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萝卜述说好日子(走基层·西部纪行)--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记者踏访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 

红萝卜述说好日子(走基层·西部纪行)

记者  吴  勇

2012年12月25日08: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踏入辉腾锡勒草原,起伏的山梁上遍布着童话世界般洁白的风车,农田旁竖立着“中国红萝卜之乡”的大牌子。在察哈尔右翼中旗乌素图镇的田间地头,农民正将红(胡)萝卜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打包销售;客商的收购仓库里,工人们正忙着清洗、包装红萝卜;在交易市场里,满载着红萝卜的车辆往来穿梭。历经数十载的规模化种植和苦心经营,察右中旗如今已成为内蒙古最大的红萝卜生产区,良好的种植效益让当地农民尝到了甜头。

  “在我们周边旗县,农民纷纷将土地流转到大户手中,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但察右中旗恰恰相反,每年红萝卜收获季节反而吸引3000多人来我们这里打工赚钱。”察右中旗副旗长贾玮说。

  察右中旗平均海拔1700米左右,干旱、寒冷、风沙大、无霜期短的显著气候特点,曾让这个半农半牧地区的农业种植生产很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察右中旗根据自然情况和市场需求调整种植业结构,最终将红萝卜作为全旗的主导产业。通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创建红萝卜产业协会等措施,积极扶持农民发展生产、开拓市场。

  “过去我种过土豆、荞麦,但这么多年了,就数现在种红萝卜最挣钱,一亩地纯收入起码能达到2000元!”66岁的乌素图镇西海村农民张世达告诉记者,直到政府大力推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红萝卜种植,才认识到要靠科技和信息的力量生产致富。“我家一共种了40亩地,红萝卜就有30多亩。品种都是从日本引进的,单春天播种一项,每亩地光种子就要投入540元,软管微喷要投400元,这样的投入过去都不敢想。”张世达说。

  “过去,我们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投入很大。但近几年来,已经不用再利用扶持政策来推广节水技术了。你不用说,老百姓就自觉采用。因为节水技术可以提高红萝卜的品质和产量。”察右中旗农牧业局总农艺师董玉明介绍。近几年来,全旗连年选派农业科技人员分赴各乡镇开展红萝卜栽培技术巡回讲座,每年培训农牧民1.8万人次,下发科普资料1万多册。“特别是今年,我们根据红萝卜种植区内测土配方取样点的化验结果,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开出了施肥配方。目前,全旗8万亩红萝卜种植区全部实现了配方施肥。”董玉明说。

  截至目前,察右中旗初步形成了以乌素图镇、巴音乡两地为中心,东西长33公里,宽5公里,横跨5个乡镇、46个村委会的红萝卜种植区,每年总产量稳定在2.8亿公斤左右。种植区全部实行了田、林、路、井四配套,并为所产红萝卜注册了商标。当地的红萝卜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被自治区政府授予名牌农畜产品。目前,内蒙古大草原的红萝卜已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各大城市,出口韩国、日本、东南亚地区,全年转化销售红萝卜2.2亿公斤。

  乌素图镇农民姚永才从15年前开始做红萝卜经销生意。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红萝卜品牌的他回忆起十几年前的经销状况依然感触颇深。“刚开始的时候,生意特别不好做,每年收获前都要跑到河南、江苏等地的市场推销,外地客商压价压得很厉害。”他说,“现在,我们的货发过去,不用联系买家,货就被抢购光了,价格每斤还比别家的货高出8分到1角左右。”

  农民看着一年年增长的收入喜笑颜开,当地已开始谋划进一步发展。“红萝卜虽然也不愁卖了,但依然停留在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初加工阶段。”贾玮说,“今年我们已经引进了β胡萝卜素的生产企业,预计明年就能建成投产。同时,我们还打算引进相关的其他企业,进一步提升我们红萝卜产业的竞争力,让农民的腰包变得更鼓。”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