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统稿的内涵出发,结合实践,详细介绍了加强科技期刊编辑后统稿工作的必要性。鉴此,提出了统稿工作的重点,并通过采取合适的方法提高统稿内容质量,使期刊成为高品质期刊。
关键词:科技期刊;统稿;必要性;工作重点
统稿是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也是必须的工作。统稿工作是承前启后的,在编辑加工后、出版前进行。因此,统稿的重要地位凸显出来了,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科技期刊的质量。高水平的统稿,不仅能消除稿件的差错,还能为稿件润色不少,也为高质量的科技期刊立下汗马功劳。然而,目前很多科技期刊忽略了统稿工作的重要性,导致期刊质量下降。为此,加强统稿工作变得刻不容缓,下面笔者就加强科技期刊编辑后的统稿工作进行阐述和探讨。
一、统稿的内涵
要进行统稿工作,首先我们要明确其内涵。统稿原是指书的总纂负责人把众多编撰人员收集、整理、撰写的书稿统一编纂在一起的成书过程。具体说,是指书的总纂负责人在各编、章、节初稿的基础上,对篇目作适当调正,对资料作进一步考证,对内容作进一步增删,对文字、表格、图片作进一步加工和洗练的一个过程。而引申到期刊统稿,就是指所有稿件经过编辑加工后,在出版前由统稿人进行复查勘误和整理统一工作,以求进一步减少差错,统一期刊的整体格式。而统稿人一般是由相当资历和能力的人担任,因此常为期刊社的责任编辑或者执行主编。
二、做好科技期刊编辑后统稿工作的必要性
许多科技期刊社对增加统稿这一流程很不以为然。其中不少期刊编辑认为稿件经过三审和编辑加工后,已经基本成型了,再进行统稿工作是多此一举。然而,笔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做好科技期刊编辑后统稿工作是必须的,也是极其重要的。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
(一)期刊的“杂”决定了统稿的必要性
众所皆知,期刊常常又被称为杂志,可见“杂”是期刊的最根本特征。与图书、报纸相比,期刊内容包罗万象、风格多样 。期刊的“杂”体现在是众多精神产品的结合,哪怕是科技期刊也是如此:作者杂、文章杂、形式杂。一本科技期刊有几十篇文章,而这些文章分别由不同的作者撰写,而不同作者写出来的文章风格也是大相径庭。而这些作者写的文章就好比期刊的原材料。因此,我们需要将这些原材料整理有序、标准统一,才能将他们整合为一体,而整合的过程就是统稿工作。做好统稿工作,首先是由期刊的根本特征和自身规律决定。科技期刊也隶属于期刊,它也逃离不出这个范围。
(二)编辑的分工合作离不开统稿工作
尽管每个期刊社或者编辑部都有各自的编排要求和质量要求,但是一本期刊常常由几位编辑分工合作完成的,并非一位编辑完成。特别是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由于各位编辑的素质和能力水平不同,因此将这些原材料加工出来的半成品质量也参差不齐,标准不一。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在编辑加工完成后,常碰到这些问题:有的文章质量好,有的文章质量差,质量水平差距很大;文章内容仍然有较多的错误或者遗漏;语言文字表达不准确;各篇文章的体例不统一。这些问题无疑降低了期刊的质量。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确保期刊质量,在其出版前,必须进行统稿工作,按照统一的标准,复查勘误,力求解决稿件中存在的问题,使之达到出版要求。
(三)“主编不编”的情况需要科技期刊编辑后统稿工作
在我国,由于大多数科技期刊比较弱小,为了扩大其影响力,主编常由某一学科的权威或者某一机关的行政领导兼任。这些主编对编辑业务并不熟悉,再加上他们的自身业务和工作很多,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在终审稿件上。还有一部分科技期刊虽然有专职主编,但随着期刊转制改革不断深入,要求期刊社自负盈亏,走向市场,主编的精力往往放在经营管理、发行广告上,从而淡化甚至忽视了主编终审的重要职责。很多时候,粗略的翻一翻就签字,更有甚者,直接签字了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期刊社必须设立统稿人,加强科技期刊编辑后的统稿工作,努力在主编终审前将稿件差错率降到最低。
(四)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严峻形势确定了统稿工作的必要性
从近几年来的对期刊的编校质量检查结果来看,我国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和规范令人堪忧。如: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对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检查,结果在此次列入检查范围的100多种期刊中,合格的仅有44种,而排名最后的一种期刊差错率竟然高达万分之九十一。在2011年上海开展期刊编校质量检查中,共检查科技期刊349种,其中不合格刊物46种,约占科技期刊总数的13%,虽然较前几年有比较大进步,但该结果仍不尽人意。
在每次检查中,编校质量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内容差错多,另一个是体例、编排格式不标准化不规范化的问题多。而如果期刊社设有专门的统稿人,严格按照统稿制度,一丝不苟地对稿件进行勘误和规范,那么期刊的编校质量能大大提升。因此,经过编辑加工后的稿件,必须要有专人做好统稿工作,这也是当前科技期刊编辑质量严峻形势的需要。
(五)数字化出版时代更加突出了统稿的必要性
随着数字化出版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走上了数字化的道路。数字化弱化了传统意义上的“三审制”和编辑加工,通过不断地整合,形成了编校和排版“一体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可能带来了两种后果:一是削弱了编校工作,如减少了编校次数、编校人员是同一人等;二是在编校当中,使用计算机产生一些出乎意料的错误,如半角和全角符号的混用、出现字符的乱码等。
那在数字化出版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避免上述后果的产生呢?为了保持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减少计算机带来的错误,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而科技期刊编辑后的统稿工作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科技期刊编辑后的统稿的内容和方法
既然科技期刊编辑后的统稿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统稿,即统稿内容是什么,如何进行统稿。一般来说,统稿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现稿件存在的错误和问题,尽可能地消除这些错误,妥善解决问题,努力提高期刊的质量。
从编校质量检查结果可知,期刊的内容差错和体例、编排格式不规范是两大主要问题。为了解决两大问题,统稿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复查勘误,二是体例、编排格式的规范和统一。统稿的方法也可以分为全文通读和重点审读两种,而根据统稿内容的不同,统稿方法也随之不同。
(一)复查勘误
复查勘误,顾名思义就是复查出稿件内容中仍然存在的错误并且进行修改。稿件的内容错误主要有:政治性的错误、文章题目的不妥、文句的不当、句读的不符等。为了解决稿件上述存在的问题,统稿人宜采用全文通读的方法,即对一期科技期刊的所有稿件逐字逐句逐篇进行阅读。复查勘误时,需要睁大眼睛,留心观察,发现错误立即消除,切不可因为稿件已经编辑加工过,而走马观花的随便翻翻,这样的话就失去了统稿的意义了。
(二)体例、编排格式的规范和统一
体例、编排格式的规范和统一是统稿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也就是将所有稿件统一成相同格式,符合规范要求,也满足期刊的整体格式要求。我们常碰到的问题有:文章层次结构的不一致、同一词语的多种表述、编排格式的不统一等。对于体例上的不统一,统稿时应采用重点审读的方法,就是对相同项目进行集中、重点的检查,对发现体例、格式的错误进行修正。由于这些错误是不符合规范或者期刊格式要求,一般统稿人只要集中思想,认真审读的话,即可发现并改正。
四、做好科技期刊统稿工作的重点
为了保证和提高期刊质量,创办精品科技期刊,期刊社都应该重视编辑后的统稿工作。这绝不只是靠嘴皮功夫,而是认真落实到具体工作。根据笔者所在期刊的实践,笔者认为,做好科技期刊统稿工作的重点有3个方面。
(一)建立期刊社的统稿制度
建立期刊社的统稿制度是搞好科技期刊的统稿工作的前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每个期刊社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建立与之相符合的统稿制度。但是有几点是必不可少的:
1.明确统稿的任务、方法、时间和职责;2.规定统稿人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3.规定统稿工作的质量要求,制定对其质量检查的考评办法。
(二)挑选合适的统稿人
统稿人合适有否,是统稿质量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从出版流程来看,统稿工作实际上是提高期刊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优秀的统稿人不但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确保期刊质量。那么,应如何选择统稿人呢?笔者认为,不要一味追求权威人士,而应该从期刊社内部物色人选,但要选择既精通编辑出版业务的,又懂期刊所涉及的专业的资深编辑。这样既能防止专业权威是出版的外行,又能为期刊社储备人才。
(三)统稿前期工作的质量要求
为了达到统稿的预期目的,防止其形式主义,期刊社应提出统稿的质量要求,制定统稿质量的检查方法。除此之外,统稿前的稿件应该达到一定水平才能确保统稿的顺利进行。因此,统稿前期工作是基础。若审稿时就发现问题多,这样退修时作者就会彻底解决,就不会遗留到统稿时;若编辑加工时能高质量的话,这样统稿的复查勘误就少了,重点在于体例、格式的统一,减轻统稿人的重担。因此,期刊社必须对组稿、选稿、审读和编辑加工提出相应的质量要求,建立整个编辑流程的质量考评办法。只有这样,统稿工作的基础才够坚实。
目前,很多科技期刊由于统稿工作的缺失,使其质量下降,影响了科技期刊作用的发挥。为此,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经验,就科技期刊编后统稿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笔者提出上述一些思考,希望与期刊界的各位同仁共同研讨、商榷。
(作者简介:张扬,女,《建筑施工》杂志责任编辑,主要从事编辑工作。)
参考文献:
[1] 钟天明.加强编后统稿工作,切实提高期刊质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5).
[2] 白发秀,王菊香,颜巧元,吴红艳.加强环节质量控制提高期刊整体质量[J].编辑学报,2001(Z1).
[3] 司有和.科技编辑学通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