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五要素分析法围绕行动(Action)、行动者(Actor)、场景(Scene)、方法(Agency)和目的(Purpose)等五个要素展开。动机被看作是这五个要素之间内在关系或张力的产物。简单来说,整个分析就是“通过一组陈述,找出谁(行动者)在何种情境(场景)之下用了何种工具和手段(方法),进行了什么活动(行动),而想要达成何种意图(目的)”。
(3)探讨说服的过程——“污染—净化—救赎”的语言戏剧运作。伯克把人类一切行为动机看作戏剧,语言行为当然也不例外。语言戏剧运作是指语言使用的戏剧化过程。伯克认为,语言使用的戏剧化过程可以粗略地描述为“污染—净化—救赎”。语言戏剧源于否定,戏剧是因语言变得可能或者不可避免,是语言把否定引入人的生活中。有了语言中的否定,人就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等级次序,这些次序都有不计其数的“不应该”。每一个等级次序都成为人们生活中要遵守的规约,但是没有人能永远完全做到与规约一致,总会在某些方面偏离或违背规约,罪恶感由此而产生。在修辞或说服的过程中,言说者或许会产生罪恶感,这就好比心灵受到污染。他需要通过净化的过程获得个人的最终救赎,而最常见的净化过程就是找到一种能发泄罪恶感的事物,“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就是很好的例证。“污染—净化——救赎”代表了建立和发现真实自我的戏剧过程,人们努力发现和维持自我认同,如此他们才能有目的地行动,在这个世界上感到自在,并为追求完美目标而不断成长、改变。[12]
2. 研究方法——伯克的戏剧五要素分析法
如前所述,修辞不但是用来说服,而且是人类的一种行动。通过戏剧五要素分析法去了解言说者的修辞策略,我们可以得知言说者的目的以及采用此种言说的观点。
(1)方法的适用问题。亚里士多德曾说:“人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动物。”人类社会很早就出现了政治活动。我国的先秦时代就出现了百家争鸣,而同一时期的西方希腊人最先感受到人作为政治动物所遭遇到的群(即政治社会)己之间的复杂问题。因此,在西方修辞传统中,最早的修辞(即雄辩术)是为解决公众事务而产生的,而政治演说也被视为最早的修辞活动。政治的本质是人类互动,政治事务可以说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当中浮现。个人存在不同的意见、需求、期望和利益,使得人们对于其生活所遵循的原则有不一致的看法。另一方面,为了确保这些看法获得他人的支持,人们必须与他人互动,在冲突与合作之间寻求良好的生活,这使得政治性成为人类环境无可避免的特征。
伯克的观点广泛应用于各个层面的分析。他所提出的戏剧五要素分析法不仅适用于演说内容的分析,也为社会议题的分析以及非语言文本的分析提供了另类的研究视角。
在所有的修辞学理论中,戏剧理论关心人们如何建构真实。而在戏剧理论的观点中,能够直接切入言说者建构真实过程并剖析言说者背后个人动机(Motive)的当属伯克的戏剧五位一体理论。因此,本文将借助戏剧五位一体理论分析日本政府在“3·11地震”事件中的言说策略,试图了解日本官方在该事件发生之后的真实动机。
(2)方法的具体运用。如上所述,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日本政府在“3·11地震”事件中的言说策略。依据伯克的戏剧五要素分析框架,本文对日本政府在“3·11地震”事件发生后发表的各种公开声明中所呈现的五要素进行归纳整理,并且对这些声明的各个因素进行讨论。
对“3·11地震”事件进行五要素分析的五要素分别是:① 行动。行动指的是任何有意识的或有目的的行为。任何一个动词,不管它有多么具体或多么概括,只要表达了意识与目的,都能构成一个行为。在行动要素中,本文关注的重要问题是,日本政府关于“3·11地震”事件的各种公开声明究竟在描述一个什么样的事件。以经历事件的人物为核心,本文讨论这些主角在“3·11地震”事件发生后经历了什么事情,或是他们发现了什么别人不知道的秘密;② 场景。场景是指行为发生的背景、场所或情景。确定场景的方式很重要,因为它不仅可以指明分析的范围,而且被选择的场景也成为“五要素”中其它成分的选择参照。“场景”陈述的范围可大可小,因此,本文将讨论“3·11地震”事件当中,主角们经历或挖掘的事件是在什么样的情况或环境下发生的;③ 行动者。行动者是指完成某一行为的群体或个人,包括各种对人的概括性和具体性的命名,也包括和执行者动机有关的一些词。此外,行动者也可以是集体名词。在行动者部分,本文讨论的对象就是“3·11地震”事件后陈述故事的主人翁,本文将分析这些行动者具有什么样的背景身份或是以什么样的立场来陈述事件;④ 方法。方法既可以指行动者行事的方法(Means),也可以指行动者完成行为的工具(Instrument)。就方法而言,本文要讨论的是那些经历事件的行动者通常会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他们所遭遇的问题或是困境;⑤ 目的。目的是指行为者采取行动的个人目标。伯克强调的目的是个人的或隐私的目的。目的不等于动机,动机有时候是不被知觉的,而目的则是行动者能知觉的。虽然动机更宽泛,是行事的无意识的理由(Unconscious Reason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ct),但目的是探寻动机的要素之一。尽管目的可能是公开的,但在更多情况下是隐蔽的。目的的好坏意义,就看修辞如何被描述。在目的要素方面,文章要讨论的是“3·11地震”事件中日本官方发言者在采取行动时是基于哪些目的。
戏剧五要素分析法主要针对的是文本内容,用来探知言说者的动机。不过,后来的修辞学者延伸出一种外在分析,也就是将言说本身视为一个“行动”,言说者则是戏剧中的“行动者”,言说则是言说者的“手段”,而“场景”则是言说的背景等。外在分析必须针对文本以外的背景资料来进行,进而提供内在分析进行诠释的基础。
三、文本选择与文本分析
1. 文本选择
日本“3·11地震”事件发生后,国际各大媒体以最快的速度对该事件进行了大规模和全方位的报道。由于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与我国的往来较为频繁,与我国的关系也较为密切,我国国内媒体对日本“3·11地震”事件也进行了详尽的报道。本文主要以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凤凰网和新京报网等国内主流媒体所刊登的日本政府官方的公开声明以及日本首相菅直人、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日本东京电力公司高层(日语:东京电力株式会社,The Tokyo Electric Power Company, Inc.)的公开发言作为研究文本,“3·11地震”相关大事列表如下:
3月11日 东京标准时间下午2点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规模9.0的特大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一个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失灵,首相菅直人随即宣布进入“原子能紧急状态”。之后,经济产业省大臣海江田万里称,女川核电站、福岛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电站以及东海第二核电站的11个核反应堆受地震影响已自动关闭。当晚,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现阶段,(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一个核反应堆无法冷却。没有发现放射性物质泄漏,眼下不会对环境构成威胁。”枝野幸男还表示,首相在没有核泄漏的情况下宣布进入“原子能紧急状态”有助相关机构及时采取紧救措施,希望民众不要惊慌。(来源:新华网)
3月12日 上午7时45分,首相菅直人宣布福岛第二核电站也进入“原子能紧急状态”。(来源:新华网) 国际盛赞日本救灾应变迅速、冷静。
3月13日 据香港媒体报道,日本核电厂爆炸泄辐射,这场灾难原来可能有机会避免。因为当日日本核电厂宣布冷却系统故障后,美国已答应派遣空军紧急运送冷却剂协助,但日本声称可自行处理,婉拒美国协助,最终发生爆炸。菅直人政府被质疑判断错误。(来源:凤凰网)
3月15日 上午11时,首相菅直人就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核电站危机发表告国民书,希望国民保持冷静。菅直人称,“我们正在全力避免更多的爆炸发生和放射性能量物质的泄漏。东京电力公司和其他相关机构的人员正在注水,他们奋不顾身,全力以赴,我们将尽全力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来源:中新网)
3月16日 日本向国际社会寻求援助,冷却在上周五的地震和海啸中受损的核反应堆(Japan has asked for international help as it battles to cool nuclear reactors at a power station damaged in Friday’s earthquake and tsuami) 。(来源:BBC新闻网)
3月23日 首相菅直人在地震发生后一周向国民发表了讲话,但是并没有接受记者的采访。据《读卖新闻》报道,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首相菅直人除了发表自己的讲话外,不曾在记者会和国会答辩等公开场合露面。对此,官方长官枝野幸男在当日的记者会上表示,首相很忙,虽然公开露面有时候更能发挥领导作用,但是大部分时候,不一定非要出现。(来源:人民网) 首相菅直人多日未在公开场合露面引发民众和媒体的不满。
3月29日 日本首相菅直人今天表示,日本正面临有史以来的最大危机,政府将全力以赴。他在回答自民党参议员有关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问题时表示,政府将以最大限度的紧迫感来应对。菅直人强调,目前的危机不仅是日本在二战后面临的最大危机,也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危机。“3·11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3月13日),菅直人将此次强震与海啸、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燃气泄漏引发的火灾等一系列事故称之为日本二战以来遭遇的最大危机。(来源:中新网)
4月6日 日本皇太子德仁下午偕同雅子妃赴京都调布市的味之素体育馆慰问,慰问震灾避难灾民。皇太子夫妇绕行收容130名灾民的体育馆,跪着倾听每个灾民的心声。两人还应灾民的要求用手机拍照合影。这也是患适应障碍症难得曝光的雅子去年十月以来首次外出执行公务。(来源:中新网) 许多灾民表示,雅子妃自己还在疗养中,却前来关怀灾民,让他们非常感动。
4月11日 日本“3·11地震”今满1个月,首相菅直人前日发表题为《谢谢您给予的情谊纽带》的声明,表示地震后的日本不断收到世界各方的无数鼓励和祈愿。全世界朋友们给予的情谊纽带使日本人民大受鼓舞。日本对予以大力支援的所有国家和地区表示由衷的感谢。他强调日本必能重生、复兴、更加繁荣昌盛,依靠国民的潜力与国际社会的协助,一定能够实现,届时将报答世界各方人士的温馨援助。(来源:人民网)
4月12日 东京电力公司公布了对福岛县避难灾民的初步补偿方案。这份名为《暂时补偿案》的方案显示,东京电力公司将对核电站周围20公里范围内的避难居民、受灾农民和其它受核电站事故影响方进行补偿,每户人家暂时补偿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万元),对于单身者每人暂时补偿7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万元)。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海江田万里表示,预计东京电力公司此次对福岛县受核危机影响的灾民的赔偿金额总计将达到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9亿元)。(来源:中新网)
4月21日 东京电力公司承认,福岛第一核电站本月初泄漏至海水中“污水”的实际放射性物质活度达5000万亿贝克勒尔,是正常核电站年放射量总和的两万倍。(来源:新华网)
4月21日 日本首相菅直人在探望福岛灾民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承认自己“脱离”了那些失去家园的民众:“我想,我知道人们的感受,因此我来到这里与他们对话。但我来这里以后,我的感受进一步加深,我本该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更多‘他们需要什么’这一类的问题。”(来源:人民网) 菅直人在探望灾民期间屡遭灾民质问,抱怨和指责声不断。“你就这样走啦?”一名男子在菅直人后面朝着他大喊,“我们都是被疏散的人,你就这么忽略我们?”
4月22日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社长清水正孝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事件为福岛县民众带来“巨大麻烦”,当面向福岛县知事佐藤雄平道歉,承诺将尽快控制核泄漏事态,让附近居民生活恢复正常。(来源:新华网) 清水正孝曾两次试图面见佐藤雄平以道歉,均遭后者拒绝。
4月22日 日本首相菅直人昨天以《日本:走向复兴和新生之路》为题撰写了一篇有关日本“3·11地震”的声明稿,其中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提供的援助以及中国国际救援队开展的救援工作表示感谢,认为“众多的日本国民为获得邻国的如此热情关心而感到格外欣慰和备受鼓舞”。(来源:新京报网)
5月4日 东京电力公司社长清水正孝前往福岛县二本松市体育馆的安置点,向受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影响在该处避难的福岛县浪江町居民道歉。他面对约150位灾民下跪致歉称:“从内心表示歉意,我们会尽一切努力,使大家能够早日重返故乡。”(来源:中新网) 当被一名男性灾民追问“我们还要几年才能回家?你们是不是明明知道却故意隐瞒”时,清水回答“没有隐瞒,我们会切实控制辐射量,尽早使大家重返家园”。此外,众多居民要求补偿今后的生活损失,清水则未作明确答复。另一名男性灾民怒不可遏地说:“难道身为社长也像东电客服中心的职员一样,只会说‘您的要求已收到,我们会进行研究’吗?”
5月24日 东京电力公司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继1号机之后,2号和3号机也发生堆芯熔毁现象。东电今天上午召开记者会,针对2号和3号机的炉心情况分析的结果宣布,2号机在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约101个小时之后,3号机在约60个小时之后,出现核燃料大部分熔毁而掉落压力容器底部的可能性。东电指出,对2号机和3号机压力容器周围测定的温度来看,压力容器未受到严重损坏。(来源:中新网) 离“3·11地震”事件发生超过二个月才公布核电站最严重的炉心熔毁,遭到日本舆论痛批。
5月31日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为了向外界公开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最新情况,东京电力公司开始在互联网上实时直播1号和4号机组的外部影像。公布的影像由设置在福岛第一核电站西北约250米处的事务总管附近的摄像机摄制。画面上,1号、2号、3号和4号机组由近到远排成一列。(来源:中新网)
6月2日 日本国会众议院召开全体会议,否决了在野的自民党、公明党和日本奋起党日前联合提交的针对日本民主党代表(党首)、首相菅直人内阁的不信任决议案。菅直人当天中午在民主党国会议员大会上表示,他准备在日本地震灾后重建和平息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有一定眉目时辞职。(来源:新华网) 自民党等在野党1日就提交内阁不信任决议案陈述理由时指出,菅直人首相显然缺乏执政的资格和能力,在他的领导下不可能实现地震灾后重建和平息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