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浅谈“走、转、改”活动下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方向【2】--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八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浅谈“走、转、改”活动下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方向【2】

——以央视新闻频道《走基层》栏目为例 

张浩

2012年12月05日15:38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3、耳目一新的标题和多种叙事手法结合冲击受众的视听感官

《走基层》栏目的叙事手法多而不腻,不会让观众感到不新鲜和不耐烦,在保留电视新闻常用的叙事手法外,还更多的加入了电影的叙事手法,如多线性叙事、回忆性叙事、环形结构叙事等,这让看够了常规线性叙事的受众来说是一场视听感官上的冲击。这些多元化的叙事手法不仅让受众感到新鲜,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观赏性,从而把作品的思想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让广大受众在这些叙事手法中得到更大的理解空间和思考能力。这是对“走转改“活动好的实践,也可以说是对电视民生新闻在叙事手法上照亮了一盏明灯。

表1:截取中央电视台《走基层》栏目已播内容的标题

播出时间 新闻标题

2012年2月25 “招工局长”的“卧底路”

2012年1月27 昌九线上的“蜘蛛侠”

2012年1月31 监管国门的“80后”

2012年2月12 城管与商贩之间的那些事儿

2011年10月24 香格里拉藏香猪产业该如何发展?

2011年10月19 吉林白城:辣椒为什么这样红?

2011年10月5 一起说出对父母的爱

2012年3月21 小吃摊 想说爱你不容易

注:(内容来自央视网:news.cntv.cn)

可以发现,在《走基层》播出的这些作品当中,新颖的标题也是栏目的一大亮点,它打破硬性的新闻标题。用疑问、比喻、抒情等多种修饰来在标题上做功夫。标题往往在一篇文章当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好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标题不仅能够提示文章的内容,展现文章的主题,更能擦亮受众的眼睛。第一时间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走《走基层》栏目每一个标题都有亮点,每一个标题都像做文章一样逐字推敲。

4、多样化的制作风格给人以纪录片般的感受

央视《走基层》栏目的成功,还在于它拥有多样化的制作风格把新闻呈现在观众面前。而不是单一的介绍一个人,一件事。而是尽可能的动用电视的一切表现手段,深挖故事,突出细节。如果用以往常规的电视新闻来制作,作品就会显得很枯燥,感染力和吸引力便不强,受众对作品的理解力就会较弱。如果推陈出新,搞个新风格,稍有不慎作品又会变得不伦不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走基层》已播作品中寻找答案。

表2:截取中央电视台《走基层》栏目部分已播内容的报道方式

播出时间 专题报道

2012年10月2日 走基层?喜迎十八大?行进中国:北大荒今年粮满仓

2012年10月6日 走基层?喜迎十八大?百姓心声:你幸福吗?

2012年11月6日 走基层?喜迎十八大?行进中国:小岗村的十年之变

播出时间 连续报道

2012年1月13日 杨立学讨薪记:田鹏与包工头的较量

2012年1月14日 杨立学讨薪记:讨薪背后的角力

2012年1月15日 杨立学讨薪记:努力付之东流 危机未解

2012年1月16日 杨立学讨薪记:曲终人散 老杨受助穿新衣

2012年1月17日 杨立学讨薪记:归途漫漫 母子相见孝亲感人

2012年1月18日 杨立学讨薪记:无路可退的胜局 辛苦钱终到手

播出时间 系列报道

2012年2月10日 走基层【问暖】失依儿童受关注 爱心汇向大凉山

2012年2月11日 走基层【问暖】失依儿童郑杨兵:掉落的索玛花

2012年2月19日 走基层【问暖】失依儿童子贵:我爱上学 但我更爱弟弟

2012年2月20日 走基层【问暖】失依儿童安晓丽:大山里的:孩子王“

2012年2月1日 走基层【在岗位】长白山上的火山检测员

2012年2月2日 走基层【在岗位】海霞:我在洗涤车间当学徒

2012年2月2日 走基层【在岗位】高原客运员“大斯”的春运生活

2012年2月3日 走基层【在岗位】赵秀华:指挥塔上的“空中交警”

注:(内容来自央视网:news.cntv.cn)

在《走基层》以往的作品中不仅有专题报道的方式,还有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这在以往我们所看过的一个固定新闻栏目中动用多种报道形式是并不多见的,况且还是民生题材为主的新闻。这无疑又是一条新路子,这条路子反而没有使报道的作品加大了与群众的距离,也没有让报道出的新闻变得不伦不类,更是让群众觉得新鲜,有看头,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尤其是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让受众有继续关注的冲动,觉得就像一件平常生活中必做的一件事。这样的作品就更有影响力、更有吸引力,所要表达的主题或者思想才能扩大。而《走基层》就这样大胆的迈出了这一步。获得了好评,树立了节目形象。

大量的系列报道、连续报道,又像是一部大型的人文纪录片。给人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

首先,和纪录片一样,真实是其生命,没有虚构加工,也没有歪曲事实。每个作品中的场景是真实的,讲述的故事符合生活规范,让广大受众对其信任的。其次,新闻和纪录片一样,在选题上是要具有价值意义的,能在广大百姓中产生影响的,而《走基层》栏目在选题上与纪录片选题相似,内容不是枯燥无味的,也不是只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他的每一个选题都有其自身的意义。,能够在社会中产生感悟。

再者,两者都是一个较长时间实践和积累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创造而出的,慢工出细活。只有长时间的亲身实践和积累才能造就出一件件优秀的。《走基层》栏目中的优秀作品正式通过记者深入基层了解调查后所采写出来的,正因如此作品也就有了一定的生命力。

但是,两者又存在着一些区别。新闻和纪录片的不同在于,新闻对时效性的要求高,快、新、真实是前提。而纪录片并不强调是否快而新,而是强调把一种真实的生活,艺术的呈现给观众,所以,只能说《走基层》带给了受众一种纪录片似的感受。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央视《走基层》的成功不是偶然,它的示范作用也不是偶然,这是“走转改”活动下,央视创造性活动的成果。也是“走转改”活动对当代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指引的道路。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