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 |
“中国资本‘逆袭’好莱坞”为主题的论坛。 |
2013年6月初,美国电影协会发布的一条报告让中国电影界为之一振:中国2012年的电影票房收入达到27亿美元(约合17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这条消息很快引起业界关注,并衍生出一场以“中国资本‘逆袭’好莱坞”为主题的论坛。“逆袭”好莱坞现象其实在过去一年内早有蛛丝马迹:好莱坞中国大剧院、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相继被中国公司冠名或并购……但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仍直言:“看到题目很惊讶。”
真正的“逆袭”,需要文化输出,不能只做美国电影的银行
“谈到好莱坞,大家都如临大敌,有时候大家说好莱坞叫做狼来了,有时候叫好莱虎,的确是如狼似虎。”制片人戢二卫一语道出中国电影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好莱坞的恐惧,而后他话锋一转,“从去年到现在,很多国产电影,包括《西游·降魔篇》《泰囧》等令好莱坞侧目,中国资本也在连连反扑好莱坞,收购并购赞助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中国电影业反扑好莱坞的‘逆袭’元年。”
可以看出,近两年来中国资本确实吹响了进军好莱坞的“号角”,但是中国资本的进入,并不代表整个中国电影行业的“逆袭”。王中军坦言:“我特别不希望中国的资本进入好莱坞,变成了美国电影的银行。现在很多美国电影到中国来找钱,形成资本所谓‘逆袭’,但很少看到美国公司跟中国同仁谈‘怎么帮你把电影带到全球’。所以我们怎么样进入好莱坞?不管是资本还是专业电影公司,还要学习很多东西。”
“真正的‘逆袭’需要创造力、想象力、制作能力、技术环节、文化底蕴等各方面的积累,要靠文化输出。”易凯资本执行官王冉说,中国电影公司即便收购了好莱坞公司,更多的还是要依靠美国电影人的原创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来形成自己的产品,而不是真正输出了自己的文化。对此,奥斯卡评委会前主席西德·甘尼斯希望,“当中国的电影出口到美国时,一定要讲中文,用中文拍,因为不读英语字幕是美国人的问题,并不是中国人的问题,不要尝试拍说英文的中国电影。”
“好莱坞永远需要钱支撑他们的体系,但是所有的运作会按照既定的文化和模式走。国际化合作是大趋势,中国企业肯定要走出去,别人也要走进来,但是关键在于要搞清楚我们需要什么,不是为了逆袭而逆袭。”万达院线副总叶宁说。
真正“走出去”,需要好的载体,被全球接受可能会用15年
在西德·甘尼斯眼中,“中国资本‘逆袭’好莱坞”这个铿锵的中文名,对应的英文名却是“中国电影对好莱坞的长征”。“逆袭太夸张了,中国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这条“长征路”究竟有多长?
“可能会用15年时间,让中国电影被全球接受。”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梦工厂合资建立了东方梦工厂,投资基金总经理李川说,选择与梦工厂合作,就是要以动画为切入点和产品核心,把中国的文化和故事以好莱坞已在全球被证明的讲故事方式传递给世界观众。
梦工厂在世界电影工业中的领先地位不言而喻,此番合作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来说意义深远。“想把好莱坞讲故事的方式,包括工艺流程的控制,以及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移植到中国来。”李川表示,引进好莱坞整体的创意、流程、技术和规范,就是要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做高端电影。他透露,双方合作的第一个项目是《功夫熊猫3》,今年8月开始制作,计划2015年底上映。“就算是在好莱坞如此成功的梦工厂,总裁卡森伯格告诉我们,直到成立十几年后,他才敢说梦工厂对怎样做出受观众欢迎的电影有了一点把握。电影的故事和创意是最重要的,他忠告我们,在创意的核心环节上要有耐心,所以东方梦工厂并不急于推出作品,《功夫熊猫3》,将是锻炼本土人才的练兵之作。”
《功夫熊猫》第一部横空出世时,曾被称为好莱坞写给中国的一封情书。李川透露,梦工厂当初并非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开发这一作品,在中国的高票房出乎他们的意料。“首先有一个好故事,里面恰好有美妙的中国元素,对好莱坞来说何乐而不为?我们的文化要走出去,还是要有一个好的载体。”对此,王中军也表示:“中国电影公司的心越来越大,但‘走出去’不是想走就走。渠道是问题,内容更是问题,每一步都必须扎扎实实走完。”
票房不是电影工业的全部,中国电影“逆袭”好莱坞也不能只靠钱。“中国电影真正走出去,或许应该先从亚洲市场打开缺口。电影具有文化属性,相同或类似的文化之间,传播起来损失的折扣会比较少。”著名影评人周黎明指出,中国电影在本土市场彻底站稳脚跟后,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日韩东南亚的市场,而秘诀很可能是一种泛亚洲的影片。“这与好莱坞打遍全球是同一个套路,即不是靠接‘地’气,而是某种形式的接‘天’气。这点若做不好,即便买下所有好莱坞大厂,你只能做到资本的逆袭,只能继续拍好莱坞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