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地铁上的“资讯早餐”:不仅免费还要美味

袁舒婕

2013年10月29日10:3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地铁上的“资讯早餐”:不仅免费还要美味

编者按 10月21日,香港免费报业市场的《爽报》正式停刊。由于免费报纸常常被认为是报业异军突起的新势力,地铁报的免费、易读、速读更是迎合了不少上班族的喜好,免费报纸停刊的消息让人不禁开始为地铁报捏了一把汗。

回顾地铁报的发展历程,全球第一份地铁报的发行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末。截至2013年,世界地铁报已经走过18个年头,每天世界上有超过150个城市的地铁人群阅读地铁报。中国的地铁运营里程到2012年年底已经达到1740公里,位列全球第一。面对这样的机遇,地铁报该如何把握?随着移动网络时代带来的“低头族”不断增加,地铁报又该怎样应对?本期《传媒周刊》与您共飨各家地铁报的经验。

每一个工作日的清晨,在不同城市的地铁里总能看到相同的场景——拥挤的地铁车厢,伴随着轰隆轰隆的地铁声,人们拿着地铁报哗啦哗啦地快速浏览翻阅。据瑞典都市日报国际集团(metro international)统计,相对于收费报纸,在35岁以下的读者群体中,80%选择通过免费媒体获取更多信息。用《东方卫报》副总编辑于洁尘的话来说,“在传统报业危机四伏之时,免费的地铁报迎来一片艳阳天”。

其实,地铁报要送给上班族的不仅是免费“资讯早餐”,还有阅读免费报纸的习惯。这一点,如今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但如何培养这个习惯?或许还得用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来回答:从内容下手。

精准定位 做年轻人的报纸

在地铁报发展初期,利用自身优势,帮助读者重拾阅报习惯至关重要。香港《都市日报》亚洲区总裁顾尧坤曾这样描述地铁报人为此做出的努力:“诞生头半年,所有报纸都是请专人站在报箱边上派发,连管理层都要身着绿色制服亲自参与派发。不仅如此,我们还精心策划各类市场推广活动,主题包括‘一次拿一份’‘看完不要随手扔,给家人朋友传阅’等。这样做了两年左右,香港的读者渐渐建立起了对《都市日报》的品牌印象和拿报习惯。”

读者养成拿报习惯后,能不能留住读者还要考虑其他因素。首先要考虑的是读者和报纸的定位问题。《西安地铁新报》总经理白重暄认为,地铁报是报业市场最具成长活力和创新精神、最能贴近市场服务的新生力量。那么,作为新生力量,地铁报不落俗套的内容思路源自何处?杭州《城报》总编辑瞿刚一语道破:“不做全覆盖的都市报,不做给公务员看的党报。只做年轻人的报纸。如果有一天,老年人拿到地铁报说‘好看’,那我们就失败了。”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迎合年轻人喜好的选题吧:重庆《都市热报》走进地铁车厢,抓拍上班族中的“明星脸”;在南京,《东方卫报》满足上班族中的“吃货”,在周末为他们开起美食专栏;在成都单身IT男聚集的高新区,《新城快报》举办“IT潮男”“爱情来敲门”“疯游记·全‘程’热恋”等系列活动,“专治”年轻人婚恋难题。

如何让各种有新意的活动不断创新?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操慧对这一问题做出解答:“对多数读者来说,地铁报原本只是一份可有可无的‘免费早餐’。要做到他离不开你、你离不开他,光免费还不够,还要研究如何创新菜式、如何合理搭配食材营养,以符合读者的口味,符合城市的特性。”

巧妙编排 让内容更有意思

曾经有人说,地铁报不能把自己看成小报,但瞿刚对此持不同的意见。在他看来,“就是要把它办成小报,这并非说不要铁肩担道义,但《城报》的理念是‘浅阅读 深沟通 让生活更有意思’,我想这契合了时下很多主流年轻人群的特点,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态度都是只要过好今天,让每一天快乐就好”。

锁定人群之后,便可以针对人群设定内容,关注职场生存现状,关注情感问题等。处理这些内容,瞿刚依然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认为“互联网时代,很多数据都是开放的,因此,地铁报有几个非常优秀老练、整合能力强的编辑就可以了。读者对地铁报毕竟是浅阅读,报社不需要派遣很多记者四处采访做深度报道,老练的编辑将内容的亮点处理到位、编排得当,反而更容易得到地铁读者的欢心”。

昆明《春城地铁报》总编辑周瑨非常认同瞿刚的观点,他认为地铁报是在做信息的梳理,“有的内容也许读者可以从其他网站找到,但梳理的方式和方法不同,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周瑨强调,要从读者的角度对信息进行巧妙地选择。“在操作选题时,我们有时候感觉一些选题大得简直一口吞不下来,那么要用什么方式咬一点点下来?”周瑨举例说,《春城地铁报》做关于台湾旅游服务手册时,能够采访、收集到的信息非常多,他们后来选择针对地铁里小清新、文艺范的年轻读者做了《小资台湾旅游指南》,结果非常受读者欢迎。

打破框框 热门话题巧设计

9月19日,南京地铁里新一期《东方卫报》的头版是一封五颜六色、充满各种网络符号的信,大标题是“地铁新线路的票价,我们想和大家聊聊”。该报道一出,读者迅速跟进,除报道内容本身外,其迥异于同城报纸的表达形式也成为热议的话题。地铁报这种没有限定框框的表达方式,吸引了很多年轻的读者。

要迎合年轻人的新需求,地铁报的创新并非只是“卖萌”:2012年国际母语日,《地铁第一时间》用米字格书法手写整版沈阳土话;单身IT男聚集高新区,《新城快报》两天整版谈“老大难”的婚恋;7月1日,宁杭高铁开通,《城报》和《东方卫报》手绘整版城市风景,让中国地铁报首次实现两城联动;《春城地铁报》谈“爱的暴力”,将编辑部会议记录搬上了报纸版面……

谈及既符合读者口味又要创新,《地铁第一时间》总编辑孙晓钟认为,首先报纸的脸长的样子就要跟别人不一样,“一定不是单纯地把内容报出来,而要体现内容背后的价值”。据孙晓钟介绍,该报头版的内容中有很多是常规新闻,在处理这些常规新闻时,他们特别注重不单纯地报道,一定要表达一些内容,而且是比较励志的内容,“因为早晨的上班族比较郁闷,所以我们一定要励志”。比如钓鱼岛事件,《地铁第一时间》采取的形式是按了56个采编人员的红手印,表达56个民族一颗心。

“地铁报本身的特点和我们面临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做差异化的东西。”周瑨说道。成都地铁传媒有限公司《新城快报》常务副总编辑李蓉也认同要做差异化内容,她的核心看法是风格化和印象决定了一切。李蓉表示,《新城快报》在封面、标题、语言方面都在想尽办法风格化。“我发现,读者根本搞不清楚报纸的名字,他们只是追求视觉上的快感,读者对这个报纸整体有印象,而哪一个板块好,他几乎没有印象。我宁愿丧失一些灵活性,也要追求品牌化,推一些风格化的版面,比如封面的‘黑暗料理’。我的想法是,如果一桌菜有几个招牌菜可以让人记住,会对我们之后更有用。我希望能够把时尚和有趣的印象固化在报纸品牌之下。”李蓉说道。

■话题延伸

地铁报广告:可以让白领追着看

在《羊城地铁报》上,每天都有一个整版的最新影讯,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编排架势让业内人士倒吸一口冷气。这看似“惊世骇俗”的创意,在羊城地铁报社社长翁天兵对此却处之泰然,“没错,这个是广告,但这是白领读者们追着看的广告”。

这样的广告确实改变着地铁报读者的生活,同时也为主打年轻消费群体、地铁周边商场、娱乐服务业、快消品等行业商家带来机遇。如今,地铁报经营状况逆势上扬,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重庆《都市热报》编委严一格认为,地铁报的读者未来将是城市中最庞大、最主流的群体,“地铁报并不仅仅是传统报纸,它可以主动出击,深度参与到地铁经济中去”。

据CTR《地铁人群价值研究》显示,地铁人群的人均月收入为4688.1元,家庭平均月收入为9343.9元,61.0%的人表示平常主要在地铁或轻轨里阅读报纸。而且,读者阅读地铁报的时间非常理想,5分钟以上的占89.9%,10分钟以上的占70%,15分钟以上的占41.7%。调查还发现:地铁报读者的职业状况非常理想,七成以上为白领,公司职员或管理人员的比例合计达到70.8%。在地铁报读者中,未婚和已婚而没有小孩的比重占到了61.2%,这部分人家庭负担相对较轻。由此可见,地铁人群收入丰厚,具有很强的消费潜力,是理想的广告受众。

事实上,地铁报的经营潜力远不止于此。据世界最大免费报集团——瑞典都市日报国际集团(metro international)统计,目前其旗下免费报系已覆盖全球23个国家,而在其中多数地区,地铁报市场地位都位居当地报界前列。在加拿大、丹麦、瑞典等部分国家,地铁报市场地位甚至高居当地纸媒榜首。而这,无疑为中国地铁报未来的发展更添信心。

■链接

2003年8月29日,中国内地第一份地铁报——《I时代报》在上海地铁内发行。10年来,中国地铁报队伍正逐渐壮大。

2008年7月3日,首届全国地铁报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宣布成立全国地铁报联盟。5年间,地铁报联盟成员已增至20家(含观察员1家)。

2011年,在第三届全国地铁报联盟峰会上,全国地铁报价值研究报告正式发布。调查结果显示,地铁人群中高学历、高收入、消费积极的中青年白领,也是社会消费的主体,作为各地地铁报目标受众,该人群上下班时间,每次乘坐地铁平均时长约27.5分钟,因此,相比同城都市类媒体,地铁报到达率更高,潜力更大。

截至目前,在我国,18个大中城市(含香港)已拥有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运营里程达1740公里,跃居全球第一。到2020年,我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预期目标达到6000公里。届时,在全国范围内,将会有更多城市市民享受地铁交通的便利,拥有阅读地铁免费报的机会与乐趣。

全国地铁报概览

名称 创办时间 发行城市

《Metro HK 都市日报》

2002年4月15日发行 香港

《I时代报》

2003年8月29日发行 上海

《城市快报》

2004年3月1日创刊 天津

《东方卫报》

2006年5月正式全新出刊 南京

《羊城地铁报》

2006年10月1日正式发行 广州

《北京娱乐信报》

2007年11月27日改版为免费地铁报 北京

《新城快报》

2010年9月27日发行 成都

《深圳都市报》(地铁早8点)

2011年2月14日创刊 深圳

《广佛都市报》

2011年8月11日创刊 佛山

《西安地铁新报》

2011年12月12日发行 西安

《都市热报》

2011年12月22日创办 重庆

《城报》

2011年12月30日试刊号发行 杭州

《地铁第一时间》

2012年2月14日正式发行 沈阳

《武汉晨报》

2012年3月15日轻轨试投放 武汉

《城市早8点》

2012年4月28日创刊发行 苏州

《春城地铁报》

2012年12月26日创刊 昆明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