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克·贝松执导的《碧海蓝天》《这个杀手不太冷》《第五元素》等,是很多中国观众熟知且热爱的电影。
《这个杀手不太冷》
《碧海蓝天》
《第五元素》
在等候吕克·贝松出场时,到场媒体突然接到通知:吕克·贝松不接受摄像和拍照,要求摄影记者全部退场。工作人员私下解释,因之前有媒体采访时用手机近距离对着吕克·贝松拍照,令他感到非常不适。已经架好机器的记者显然颇有情绪,对此吕克·贝松特意出面解释:“如果有摄影、摄像机,我会很不自然。正如我的电影不是以画面取胜,而是以真实取胜一样,我想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呈现给大家。可能会让大家觉得我很难相处,其实我只是想像朋友那样与大家相处。”
采访开始后,吕克·贝松两次示意前来催促的工作人员不要打断,由此,原计划25分钟的群访时间延至一个多小时。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的回答睿智又不失风趣,尤其对于想进入到电影创作领域的年轻人,他给出的思路和建议非常值得思考。
让新人去冒险,而不是训练他们
记者:很多青年导演都梦想拍出一举成名的作品,你有什么建议?
吕克·贝松:变老(笑)。我拍第一部电影是19岁,跟我40岁时拍电影感受完全不同。现在再看,会为当时做的东西感到不可思议,那时我很天真也很弱智,有些不知所谓,但电影就该是导演在当下的心灵写照。很多年轻导演都想拍有深度的电影,会感觉自己很有思想,其实不要着急,我们都会变老的。
记者:你一直都在扶植新导演,你是如何培养新人的?
吕克·贝松:陈可辛导演说他会把所有事都跟助手交代得很详细,我恰恰相反。如果你跟助手灌输太多自己的理念,那么他只能是你的复制品,但我对培养出一个“小吕克·贝松”没兴趣,我非常愿意让他去做冒险,而不是训练他们。
记者:中国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合拍片,你对执导合拍片的中国导演有什么建议?
吕克·贝松:中国导演的目标不应该是为了合拍片而拍合拍片,而是首先要拍一个自己想表达的故事。比如李安的“少年派”,他绝不会首先想我要拍什么样的合拍片,而是我想拍什么。如果是一个美国导演,绝不会选择拍“少年派”这样的片子,他会觉得里面应该有一个外星人和一个西部牛仔(笑)。
记者: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也宣布了你与中国合作合拍片的项目,你会更多考虑中国的观众和市场吗?
吕克·贝松:你跟别人结婚也需要填写一些文件,但婚姻绝不是一张纸,是关于爱,关于你对对方的感觉。来中国拍合拍片,我想拍什么自然是最重要的。之前我们的沟通很顺畅,我觉得是没有什么障碍的。
记者:你是通过电影还是国际电影节红毯认识中国女星?
吕克·贝松:我从来不会在红毯上认识中国女星,都是看她们的作品。
新片是一部“戛纳电影节的电影”
记者:你曾说一部好的电影要先有一个好的故事,很多中国导演都说,很难想到一个好故事,对此你怎么看?
吕克·贝松:故事和剧本是两个概念,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不可能没有好的故事。我有《第五元素》故事想法时只有16岁,那天我坐在房间里,窗外只有奶牛,我突然觉得我的人生不应该是这样,就想到要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外星球去。其实很多年轻人看到这部电影都会对这个想法有共鸣,这就是好故事,必须要触及人心。
记者:法国是艺术电影的殿堂,你的《地下铁》《碧海蓝天》在法国都获得极大的好评,后来尝试拍商业片如《第五元素》等,虽然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但在法国评论界却遭到一片谩骂,你也不得不到好莱坞寻求投资,对此你沮丧过吗?
吕克·贝松:我不在乎,我是为观众拍电影的,我们都会死,但我的电影会一直都在,因为有观众。
我想表达一点,大家都会轻易评判“这就是商业电影”“这就是艺术电影”,但商业片和艺术片的电影票价都是一样的,更多时候是小制作电影反而赚了很多钱。他们号称小制作,其实当中很多人都在瑞士有存款,有豪宅有私人游艇,做小制作电影的人是很有钱的,所以在我看来,所有的电影都是商业电影。
记者:你的新片《追杀令》邀请马丁·斯科塞斯做监制,又是一个黑帮题材,是向马丁的致敬吗?
吕克·贝松:没错,的确是对他的一种敬意。看剧本时我一直在笑,马丁也笑,他也觉得像是在对自己致敬,所以邀请罗伯特·德尼罗主演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其实这部电影有三位主创担任过戛纳电影节评审团主席,所以这是一部戛纳电影节的电影(笑)。
■ 现场语录
●永远不要去揣测观众的心理,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前段日子我给我的孩子看卓别林的电影,孩子说,爸爸,这部电影太棒了。这也是卓别林电影的观众,所以不要去猜测观众的想法。
●我与李安几个月前在巴黎吃饭,我很喜欢他,他是一个非常棒的艺术家,总喜欢尝试一些新鲜事物。
●中国有张艺谋这样的导演应该感到幸运,我喜欢《秋菊打官司》和《英雄》。《金陵十三钗》是他在做不同的尝试,我挺他。(孙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