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重音--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3年·第4期

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重音

房艳凡?

2013年04月08日13:27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有声语言传达着自身的魅力,停连、重音、语气、节奏是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情景再现、对象感、内在语构成了其内部技巧,本文将论述有声语言的外部表达技巧之一——重音,并着重分析重音的分类、重音的强调方法,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只有掌握了语言表达技巧,才能更好得传情达意。

关键词:播音;有声语言;重音

播音是播音员在话筒前的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但绝不是个人的随意的言语活动。在对稿件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中,也不是从文字到有声语言的简单对应过程,播音员必须进行“有思维”的创作,也就是说必须通过自己的话将稿件的精神实质说清楚、讲透彻。要想把每篇稿件、每期节目的目的传达正确,就需要播音员准确得运用重音技巧来展现稿件的要旨。如果一句话的重音传达错误,那整句话的意思就不明确,有时候错误的信息甚至会误导受众,传媒的舆论引导作用也将产生偏差。因此,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掌握重音的表达方法,提高传播效率、引导正确舆论。

一、重音的内涵

重音是什么?很多人从字面意思上将重音理解为在有声语言中加重声音处理,这是非常片面和错误的。中国播音学泰斗张颂教授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一篇稿件,是由许多表达独立意思蕴含一定感情的语句组成的,语句中的词或词组并不处于完全并列、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有的重要些,有的次要些。对那些重要的、主要的词或词组,播音时,要着重强调一下。一边突出地、明晰地表达出具体的语言目的和具体的思想感情。我们着重强调的词或词组,就是重音。[1]”

根据张颂教授给重音下的定义,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们得知:重音存在的单位是语句,一句话中语句意思体现最为清楚的词和词语就是这句话的重音,语句目的不同,重音的强调也就不同;重音不同于词的轻重格式;重音不等于重读。

二、重音的分类

按照重音在语句中的位置可以把重音归结成十种类型:

1.并列性重音。在段落、语句中,有并列关系的词或短语,这些词在段落中通常是地位平等地呈现。在有声语言表达中我们需要显示出它们之间的并列关系。从而确定这次词是并列性重音。

例: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奔腾怒吼,绿叶在树枝上飒飒地响。

在这句话中,有两组并列性重音,第一组是:“太阳、海、绿叶”,第二组是:“照着、奔腾怒吼、飒飒地响”。经过对整篇文章的分析可以清楚得知道这句话是环境描写,也是故事发生的起始。那么经比较第二组词语必然是主要重音,一经突出就把“太阳、海、绿叶”限定在“夏天”独有的景象当中。播读中,在第一组并列性重音的地方用并列性停连的方法停顿,在第二组并列性重音的地方用符合上下文环境的语气加起强调突出,整句话的意味便展现出来了。

2.对比性重音。在对照式结构明显的句子中,通过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事物的比较、对照,使事物的特征表现得更突出,形象更鲜明,这时需要对比性重音。

例:骆驼很高,羊很矮。骆驼说:“长得高多好啊!”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

这句话中有两个对比性重音:高、矮,说的是两种动物对于自身特点的自满和吹嘘。高、矮本身就是一组相反的字,用在句子中就是一种对比的作用。而在此句中,出现了两次高、矮的对比,经过分析,“骆驼高、羊很矮”这句话只是叙述,其中的“高、矮”并不需要强调,关键是骆驼和羊说的话中“高、矮”才是重中之重。同时在这句话中“骆驼”和“羊”是属于并列性重音。

3.呼应性重音。揭示上下文呼应关系,使文章层次清楚,结构完整。有一呼一应和多呼多应,又分为问答式呼应和分合式呼应。

(1)问答式呼应性重音

例:他还有一个美名,叫什么呢,叫“老抱子”。

他可能有许多美名,但是这句话要突出的是“还有一个名字叫老抱子”,所以,“还”是呼,“老抱子”是应。

(2)分合式呼应性重音

例:他当过演员,在大学里教过书,还干了几天电工。

这句话中“他”是呼,后面的“演员、教书、电工”是应,而且“他”是领起部分,后面分别说明了他干过的职业。当然这些职业属于并列的成分。从停连的角度来说也属于分合性停连,在“他”处停,同时强调呼应性重音。

4.递进性重音。

(1)连续性重音

例:竹篱的那边是两家很精巧的华美的洋房。篱畔的落叶树和长青树,都悠然自得地显出入画的青姿。平坦的淡黄的草园,修饰得浅黑的园径,就好像一副很贵重的兽毯一样敷陈在洋房的下面。

郭沫若的《亭子中间》的这一小段,是空间场景的描写,根据空间的变化,就有了连续性重音的出现。“竹篱、洋房、落叶树、长青树、草园、园径”这些重音的突出让一副立体画展现在了听众面前。

(2)联珠性重音

例: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这种连珠句式的重音落在递进的词上,第二次出现的词不能称其为重音。

5.转折性重音。转折性重音经常出现在转折复句中,通过相反方向的变化来揭示句子的精神实质。

例:我们都以为她会和从前一样,谁知这一回,她撅起嘴来生气了。

虽然句中没有出现转换性的关联词,但是很明显“谁知”之后的转折是作者的语言目的,所以“这一回”要强调。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