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理论观照下的我国节庆创新之道--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3年·第4期

狂欢理论观照下的我国节庆创新之道

朱  晴?

2013年04月08日13:30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休闲已日益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节庆作为休闲的一种重要载体和形式,对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建构意义,将成为人们重要的一种生活形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节庆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与国际上著名的节庆活动相比,我国的节庆却大多名气不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难以走出国门,甚至有些在举办一两届之后便难以为继,喧噪一时就销声匿迹了。本文试图运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并结合国内外节庆实践的成功案例来说明:快乐与自由是狂欢之本质、节庆之归旨,释放快乐是休闲时代下我国城市节庆创新发展之道。

关键词:休闲;节庆;狂欢;快乐

一、休闲与节庆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曾有名言:“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休闲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个人的幸福在于休闲。[1]”他认为人唯有在休闲时,才是真实地生活着。柏拉图亦言:“众神为了怜悯人类,这个天生劳碌的种族,就赐给他们许多的节庆活动,借此消除他们的疲劳,赐给他们缪斯,以阿波罗和狄奥尼修斯为缪斯的主人,以便他们在众神陪伴下恢复元气,回复人类原本的样子。[2]”所有节庆活动创造的初衷就是通过节庆的休闲、放松、欢乐来抚慰“天生劳碌的种族”。尤其是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增长、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都市空间的日益狭小使得人们的生存压力不断加大。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在调查后认为,心理压抑已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人类疾病中有50%~80%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孔子曰:“百日之劳,一日之乐,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因此,人需要休息,需要一种无羁绊的放松,需要让身体和心灵从繁重的劳动和压力中解脱出来。节庆便承载着这一使命。

在过去的乡村,人们过着鸡犬相闻、走门串户的生活,生活虽然贫瘠,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为亲近、和睦。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住进了城市火柴盒一样的单元楼,彼此不相往来,住在同一栋楼里几十年的邻里甚至彼此互不相识。这种藩篱割据一般的生活使人们彼此疏离,愈发孤单。而人作为一种群居动物,需要交往、沟通、联结,需要有归属感。于是人们要创造一种新的聚众行为、赶集行为,以示对彼此隔离、对彼此疏远的一种反叛,重新找回失却的温暖人情。节庆的特殊性在于其现场聚集性,它为人们提供了面对面交往的场所和机会,使人们从封闭的房间里走出来,来到广场上,来到人群中,回归生活交往之路,让人们在宇宙中展示生命的高贵和对大自然的亲近,恢复为人的本真和自由。

二、西方品牌节庆活动对我国节庆发展的观照

从国际上看,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节庆盛事异常活跃。据加拿大的一项调查显示,加拿大全年有163项定期举办的节庆盛事活动,美国有345项,芬兰有1500项,而西班牙多达3000多项,日本全年也有40多个盛大的都市庆典[3]。毋庸置疑,节庆盛事活动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个重要部分。

近几年,随着我国居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主题的节庆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截至2008年,中国已经有各类型节庆约3万多个,具备基本规模的城市节庆达7000多个。然而许多节庆虽耗费巨资,却不能吸引人们参与,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77.4%的节事参与人数在30万人次以下。正如外国友人所说,如果连当地人都不参与的节庆活动,对旅游者又有什么吸引力呢?

国外成熟的节庆理念认为,节庆活动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给人们创造一种机会聚在一起,共同记忆生命中的某一个时刻[4]。节庆活动的魅力不在于安排多少项活动或表演内容有多精致,而在于有多少人参与并陶醉其中。国外的节庆活动非常注重渲染节日氛围,营造一种普天同庆、万民同乐的欢乐气氛。快乐具有着神奇的力量,它能给人注入新鲜活力,将人们从压抑、痛苦和劳累中解放出来,同时能在不知不觉中将各方面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将四面八方的人们吸引到一起。人口不过四五十万人的爱丁堡每年因为艺术节吸引世界各地超过两万演员和二三十万游客慕名而来;每年参与巴西里约热内卢狂欢节的人数为150万至200万;西班牙一年一度的西红柿节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一起加入“番茄大战”。这些节庆活动的成功经验主要是其具有狂欢性,制造快乐并宣扬自由,因而有着广泛的民众参与度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