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消费社会视野中微博使用者的身份建构【3】--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八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消费社会视野中微博使用者的身份建构【3】

——以观展/表演范式为框架

王佳

2012年12月05日15:18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二)微博使用者的身份建构

此前笔者曾在网上搜集到一项“关于微博用户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显示(有效问卷:449份),65.26%的调查者是微博使用者。其中,41.87%的调查者在微博上只浏览不说话,目的是为了通过微博获取信息,还有58.13%的调查者在微博上有不同程度的互动,有些甚至是“微博控”。而同样在回答“您使用微博的原因(可以多选)”问题时,调查结果显示:33.48%调查者是基于微博方便快捷、内容发布省时省力的操作特点;26.58%调查者是借助微博可以随时公开表达自己的想法、心情、观点和评论,同时能够转发、分享其他人的微博内容;而有11.54%的调查者表示是为了在微博上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了解身边朋友的近况;还有7.01%调查者玩微博是为了娱乐消遣以及7.8%的调查者认为玩微博是一种时尚,利用微博的匿名性,在微博上可以表现和现实中不一样的自我。7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微博的技术传播优势是其能够迅速吸引广大用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些用户群体中,无论是利用微博基于表达观点、娱乐消遣的需要,还是为了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的需要,只要在微博上进行了互动,甚至个人在开通微博的那一刻,个人身份建构的过程就开始了。受众在微博上发表状态、观点,希望得到别人的响应,哪怕是别人简单一个字、一个表情的回复,都会使个人获得很大的满足感,微博平台上的用户正是在践行“看”与“被看”的过程。

但涉及到微博上的公共事件时,如合肥的“毁容门事件”,用户可以自由地发表观点,同时能够在自己的个人微博上形成讨论热点,产生关注度。如一位微博名为“DUFE法院党小组”的用户,在3月28日发表了“我先从合肥的毁容门说起,毫无疑义,陶汝坤的父母要深刻反思,学校要深刻反思,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深刻反思。不错,是‘官二代’陶汝坤毁了周岩,那么,又是谁毁了‘官二代’陶汝坤呢?‘官二代、富二代’又该何去何从呢?”8的微博,却形成了205条评论,个人微博主页集聚了对此话题感兴趣的用户重新参与到互动之中。通过个人的文本、观点的表达塑造自身的形象和身份。在此需要指出的是,通过观展和顾影自盼的过程,微博使用者在微博平台上建构了自身的身份,同时会不断的维持这种身份,。但是身份建构和维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微博作为一个半公开的平台,在这个虚拟空间上同样存在使用者熟悉的群体,那么网络身份建构必然会受到现实身份的影响。

四、小结

微博,是一个大舞台,有名人,也有草根阶级,他们因自身身份和影响力的不同,在微博上表达的内容也有所差异。但笔者认为,去除文本内容上的区别,本质上,微博使用者都是在利用微博这一平台进行表演,并经由这种表演建构自我的身份。后工业社会资本的商品化渗透到了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年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一书,揭示出人们对物品的消费不是其使用价值,而是物品所代表的符号和意义价值,体现的是一种品位的差异,进而达到自己身份建构和认同。然而,当下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媒介的传播特性,媒介以其无所不包的信息传播特点成为物品符号和意义的载体,在这个过程中,媒介消费与个人的身份建构具有紧密的联系。个人透过媒介使用行为所隐含的指涉内容进行自我的塑造,进而建构身份和获得认同,而这种媒介使用行为在微博上就表现为个人的表演,为了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满足自恋的需要。

在新闻传播学中对受众的分析很容易落入心理学的分析理论之中,人作为社会中复杂的物种,其行为过程是很难与某一理论对号入座,在当下多元的社会文化中,微博作为新闻传播学领域中新媒介和自媒体的代表,其所引发的必将是一轮新的文化热潮,它的发展对社会、对个体也必将产生影响。(作者系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研究生)

注释和参考文献:

1.2.5.文卫华.想象?表演?认同——中国大陆美剧迷的身份/认同研究.中华传媒网学术网

3.4.项蕴华.身份建构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研究,2009,05

6.史丹.“非主流"群体的自我建构——以观展/表演范式为框架[J].当代青年研究,2009,07

7.http://www.1diaocha.com/Survey/_SurveyDetails_depth_38598969665674.html,第一调查网

8.http://weibo.com/u/2679598431,新浪微博个人主页

9.史云华.从摄影博客看网络空间的视觉呈现——以观展/表演为范式[J].新闻世界

10.马晓星.在自我表达与认同间徘徊的受众——从土豆网个案探析博客[J].传播与社会学刊,2010,12

11.莫颖怡.博客与网络身份建构[J].国际新闻界,2006,05

12.金玉萍.身份认同与技术转向:新受众研究的发展态势[J].国际新闻界,2011,07

13.臧海群.西方受众研究的传统与范式[J].国外社会科学,2005,05

14.文卫华.新媒介环境下的受众收视特点探析——以美国电视连续剧《越狱》的网上迷群为例中华传媒网学术网

15.N. Abercrombie, B. Longhurst, Audiences: 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Performance and Imagination, Sage, 1998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