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梦” 传递正能量--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媒界纵横>>人民日报·阅评

解读“中国梦” 传递正能量

——简析近期本报有关“中国梦”主题的宣传报道

陈利云

2013年07月05日19: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手机看新闻

自去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首次阐述“中国梦”以来,人民日报迅速行动,在编委会的周密部署和统筹协调下,各版精心组织,通过理论、评论、专版、专栏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本质要求和实践路径等,自觉担负起为实现“中国梦”鼓与呼的社会责任。这些报道,不仅单篇有分量,专版、专栏也有特色,不仅国内报道有声有色,国际报道也丰富多元,既壮大了主流舆论场,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凸显了舆论引导的高度、力度和广度,也体现了党报主题宣传的特色和优势。

评论+理论,彰显主题宣传的高度和影响力。自去年11月底以来,本报充分发挥理论和评论优势,通过任仲平、社论、评论员文章、理论文章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解读“中国梦”,彰显了本报理论宣传的高度和影响力。

比如,11月30日,在总书记发表讲话的第二天,本报深入领会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和要点,在头版推出评论员文章《用实干托起“中国梦”》,以精辟缜密、言简意赅的论述,揭开了“中国梦”主题宣传的序幕;12月1日起,连续推出《勿忘昨天 无愧今天 不负明天》等5篇“复兴之路启示”系列评论员文章,对复兴、梦想、实干三个主题词进行条分缕析的阐释,以极短的篇幅理清了个中关系,又回应了读者关切;3月18日,为祝贺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本报推出社论《开启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将视角放到几十年艰辛探索和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阐明会议的意义,明晰前进的方向;3月19-29日,连续发表九篇“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评论员文章,以习近平同志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为依据,以“走好中国道路”、“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统领,对“中国梦”的概念内涵、价值导向、动力源泉及现实基础等进行系统深刻的阐释,历史与现实交织,国际与国内辉映,准确传递了中央精神,也起到了提振信心、团结鼓劲的作用;4月1日,本报在头版推出任仲平文章《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从历史的发展、时代的环境和人心的凝聚三个方面,对照发达国家走向强盛的路径选择,剖解“中国梦”的国际背景与全球意义,使“中国梦”这一概念更为立体,也更具纵深感;而分别于4月29日和5月1日推出的《用劳动筑梦 以实干圆梦》、《用劳动创造托起中国梦》两篇社论,则以五一这个关键时点为抓手,将劳动助推圆梦的理念进行了深入挖掘和阐释……

评论有高度,理论有深度,在对中国梦的主题宣传中,本报理论宣传的优势也得到充分体现。比如,去年12月12日推出的理论文章《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从时代发展、民族复兴的角度对“中国梦”这个时代命题进行深刻解读;今年1月4日推出的《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围绕“伟大复兴”、“三位一体”、“实干兴邦”三个关键词,解读中国梦的深刻内涵、路径选择和根本保障;今年1月10日推出的《用“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能量》,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坎坷追梦的历程入手,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激发信心,凝聚能量;而4月26日的《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一文,则通过横向分析和纵向梳理,以高屋建瓴的宏观论述和深入实际的微观思考,引导读者深入领会中国梦的主旨与要义;5月8日,理论版“时论精粹”栏目推出《我对中国梦的理解》一文,粹取“中国梦”的精髓与实质,阐明“中国梦”的新内涵、真意义,提纲挈领,画龙点睛,为中国梦寻求最佳注解,文章句句有落点,条条有新意,堪为深入学习领会“中国梦”的指导性范本;5月13日推出《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介绍湖北创新发展的样本,为其它地区提供借鉴,也进一步突出了主题宣传的典型性和启示意义;5月15日,理论版推出《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选择》和《中国梦 人民梦》,则分别从道路选择和民生理念的角度,将“中国梦”与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有深入细致的分析,也有贴合现实的思考,令人信服,也给人启发;6月7日,理论版刊发本报记者撰写的理论文章《找准中国梦中的自我坐标》,从国家、集体、家庭这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和着力,为每一个个体标注实现自我梦想的坐标,角度新颖,独辟蹊径……

专版+专栏,强化主题宣传的力度和传播效应。近半年时间里,本报在对“中国梦”的宣传报道中,陆续策划推出多个专版、专栏,进一步强化了主题宣传的力度和传播效应。

比如,去年12月27日,观点版推出年终策划“同心共筑中国梦”专版,梳理中国梦的历史与现实,探讨国家梦的内涵与外延,发现民族梦的共识与期盼,从数字观到现实观,从世界观到思想观,开放的视角,理性的分析,使整版内容丰满充实,充满思辨性。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梦”也成为本报重点关注的主题,比如,3月4日的两会特刊就推出两个“中国梦”专版,特刊一版以《两会首日媒体聚焦“中国梦”》为题,报道两会内外、国际国内舆论对“中国梦”的关注,特稿《利益多元中的“中国梦”共识》,用代表委员的亲身经历和思想认识,解析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特刊四版则以《真抓实干成就“中国梦”》为题,刊发北京、江苏、山东、海南四省市负责同志的署名文章,从不同角度解读“真抓实干”与成就“中国梦”的密切联系,两会报道和“中国梦”的主题宣传有机融合、相互借势,形成了舆论引导的强势气场。

今年1月14日起,连线基层版推出“100个人的中国梦·传递基层正能量”专栏,集中展示100个普通人为梦想奋斗的故事,从自创品牌公司的90后在校大学生到免费为农民工网购火车票的“板栗哥”,从首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得主到衡山脚下的“耶鲁哥”村官,从诚信经营开旺铺的“爪手”到科技公司盲人创始人……以真实典型的案例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普通人为梦打拼的故事,为中国梦寻求充满启示性的现实落点,传递了来自基层的正能量,也为本报“中国梦”的主题宣传增加了更多看点,注入了更多活力;3月18日起,评论版推出“中国道路 中国梦”专栏,约请专家学者、党政领导结合实际畅叙“中国道路中国梦”,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分享刻印在“我”生命中的追梦之旅,畅谈“我”对中国梦价值与意义的理解,展现蕴藏于国人心中的梦想、自信与希望,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思考也有细节,有深度也有热度,既有思想性,也具说服力;5月8日起,评论版在“大家谈”栏目推出“我的青春我的梦”专题征文,将镜头对准年轻一代,围绕青春、理想、价值、人生向读者征集话题,展开讨论,为青年人提供说“梦”解“梦”的平台,寻求“中国梦”与青春梦的完美对接,畅谈梦想,也述说困惑,充满时代感,也有反思性。包括5月20日起社会版在“中国梦·我的梦”专栏推出的“毕业生就业相册”、和6月20日推出的“我的中国梦·当代大学生相册”等栏目,都是以青年群体为聚焦点,在讲述个体梦想的同时,进行精神的升华,提供现实的启示,不仅案例具体典型,文字也是原汁原味。

国内+国际,延展主题宣传的广度和视野。国内报道有声有色,本报有关“中国梦”的国际报道也体现了手段灵活、形式多样的特点,加大了主题宣传的分量,也进一步延展了主题宣传的广度和视野。

以重头言论钟声文章为例,自去年12月26日至今年6月17日,国际部先后推出12篇“钟声”文章,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梦”进行阐释,其中,《世界看好“中国梦”》、《中国梦,同样属于世界》、《“中国报告”何以引来非洲之思》、《德班会晤传递积极信息》、《为了世界的长治久安》等,主要由世界对中国发展的期许切入,挖掘“中国梦”蕴含的对外开放气度以及合作共赢的追求;《选贤任能是治国理政之要》、《中国,逐梦的步履更坚实》、《“中国梦”播撒美好祝福》等,主要从如何实现“中国梦”的角度,阐明中国领导人率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勇气和能力;《自信中学会借鉴和分享》、《引领中美关系向前迈进》、《欧盟“双反”措施打错了算盘》等,主要就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如何构建更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解读;另外,像3月5日推出的钟声文章《雷锋精神助推“中国梦”》,则站在人类文明价值观的高度,从探寻“中国奇迹”的本源入手,剖析中国奇迹背后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并将雷锋精神内化为对“中国梦”的追寻,感性与理性相交织,精神与梦想相统一,文辞生动简洁,充满感染人、鼓舞人的力量。

评论有张力,专栏也有分量。2月19日起,国际版开设“中国梦·赤子心”栏目,截至6月20日,已见报52篇。专栏作者主要以各国宗教界、科学界、经贸界、体育界等领域的海外华侨华人为主,从八十年情牵祖国的印度尼西亚记者到毅然回国沙漠造绿的医学教授,从致力于改善中美关系的美中友协到印度新德里寻根社的华裔社长,从加拿大到泰国,从西班牙到韩国……将科学发展的中国梦融入和平发展的世界梦中,细数海外侨胞情系祖国的情怀,展现中国政府对海外游子的关心关爱之情,一段段不平凡的历程,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颗颗至真至纯的赤子之心,字里行间弥漫着触动人心灵的温暖气息,为“中国梦”增添了更为多元的世界声音、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

解读中国梦,传递正能量,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时代重托,半年多来,本报围绕中国梦主题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解读,就像合力奏响的一首首交响乐、一段段协奏曲,时而高亢,时而舒缓,激荡人心,又扣人心弦,唱响了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强音,也形成了规模,突出了特色,为党报主题宣传积累了经验,也为其它兄弟媒体提供了借鉴。

分享到: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