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浅谈“走、转、改”活动下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方向--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八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浅谈“走、转、改”活动下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方向

——以央视新闻频道《走基层》栏目为例 

张浩

2012年12月05日15:38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摘 要:电视民生新闻以它自身的社会性、贴近性、生动性、趣味性等特点,成为了广大电视观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电视大餐。它关乎百姓生计、表达百姓心声的历史责任深受广大百姓欢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电视民生新闻也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时代特征。而“走转改”活动的启动,无疑给我国当下电视民生新闻创新出了一条新路。本文则以中央电视台 “走基层”栏目为例,浅谈“走转改”活动下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方向。

关键词: 走转改 电视 民生新闻 发展 方向

引 言: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逐渐被推向电视新闻前列,以独有的优势迅速的在社会群众中站稳脚跟,成为了了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百姓生活的重要窗口。

一、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过程简述:

民生新闻在我国已有六十多年的时间,但是电视民生新闻时间却不是很长,要寻求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源头在哪里,一九九三年《东方时空》栏目中《百姓故事》的创办无可争议地成为了这一时期标志性的栏目,那时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还很年轻,全国各地的民生栏目较少,模式单一,内容简单。虽然这时的电视民生新闻刚起步不久,但是它在这种杂志型的栏目中开辟专栏来讲述中国老百姓自己的身边的故事,用镜头来记录亿万普通中国人,给这一时期我国电视改革开创了一个新的方向,把百姓的生活展现在了电视荧屏上。

随着百姓越来越关注自己身边的变化,全国各地开始纷纷创办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来吸引观众。并且不断创新,这时,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开始盛行。二零零二年江苏广播电视台城市频道开办的一档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从广大的民生新闻栏目中脱颖而出,用较大的时段以百姓为主角,通过多元化的子栏目来呈现一档具有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这使得《南京零距离》一炮走红,成为了这个时期的代表,标志着我国电视民生新闻趋于成熟,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一时期的电视民生新闻多以“三贴近”精神作为指导思想,栏目多、题材多,并从采访到播出的方法上体现了“关注百姓生活,表达百姓诉求”的思想理念。叙述百姓故事不仅让百姓登上了电视荧屏,更让他们成为了电视主角。这让逐渐走向成熟的电视民生新闻有了优秀的范例和新的模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就。电视行业也顺应发展,不断的多样化唱响主旋律,电视民生新闻更是走向了成熟,此时的电视民生新闻不再局限于叙述百姓的生活这些题材范围内,也不再是媒体“包办”似的讲述百姓故事,更多的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让老百姓自己讲述自己的事。简而言之这一时期的电视民生新闻,从展现百姓生活转变到了塑造生活中的百姓上来。“走转改”活动便成为了当下电视民生新闻的新命题。新命题让传媒大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了更加优质的精神食粮。新命题也赋予了电视民生新闻中“民生”一词的真正意义。它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求。也是全面体现“三贴近”原则的有效路径。

二、 当代电视民生新闻新命题“走转改”

“走转改”是二零一一年由中宣部、中央外宣办、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的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旨在于提升新闻媒介正确的舆论引导、回应社会的关切问题、提高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而这一活动,恰好给我国当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指明了一条新路子,成为了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新命题。

“走基层”:要求电视新闻编辑记者,尤其是电视民生新闻的编辑记者,要走进社会群众当中,深入细致地了解社会民意,倾听基层百姓的喜怒哀乐,展现社会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的做到深入和贴近百姓、真正的做到深入和贴近生活、真正的做到深入和贴近实际。通过走进百姓生活,走进百姓身边,采写出一系列优秀的电视民生新闻。

“转作风”:广大新闻工作者要转变工作作风,把“服务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要清晰的从思想上、工作上、行动上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文化艺术的创造者和消费者”,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要清晰的认识到,当代电视民生新闻,只有深入到广大的人民群众当中,去发现群众的实际诉求,才能创造出好的电视民生新闻,优秀的电视民生新闻。

“转文风”:电视民生新闻内容所体现的思想作风,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要避免在创作电视民生新闻中出现的弄虚作假等不良之风,要用多样化的报道方式来制作电视民生新闻。拓宽自身视野,切忌不做井底之蛙。

三、 “走转改”活动下诞生的优秀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走基层》

怎样才能把“走转改”活动融入到民生新闻的报道之中,央视新闻频道《走基层》栏目的诞生,无疑给正在思考民生新闻新路子的传媒行业做了一个优秀的示范。

1、《走基层》栏目简介:

“走转改”活动下,中央电视台开始思考,如何把“走转改”这一新的历史命题更好的与电视新闻相结合,于是央视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创办一档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栏目——《走基层》。它的产生,不仅为“走转改”活动同电视新闻结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也为我国如何走出一条新的电视民生新闻指明了道路。它以丰厚的人文内容、多种叙事手法相结合和多样化的制作风格,迅速的在广大电视受众中获得知名度和好感。不仅如此,《走基层》栏目还创造了一大批优秀的电视新闻作品,每一件作品不仅有新意,有看头,还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2、丰厚的人文内容感人至深,打动心灵:

《走基层》栏目的选题,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从百姓生活中展现生活中的百姓,这是一个创新,也是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个跨越。《走基层》让受众关注,还在于他所报道的内容能够发掘观众的心并且牢牢的揪住,例如2011年12月12日播出的“四岁女孩孙悦,小肩膀扛起一片天”向观众讲述了一个四岁女孩照顾瘫痪双亲的故事,实而不华的叙述中却多次深深地打动观众的心灵,为四岁小女孩孙悦的坚强感到心酸,一时间让很多人把目光都聚集在了这个柔弱且坚强的四岁女孩孙悦身上。又如2011年9月21日播出的“皮里村孩子的上学路”又从这个故事中讲述了塔县皮里村孩子们艰难的上学之路,用那些视觉冲击力十分强的画面深深的打动每一个受众的心灵。还有像“丹江口库区移民的感人故事”、“浙江候车室里的快乐值班员”等,这些已经播出的故事内容,无不都在反映着广大群众的喜怒哀乐、反映着广大群众对自己新生活的不断创造,展现广大群众的感人的精神风貌。从 “新春走基层”到“春耕调查”,从“劳动者”到“百姓心声”“蹲点日记”再到“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等,《走基层》栏目内容的不断变化,都在说明着央视《走基层》栏目的内容选择在不同时期能够寻找到百姓关注的难点、热点以及敏感话题,并且寻求解决的途径。使得媒体和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连心桥。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