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对义昌大桥坍塌事件报道版面三变之后的思考--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3年3月

党报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要坚持五“重”——

《河南日报》对义昌大桥坍塌事件报道版面三变之后的思考

张光辉

2013年04月01日14:01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摘要】在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微博、QQ等新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并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是当前党报需要面对和创新的问题。本文结合《河南日报》对义昌大桥坍塌事件报道版面三变的过程,提出了党报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要坚持五“重”的做法,希望这些做法可为当前探讨党报对突发事件报道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党报;突发事件报道;五“重”原则

搞好安全事故类等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是党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由于受长期以来形成的突发事件报道是负面报道这一观念的影响,无论是党委政府层面还是新闻媒体层面,一直在突发事件报道上采取淡化处理的办法,甚至“失语”。实践证明,在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微博、QQ等新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这种做法已经不能适应主导新闻话语权的需要,也严重影响了党报等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发挥。

为此,作为党报,《河南日报》一直在探索一种既不同于小报小刊热衷于突发事件报道,刻意渲染事件灾害本身,又有党报大报风范的五“重”突发事件报道的做法,即侧“重”党委政府角度(党报姓党),尊“重”广大群众的知情权,“重”点报道事故救援情况,“重”视报道事故灾情的情况,注“重”及时、客观、准确、适度、引导、服务的突发事件报道工作原则。所谓“及时”,就是针对纸媒只能一日一报的特点,争取在当天发稿时报道最新、最全的事件动态消息;所谓“客观”,就是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偏不私、不主观臆断;所谓“准确”,就是深入采访、准确无误、详细真实地报道事件本身;所谓“适度”,就是实事求是地根据事件的大小、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地进行报道,不渲染、不炒作、不追求轰动效应;所谓“引导”,就是在媒体和社会莫衷一是的喧嚣声中,秉持正确的价值理念,以正视听,及时引导社会舆论;所谓“服务”,就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提供急需的各种服务性信息,使慌乱中的人们有所依从,得到帮助。

秉持这一理念,近年来《河南日报》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有了极大的改进,近期又取得了新突破——

2012年2月1日,连霍高速洛三段南半幅义昌大桥因车辆爆炸发生局部坍塌事件,我们在次日《河南日报》一版版面首次将安全事故类报道放在头题位置,改变了事故报道弱化处理的传统;首次在一版对事故报道进行配图;首次在新闻通稿之外,持续关注新闻进展,并配发了最新动态,见报后得到了各方读者的肯定。而在报纸的背后,是我们突破窠臼、三变版面的努力;也有紧跟时政、紧跟新闻,在多维舆论场中争夺话语权的探索。

“一变”:在头题位置刊发

2月1日9时许,连霍高速洛三段南半幅义昌大桥因车辆爆炸发生局部坍塌。当晚,前方记者发来了现场积极组织抢险救援的稿件。在网络不断更新、电视轮番轰炸中,如何恰当地处理好这个稿件成了夜班编辑面临的棘手难题。

按照《河南日报》以往惯例,省内重大突发安全事故类报道事件一般不在一版刊发,若要在一版刊发,大都在中线以下的位置,从未作为头题在一版出现过。我们认为,众声喧哗中,要说清楚就要够大声:报社主要领导果断决定发头题!在报社主要领导的指示下,编辑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大家经过讨论,一版的第一套版面方案很快有了结果:撤掉原来准备的地方稿件,记者采写的来自现场指挥部的、以现场救援为主的稿件横五栏头题处理,考虑到该处理方式较以往已有所破格,若再配以图片,有“放大”事件本身之嫌,故不再配图。但是版面拼出来后,大家发现版上的一些元素与头题严肃、凝重的气氛不符:一是原来拟发的二题即“全国两会召开时间公布”的标题新闻铺了红底;二是头题下的“新春走基层”栏题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反而显得过于喜庆,与之相比,头题的处理则显得有些弱,无法突出当晚救援的急迫和现场感,我们当时即感觉此方案不够完美。

“二变”:配发现场救援照片

集团一位摄影记者在2月1日上午事件发生后即赶赴现场,在当天晚上传回来很多极具现场感的救援照片。好厨师总是难以抗拒上等食材的诱惑,看到这些照片,也让在座的所有人有些动心,再突破一下吧,头题配图!

一版的版面编辑们很快作了三个方面的修改:头题标题竖排,横四栏发现场救援照片,照片下稿件发三栏,右边一栏再发现场竖图照片;原来“新春走基层”的稿件暂缓不发,换发批评奢侈浪费的本报“今日社评”;原来拟发的二题即“全国两会召开时间公布”的标题新闻铺红底去掉。版面拼出来后,一部分编辑认为图片的大胆使用使得事故救援的新闻处理显得更加饱满,也更具冲击力;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版面的处理有都市类媒体的风格,有渲染的成分,也脱离了党报一贯的版式风格;图片压着文字,视觉上不太符合阅读习惯;配发的三张图片场景和内容有些雷同,未能传递足够的信息;值得肯定的是,以“社评”替换“新春走基层”专栏,版面整体内容更加协调、统一。

“三变”:补充通稿内容 增加服务性信息

版面初步定下来后,当天值班总编辑一直觉得:来自现场指挥部的新闻通稿,截止到我们上版发稿时,已经过去五六个小时,缺乏最新的动态消息,报道内容也不够全面,并且和其他媒体连续不断的报道相比,仅仅一篇稿子,侧重反映了现场救援的情况,缺乏事故灾情方面的信息。值班总编辑直接给现场负责新闻报道的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打电话,建议补充一下最新的其他方面的内容。凌晨1点半,前方记者从救援指挥部又传来一篇新闻通稿:国务院联合工作组连夜开展救援工作,并对河南的救援工作予以肯定,特别是有了大家都十分关注的事故原因已初步查明的内容。新闻事件的报道内容由此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在此基础上,版面又作了第三次较大修改:一是救援稿件改为横五栏刊发;二是照片由原来发最上面改为发右下三栏;三是国务院联合工作组连夜开展救援工作的稿件改为左下一栏竖题处理;四是从白天营救伤员的角度选择辅图,与主图的内容不再重复,更好地补充救援的细节。坍塌事故的其他相关稿件则在二版刊发,一版导读了二版关于“交警发布绕行路线”等服务性信息,进一步补充了一版的信息量。这次修改后的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救援的主题得到了全景式展现,版式回归了党报的风格,既有所突破又不失严谨,既有政府组织现场救援的消息,又有事故灾情的消息,尤其是有了车辆如何绕行等方面的实用信息。最终的版面得到了报社主要领导的肯定,刊发后也受到了读者和业内同行的好评。

启示与思考

启示之一:以往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党报一般是能轻则轻、尽可能淡化处理。如今时代变了,媒体的竞争更加激烈,新媒体的介入使得党报掌握话语主导权的状况受到挑战。微博爆料、论坛转发、QQ群热议,等等。群众需要真相,谁能第一时间公开、透明、全方位地描述真相,谁就能更加迅速地占领舆论阵地,夺取话语主导权。党报历来在权威发布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遮遮掩掩未必能使群众信服,与其这样不如主动出击,大篇幅进行全方位报道,让公众看到政府所做出的努力,尊重人们了解事件真相的知情权。我们不仅要发出声音,更要发好声音,充分释放正能量,政府和媒体的公信力亦会由此不断得到增强。最终的版面处理,要充分考虑党委政府和广大读者的诉求,同时尊重新闻规律,多方面运用新闻元素,又不失庄重、得体。

启示之二:每次突发事件发生后,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在共同利益、共同价值标准一致的前提下,关注点会有细微的差别,党委政府往往更想多报道组织救援的情况,群众除此之外还想了解事故灾情,特别是十分需要事故发生后车辆如何通行等方面的服务性信息。因此,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既要报道或者重点报道好党委政府如何救援的消息,使慌乱中的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救助和及时的心灵抚慰,又要如实报道事故灾情和人员伤亡情况,让群众心中有数,避免谣言和不实报道误导舆论,同时还要及时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性信息,使群众有所依从,保持社会稳定和群众生产生活正常运行。

(作者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燕帅)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