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VS方舟子 刘俐俐VS《非你莫属》谁掐谁更狠--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韩寒VS方舟子 刘俐俐VS《非你莫属》谁掐谁更狠

邓琼

2012年12月24日09:24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羊城晚报记者 邓琼 实习生 唐子湉

末日神马都是虚的,搜肠刮肚“盘点”起来才知这一年的质感。2012年,有了万能的微博“助阵”,文化圈的争拗、掐架显得特别频繁。其中的是非曲直,听凭各位看官评说……

方舟子VS韩寒

最火爆

代笔

时至今日,网上时不时还会蹦出以中学语文老师式的“语文手术刀”来“解剖”赛车手韩寒某篇博文的帖子,足以证明这场始自2012年年头的“打假”大战,在健忘的网络时代显得多么不同凡响!

事件的导火索是2012年春节前的一篇博文《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麦田在博客中公开质疑韩寒作品另有代笔。1月16日,韩寒发表博文《小破文章一篇》回应质疑,称“我的每一个字都是我亲手写下的”,并悬赏2千万“奖励”找到幕后团队操作证据的人。随后,方舟子应声加入战团,将质疑声推向高潮。1月19日至28日期间,方舟子在微博上连续发表《造谣者韩寒》等多篇文章,指出韩寒作品为他人“代笔”与团队“包装”的结果。而韩寒整理了1997-2000年间的手稿、通信、素材本等资料,声势浩大地提交司法鉴定。

双方都是网络名人,影响力巨大,江湖为之搅热。二人在微博和博客上展开隔空骂战,“挺韩派”和“倒韩派”实力相当,各执一词,又互有倒戈。韩寒曾一度起诉方舟子,后又撤诉,风波渐息,大有不了了之的模样。韩寒的文史水平及独立作家如何自证清白等问题,其实仍然是一个问题。

刘俐俐VS《非你莫属》

最同情

面试

一开年,天津卫视求职真人秀《非你莫属》中的一段视频片段在微博上疯传,从新西兰回国的80后“海归女”刘俐俐“火”了。她参加一份平面媒体文字编辑工作的面试,却在简短的问答后,与主持人张绍刚和多位公司高管面试官针锋相对,就各种话题展开互“掐”。最终刘俐俐被全场灭灯,带着愤怒离开舞台。

在爆炸式的转发和评论中,超过七成网友对刘俐俐表示同情,参加讨论的众多名人大V们也“一边倒”支持。有网友认为,主持人和面试官对刘俐俐的“围攻”表现出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让人看得愤怒;而刘俐俐的表现不卑不亢,值得肯定。也有人认为,一切选秀都是主办方策划的结果,说白了就是炒作。随后传出的消息,刘俐俐似乎已尝试着走入主持人的行列了。

无论如何,网友对刘俐俐“遭遇”的同情与共鸣,一定程度上影射出“过来人”与“新晋者”之间的沟通断层,以及年轻人对平等的诉求。

蒋勋VS江弱水

最文艺

撕扇

4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江弱水接连在媒体上发表《撕扇记:美言不信的蒋勋》、《撕扇记二:美言还是不信的蒋勋》等文章,对台湾作家蒋勋先生做了不留情面的批评,指其为“中文世界的三聚氰胺或塑化剂”,读来如同“遇到大忽悠”,引起骚动。作家廖伟棠、张晓舟、王晓渔等也在微博发表评论,认同这种批评,甚至称蒋“轻浮无耻”。但也不乏读者反对,认为蒋勋的作品为普及读物有价值,这样一竿子打翻在地失之粗糙与偏颇了。

继而,“蒋勋的作品有缺点,但要在大陆找一个这样的美学普及作者来包装,还是不容易”的声音也起,争论又从蒋勋作品的“硬伤”,指向以“百家讲坛”和畅销书代替学术交流的文化语境,而眼下随意授衔“华语创作巅峰之作”、“美学大师”的“港台图书热”也挨到了斜刺一枪。

蒋方舟VS不服气的网友

最年轻

主编

22岁的蒋方舟今年7月从清华大学毕业,即被任命为《新周刊》杂志副主编,引起网络评论一片哗然。

最受争议的是她是否具备足够从业经验和社会阅历,达到任职资格。有人直接表示,蒋方舟大学毕业便任此媒体高管职位,“让那些十几二十年兢兢业业工作还只是个编辑的人情何以堪”。对此,《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回应:“蒋方舟2008年9月入学时即被本刊聘为特约记者,2010年4月升任主笔。这么说吧,老员工了。”

蒋方舟一直就生活在公众的焦点中,她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4年前,她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选拔,降60分录取,已成争议焦点。其母亲尚爱兰也是位有名气的女作家,因此有网友称蒋方舟为“文二代”。

当然,也有很多人站出来,批驳对“蒋主编”的质疑是出于“酸葡萄”心理,堪称“论资排辈和应试教育的双重余孽”。至于她到底带给了这份杂志怎样的变化,倒没人能说得清了。

邹恒甫VS北大

最夸张

“梦桃源”

邹恒甫以著名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的身份,通过微博爆料,北大的院长(还包含教授、系主任)奸淫梦桃源服务员。这条有“诽谤”嫌疑的微博被转发7万多次,此事迅速发酵成一个公共事件———北大“梦桃源事件”。在众多网友围观和追问下,北京大学作出回应,称微博所说是不实内容。

8月29日晚,邹恒甫在微博表示“梦桃源事件”实际是自己说话夸大,但是自己确实了解北大少数领导和教授好色淫乱,已经给北大纪检委提供了最新的线索和材料,将会继续推动调查。8月31日,北大又发表声明称,邹恒甫歪曲事实、无视法律、愚弄公众,破坏了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已对他起诉。

大学早非象牙塔,更不是什么“世外桃源”。这场有关北大的“口水仗”,在大批“宁可信其有”的看客围观下,反射着社会对今日之大学精神深深的失落。

韩德强VS老人

最直接

“汉奸”

北航教授韩德强在9月北京举行的反日游行中动手打了一位老人家,视频被人在网上曝了光。

事后,韩德强发微博进行辩解。当天,游行队伍中有人打着毛主席像和“毛主席,我们想念您”标语在走,但一位老人出现,认为借此来保卫钓鱼岛不现实,还说:“想个屁。”韩德强上前争论,并骂老人是“汉奸”,两人骂架之余动起手来。韩德强扇了老人一耳光,老人也并不好惹,还手打落了韩教授的眼镜,额头都出了血。两人被劝架的群众拉开后,韩德强又上前扇了老人一耳光。

韩德强接受采访时,对“打人事件”声言认罪不认错,宁可为此被拘留,也不能让“这等汉奸”放肆、猖獗!随即,网友的不满愈加明显:“打人怎么还能有理了?———怀念毛主席不意味着就能保卫钓鱼岛,不怀念主席也不等同于卖国汉奸。”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打老人之错,一则有伤风化,二来违反治安条例,再则有悖精神信仰伦理。当下提倡“理性爱国”,实不可罔顾理性。

马悦然VS山东“文化干部”

最跨越

诺奖

10月21日,国人还沉浸在莫言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惊喜之中,著名汉学家、诺奖评委马悦然已在中国的公开演讲中透露,经常收到一些中国作家写信给他要求推荐评选诺奖。“有位山东的文化干部半年前给我寄了很多画、古书,还说他本人很阔,奖金我可以留下,名誉归他,我都退回去了。后来发现,他开始给瑞典学院诺贝尔奖小组主席写信了。”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包括莫言、张炜、王兆山等在内的数位山东籍作家“躺枪”。

反应敏捷的中国 80 后代表作家张一一出头了,他公开表示:马悦然、陈文芬夫妇如不立即正式公布所谓“山东文化干部”的真实姓名和身份,他将会联合2012位中国作家共同作为原告,把马悦然夫妇告上法庭!还要求他们公开赔礼道歉,并索赔名义上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2012 元。

不堪重压的山东省作家协会也要求马悦然立刻公布那个“山东文化干部”的姓名,以正视听。最后,马悦然委托妻子陈文芬发表声明,称该“文化干部”是“不属于山东作协”体制的“业余作家”。

占海特父女VS沪籍市民

最民生

约辩

15岁的女孩占海特,因非沪籍不能参加中考,辍学在家。10月21日,占海特在她个人实名认证微博上高调“约辩”:“京沪非户籍家长到教育部门上访,要求开放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屡遭户籍居民包括年轻未婚居民阻挠……为了正义和真理,本姑娘邀请京沪户籍人士于10月25日在大沽路100号上海教委辩论,欢迎报名参加。”

25日,20多名沪籍人士与20多名支持放开异地高考的家长代表来到约辩现场,双方剑拔弩张、水火不容,甚至出现了“蝗虫滚出上海!上海不需要外地蝗虫!”等标语。非沪籍家长也不示弱,针锋相对地喊出“争取高考权利,教育平等,我们是新上海人”的口号。

异地高考权益之争在今年备受关注,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有关政策,但最引人注目的北上广三地却还基本“按兵不动”。人们关心的不仅是“蝗虫女孩”的命运,而是广大外地学生对教育公平的诉求,能否撼动本地居民的资源特权。

于丹VS昆曲戏迷

最尴尬

起哄

11月17日晚,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的一场昆曲名家的演出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作为嘉宾,在堪称“国宝”的十多位昆曲老艺术家谢幕后上台致辞,却被观众哄下台。虽然事后不断有当事人澄清,起哄中没有出现“滚”一类的无礼词汇,观众也绝非只是北大学子,但场面之尴尬足以引起轰动。

此事一经微博曝光,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观众是对被于丹“代表”感到不满,提出抗议;有人则觉得于丹当天着装不当,黑丝短裙加高跟鞋的装束不宜登台;不过也有另一种意见认为,粗暴地将嘉宾哄下台这种行为有损北大、或者说昆曲戏迷的形象。事后,于丹微博上回应,称当天“时间实在太晚了,对台下的朋友们我也很过意不去,其实我只想鞠一躬”。

但这远未能阻止公众对她的舆论“追剿”,于丹自成名以来的种种做派、风格、学术“硬伤”等,一一被拿来“清算”。其实,“捧杀”和“棒杀”都是非理性的造像运动,对于于丹的被哄,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

冯小刚VS李安VS陆川

最较劲

大片

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冯小刚《一九四二》、陆川《王的盛宴》,三部不约而同探讨绝境与人性的电影,组成了“史上最另类贺岁档”的三强阵容,在2012年岁末“掐”上了。善于总结的网友一针见血:“冯小刚和李安的距离,还差100个陆川!”

三部大片上映后,各界评论纷至沓来,似乎胜负并无太多悬念。李安不出声,但观众公认《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场视觉与思想的盛宴,“李安再商业也会有光辉”。冯导费尽心力拍出了《一九四二》,但实在架不住左一句“虐心”、右一句“用IMAX协议欺负人”的非议,主动摆出姿态要拒绝“脏水”。倒是陆川的《王的盛宴》惹了“雇用网络水军”这瓢“脏水”上身,尽管有舍身揭破“行业潜规则”的勇气在,但也令这部片子的口碑更加莫测。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