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党报言论
党报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言论。但是当时党报的言论极少,对国内外大事和群众的思想问题不能及时发表见解,进行引导和解释。另一方面,报纸上的批评稿件太少,舆论监督作用根本不能充分发挥。
针对这种情况,恽逸群提倡加强党报言论。他以身作则,自己带头写。在他之前《新华日报》华中版每月不到十篇的社会短评,增至每月三四十篇,及时指导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发挥了“言论是报纸灵魂”的作用。为了打消报纸通讯员和读者写批评稿的顾虑,他带头执笔写批评稿,大胆批评华中解放区领导的工作作风缺点和弊病。《莫松懈了》就是这样文章,针对许多干部工作懒散、精神松懈,告诉人们:“现在抗战虽已胜利,内战的危机却仍严重;就是国内和平已有保证,建国的重任也还需要我们长期更紧张地努力。”最后提醒这些人说:“不要太松懈了自己的责任。[2]”在他的带动下,批评自我批评逐渐形成风气,华中版《新华日报》“批评与建议”专刊一度达到每月十五期之多,对改进解放区多项工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实行企业化经营
党报资金来源历来由党和政府拨款,报纸没有盈利的任务,自也不求盈利。这种不搞经营、专事宣传的党报运作模式是我们党的报刊一出现就确立下来的。恽逸群却从为国家多做贡献的角度,在身为华东军政委员会新闻出版局长时,要求华东所有新闻出版单位实行企业化经营、争创利润,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贡献。在当时左的思潮已经抬头,利润被当作资本主义概念,认为社会主义企业不该讲利润。恽逸群对此持批判态度,还在他主持的《解放日报》做企业化经营试点,采取措施以确保报社盈利。
其中最闪亮的一个举措是在党报上登广告。关于广告,恽逸群也有着与一般人不同的认识。当时党的许多干部认为党报是不应该刊登广告的,广告是资本家骗人的东西。恽逸群认为:“中国的工商业主要是私人经营的,为促进生产,还是需要竞争。而且除商业广告之外,还有许多启事、声明、招聘人员、征求器材等等的广告,在今天我国社会上依然是不可缺少的事,足以帮助他们迅速解决问题,所以广告还是需要的,刊登广告是报纸联系群众的工作之一。[2]”《解放日报》每天的版样上划出一块版面留下刊登广告。在解放日报的示范带动下,华东地区所有党报也相继跟着刊登广告了。
经过这一系列的相关举措,成果也颇为显著,《解放日报》率先实现了扭亏为盈。这样报社不仅不再需要政府补贴而且还为国家上缴一定利润,为普遍亏损的全国各地党报树立了楷模。
可惜的是,恽逸群关于党报经营的这些举措,并没有发展成为当时中国党报经营的普遍模式。由于社会情况的变动和左的思潮一度盛行,恽逸群的党报改革也未能坚持实施下去,但毕竟是为我国党报的经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新闻媒介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双重属性的确立以及我国报界现在对企业化经营的推行,对广告刊登的重视,无疑是对恽逸群党报改革尝试的最好肯定。
参考文献:
[1] 顾雪雍.恽逸群[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
[2] 江苏省社科院编选组.恽逸群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
[3]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恽逸群时政评论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