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片告别"低端制作" 去年市场总收入超15亿元--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中国纪录片告别"低端制作" 去年市场总收入超15亿元

记者 王珏

2013年04月02日08: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制图:蔡华伟

  如果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国人意识到中国纪录片的魅力。那么近日发布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3》(下称《报告》),则用数据显示出中国纪录片市场快速发展的态势。

  “2012年中国纪录片产业开始发力,市场总收入4年间接近翻两番,中国纪录片正在走出‘低端制作与无效传播’的恶性循环。”有专家表示。

  作品集聚品牌效应

  资本涌入热情升高

  据介绍,《报告》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撰写。作为第一部关于中国纪录片产业的蓝皮书,自2009年以来已经连续发布了4年。

  在业内人士看来,2012年堪称中国纪录片品牌元年,《舌尖上的中国》让中国纪录片有了令人自豪的品牌。更令人欣喜的,是一批优秀纪录片的集体亮相。《春晚》、《超级工程》、《故宫100》、《环球同此凉热》等精品,提升了纪录片的社会影响力。

  “2012年,中国纪录片作品走向工业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的态势初步显露。”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说,“品牌是一种工业化生产模式与市场行为的成功标志,《舌尖上的中国》真正将一个行业带到公众面前。” 

  据课题组不完全统计(只计算卫视与纪录片专业频道),2012年中国纪录片首播总量为17500小时左右,市场总投资约为13亿元,总收入超过15亿元。“从2009年的4亿元、2010年的7亿元、2011年的10亿元,再到2012年的15亿元,纪录片市场收入4年间接近翻两番。”张同道说。

  而《报告》显示,作为行业引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激活市场、建立行业标准上发挥了驱动作用。纪录片交易价格明显提升,社会资本涌入热情升高。

  以市场方式促传播

  人才短缺制约发展

  2012年,中国纪录片海外销售达到2200万元,其中央视纪录频道纪录片海外销售就达248万美元,突破历史最高纪录——《报告》显示,中国纪录片正在以市场方式实现国际传播。据悉,《春晚》、《舌尖上的中国》等纪录片在西方主流媒体播出,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更是成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平台。  

  “目前中国纪录片的国家化途径大致有3个,直接与国外的大机构合作,比如和BBC的合作,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市场;中国主题的纪录片,国外机构来中国拍摄,中国参与投资;直接请外方来中国拍摄,让原创节目走向国际市场。”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总监刘文认为,“纪录片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亮点。”

  张同道则表示,2012年外购纪录片减少,原创纪录片开始增加。“在文化形态上,中国纪录片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价值观得到成功传播,大众形态的工业化制作产生了空前的社会影响力。”

  当然,目前国内纪录片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人才供给严重不足、纪录片运营模式急需创新、品牌产品生产需要提升等。有专家指出,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纪录片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教育模式和市场需要的脱节现状,要求纪录片教育亟待调整与发展。

  《报告》建议,中国纪录片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主要纪录片平台运营模式需要从事业体制转化为企业体制,建立一套以品牌纪录片生产为核心的机制,为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储备人才,这是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