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高校学报发展陷入困境,不少专家学者对学报发展走出困境提出了诸多精辟见解和可行措施,本文分析认为:反省、自励、互勉学报编辑人员的从业实干精神是摆脱学报困境,提升学报声誉的切实途径。学报编辑的实干精神:1.学报编辑的能干精神,内容有会不会干,学不学干,能不能提升;2.学报编辑的敢干精神,分解为献身精神,创新精神;3.学报编辑的实干精神,立足学报基点,坚守孤独,忍耐寂寞,甘于清贫,乐于辛劳,勇于实干。
关键词:高校学报;学术史;推动和创造;立足点;实干精神
高校学报是直接体现高校学科发展的教学气氛、学术氛围的,是高校学科学术发展史的推动者和创造者。正是在此基点上,学报声誉的高低、升降,折射高校教学气氛,表现高校学术氛围的雅与俗,浓与淡。当前,不少学报发展陷入困境,声誉不升反降,甚者不少学报和论文被称为“学术垃圾”。此种吊诡,原因及整改方法固可诸多搜罗,但从学报工作本身的客观逻辑角度,反省、自励、互勉学报编辑人员的从业实干精神,无疑是摆脱学报困境,提升学报声誉的一个有效途径。
学报编辑的实干精神,不单指工作态度的狭阈视,从根本上、整体上看应是生活态度的本质体现,映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还是被动,实干还是虚劳,积极还是消极,勤奋还是懒惰,无疑从学报编辑人员的能不能干、敢不敢干、是不是实实在在富有成效工作的实干精神表现出来。
一、编辑的能干精神
从当前不少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的构成及其专业来源上看,编辑的能干精神包括会不会干、学不学干和能不能不断提升三个视角。
(一)关于会不会干
视点一,专业编辑人员或者在某一学科领域有所专攻的编辑人才缺乏。四川13所综合大学,17所本科学院的学报编辑人员中,有16位主编非编辑出版专业毕业,有9位是近两年由学校行政岗位转来;这30所学报编辑有67人为编辑出版专业毕业,仅占编辑人员的30%。有人估计,三分之一以上学报的编辑职位是那些在高校行政岗位和教学科研岗位“悬挂”人的栖息地,是有依据的。视点二,我国高校硕博编辑出版学科建设缺位;视点三,不少高校对学报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教学、科研成果在理论表现上显示于外校,学术历练觅寻在它山,本校学报难显、不能显现优厚、浓烈学术氛围,本校专家学者、教师、学生优稿乏踪;视点四,“核心”学报吸收全国优质稿源,一般学报创“名栏”莫望,“新苗”栏目又不屑于办,沦为高校的行政“应付”。一所普通高校,一所以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其毕业生十年、二十年有多少项发明创造,翻一翻该校学报展示的学术氛围发展史即可见端倪。由此可见,不少学报编辑职位被“不会”者充斥,需花大力气提升学报编辑人员的从业能力,需花大力气培养学报编辑人员的从业精神。
(二)关于学不学干
经过学报编辑人员主观、客观上的编辑工作的会干与不会干,客观逻辑展开的视角是学不学干。这一视角分解为学与不学、能学与不能学以及怎样学三个视点。
视点一,学与不学。关于“学”的学科基础条件准备,我国高校硕博编辑出版学科建立缺失,兹不赘述。关于“学”的政策环境和具体措施,出版专业资格考试,职称评定日趋完善、规范,但是,学报“悬挂”人的浮游性客观上决定了其编辑人员可不学而不学。加上高校教学部门、科研机构考核论文指标体系存在缺失,使学报没有机会展示该校专家学者的科研硕果,结果连展示学科内、课堂内、教研环节内浓烈学术氛围的优质课教案也少有刊发,眼睁睁看着学报的生产学术氛围的声誉日降而空叹。
视点二,能不能学。学报组织的业务进修学报编辑人员多能积极参与,而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却有不少人员籍口年龄或其他理由或因一次二次不合格而放弃。学报编辑本科、硕士学位占绝大部分,但属编辑专业者或编辑业务学有专攻者却不多,所以一般学报编辑人员认为,创名刊、建名栏与自己学报无关。
视点三,怎样学。学报编辑人员应制定近期、中期、远期学习目标[1]。近期学习目标是基础工作目标,其中以如何促进本校教学、科研学术氛围活动为目标;中期学习目标是未具备出版专业资格者,如何一二年内具备,已具备出版专业资格者,如何两三年将名刊、名栏经验化为己有,显出自身编辑特色;远期学习目标是如何成为全国学报中的优秀编辑,如何真正成为学术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学中干,干中学,以学促干,以干验证学,方能成效卓著。
(三)关于能不能不断提升
目前普通高校学报发展陷入困境,原因颇多,如:“软实力”欠缺、“大拼盘”模式下内容观点不新的“全、散、弱、小”办刊风格;如“如何找准位置、把握方向、明确任务、守土有责”问题;如缺乏科学合理的审稿制度、有效的激励机制,等等[2]。这些属于一般工作性质,普通工作要求,基本操作程序方面的因素是不可能做为降低学报声誉魁首的。那种不想、不愿将学报做为教学、科研的历练阵地去坚持,不想、不愿向核心期刊(学报)、名栏提升的做法才是罪魁。即使非常想,十分愿意,而仅仅停留在美好愿望上,那也只是消极、懒惰、失职的籍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