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生新闻的发展瓶颈
不可否认,对于改善民生,民生新闻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民生新闻作为百姓说话的一个窗口,不仅会引发人们的感动和思考,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因为由于媒体的介入,或者一些事情会很快的得到处理,或者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得到了社会的帮助,或者一些人的感情有了发泄。而这些,在无形中都是有利于我们的社会发展的。但是,在近十年的民生新闻发展历程中,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信息污染”日益严重,人们对于民生新闻的态度,逐渐的从最初的爱不释“眼”,变成现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了。有学者曾预言,民生新闻的生命力也许只有十年。而此时民生新闻的发展瓶颈,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节目内容上讲,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内容雷同、格调不高等。纵观目前国内各地方台的民生新闻,节目内容所涉及的都无非是老百姓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同一时段播出的两档节目,也许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一样,但是相似的车祸现场,相似的打架斗殴,相似的停水断电,会让观众产生一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错觉。放眼当下不少民生新闻所报道的,几乎都是谁家打架了、着火了,哪里发生事故了,有人跳楼了;哪里电线杆子倒了、下水道盖丢了等等,鸡毛蒜皮、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事情,有的甚至在民生新闻节目中开设少儿DV大赛、趣味比赛展播,把民生新闻办成了视域狭窄,内容琐碎的大杂烩。而如此这般的这些内容,似乎成了“居委会大妈”的日常工作了[2]。格调不高,已经让民生新闻失去了原本的初衷。
除此之外,很多栏目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用很大的篇幅来报道反面新闻。英国学者格雷姆?伯顿说:“新闻媒体出现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趋势——即采用选择性的和强调的方式来再现某些新闻事件,从而体现和引发所谓的‘道德恐惧’”。因此,反面新闻的大幅度报道,很容易引发的这种“道德恐惧”。而这些,又是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
再次是从节目风格和主持人来讲,主持人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我国传媒业的不断发展中,主持人的分量逐渐增强,不论是《非常静距离》、《鲁豫有约》等访谈类节目,还有《范大姐帮忙》、《杨芳热线》等新闻类节目,主持人或是知性温婉,或是善解人意,或是犀利独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因此为他们量身打造的这些节目也就有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但是在当下的很多民生新闻节目中,主持人和节目的风格不搭的现象很多。同时主持人或是缺乏实践经验,或是没有生活阅历,都不能很好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于新闻事件的播报,也仅仅停留在了播报的层面。
三、民生新闻的进一步发展
回归国家的大政方针,我们不难看出党中央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而关注民生,又可能会成为大力发展民生新闻的一个契机。也许伴随着政治方面民生的改善,民生新闻的发展也会卷土重来。
因此,民生新闻要在全媒体时代获得一席之地,首先需要做到的是不断拓展民生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拓展民生新闻的深度,就是加强评论的力度。例如关于停水这样一个非常常见的新闻,有的媒体只是简单的对停水事件此事进行报道,而有的媒体则会在报道这件事情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人为所造成的故障,还是相关部门的不作为,抑或是别的不为人知的原因。此外媒体还会告诉观众应该如何应对此类问题,并且引导大家对此事进行反思。这样的报道方式,不仅切切实实的帮助人们解决了生活问题,还会弥补节目格调不高的缺陷。与此同时,民生新闻中的“民生”包容性很大,国内外重大时政、新闻,当地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政策方针,无不与民生有关,百姓同样也十分关心重大新闻事件与他们的切身利益、自我之间的关系。所以说,民生新闻不一定仅仅是停留在老百姓的生活琐事上,而应该更多的为他们了解国家的重大部署、政策方针提供通俗易懂的解读。
其次是要强化新闻采编人员的讲故事能力。在当下的新闻报道中,不论是最具代表性的《新闻联播》,还是各地方台的新闻节目,通过讲述某个人的“小故事”来引发全国性的“大问题”的方式已是数见不鲜。时政新闻尚且如此,民生新闻更是如此。民生新闻关注的都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而这些事情又是具体到个人的,因而更适合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述。有学者认为“民生新闻很大的缺陷之一就是讲故事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或者讲的故事层次还不高。”[3]因此,讲好故事,不仅会让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还会将“硬新闻”变“软”,变的贴近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第三是要打造品牌主持人和品牌栏目。《南京零距离》之所以深受观众的欢迎,一方面是因为它开创了民生新闻这样的一个热潮,另一方面和主持人孟非也有很多的关系。一是孟非的形象——光头非常的具有特色,二是孟非很具有个人魅力的,最重要的则是孟非的播报方式,他是结合自身的阅历,在用心的品味发生在身边的新闻,因而他对事件的剖析往往是一针见血的。于是孟非成为了《南京零距离》的一张名片,一个品牌。而随着人们对于《南京零距离》的日渐追捧,这档栏目也毫无疑问的成为了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名牌栏目。因此打造品牌主持人,打造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主持人是做好一档新闻节目的关键所在。同样,通过主持人来打造品牌栏目,也是在众多的民生新闻中实现独树一帜的关键所在。
最后是要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网络红人凤姐曾说:“不管通俗还是低俗,这都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我是网络红人,我是社会大众捧出来的,是一个个网民顶贴顶出来的,所以这并不是我个人的低俗,而是社会。”当下的一些民生新闻之所以格调不高,一方面是报道的事件太琐碎,另一方面就是为提高收视率而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而这种满足和被满足的结果,则是直接导致节目越来越低俗的主因之一。所以,媒体只有以更加理性、更加负责任态度去制作、播出节目,做好“把关人”的角色,才会从源头上杜绝内容低俗、格调不高的节目与受众见面。这样的话,媒体也可以利用自身的宣传优势,引导受众,使受众不断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民生新闻的发展,是我国民主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体现。民生新闻做为“草根阶级”的新闻,也是和最底层的人们接触最深的,所以,要做好民生新闻的报道,就是要结合党中央的方针政策,通过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真实客观的反映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只有这样,民生新闻的生存空间才会逐渐扩大。
参考文献:
[1] 段永利.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瓶颈[J].青年记者,2011(2).
[2] 宁卫勇.拓展民生新闻报道空间提升报道内容格调档次[EB/OL].http://syue.com/Paper/Art/Movie/250983.html.
[3] 时统宇.当前中国电视的三大看点对民生新闻的启示[EB/OL].http://rcpe.bokee.com/3271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