视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世界电视电视市场的漩涡当中。在当今世界电视舞台上,欧美国家仍是文化输出的高地,而中国却是处于一种弱势的地位。当前电视台节目竞争异常激烈,不仅要面对本土的竞争,而且还要面对外来的入侵。不停的改版和推陈出新成为电视节目的制胜法宝。

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一直停步不前,即时有本土的节目,也没有对外传播出去。长期的“克隆”导致中国电视节目几乎都可以在国外找到范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云电视的介入,中国应该抓住这种契机,寻找突围。我们应对中国电视有所期待。(作者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

参考文献

[1]袁靖华.电视节目模式创意[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10版

[2]马修?弗雷泽.软实力:美国电视、流行乐、电视和快餐的全球化统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

[3]陈阳.电视节目模式的跨国流动与本土化[J].武汉声屏.2010年3月4日

[4]胡智锋、周建新.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J].现代传播.2008年第4期

[5]唐建军.创新文化发展理念.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J].光明日报.2010年1月15日

[6]李新民.中国电视大趋势[M].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7]向志强 .人力资本与媒介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研究[J]. 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06年第6期

[8]支庭荣.媒介管理[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9]李红祥.我国未来传媒规制政策的价值取向--媒介融合下美英传媒法制变革的启示[J].新闻界.2010年第1期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