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实践》>>2013年第7期

细节决定传播力——电视时政新闻创新三法【3】

 陈 婕

2013年11月15日14:37    来源:新闻实践    手机看新闻

三、在会议新闻中提炼“民生细节”

众所周知,会议新闻在时政新闻中占有较高比重。目前,许多会议新闻仍旧“千文一面”,陷入程式化模板化的老问题。“一要加强领导、二要强化责任、三要突出重点”这样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惯性用词,仍然时常呈现在观众眼前。在目前媒体“群雄逐鹿”的新形势下,这种老化僵硬的传播语态,不仅无法吊起受众的“胃口”,还会降低主流媒体的公信力,甚至影响党和政府的公共形象。

虽然不是每一条会议新闻都有新闻点,但只要细心研究,还是可以发现,党委政府召开的大部分会议,都是探讨如何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交通为什么拥堵,拆迁为什么这么难,行政审批为什么这么烦?这些和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蕴含的恰恰是受众最为关心的政策和信息。因此,记者要善于去粗取精,提炼会议报道中的“民生细节”,抓取适合电视传播的“新闻亮点”,以民生化的报道方式来报道会议新闻,让时政新闻更贴近群众,更接地气。

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浙江新闻联播》“两会在现场”栏目,播出了一条会议消息《黑心花生引发质疑 看不见的也要管》。报道的是,3月6日,在浙江代表团第一小组的讨论中,有一位从事农业生产的代表拿出了一包黑花生,现场做起了试验,他把几颗黑花生放进了一杯清水里,几秒钟水就变黑了。他说,这些市场上所谓的黑花生,其实都是用染料染色而成的,而价格却可以翻20倍,是名副其实的“黑心花生”。(见下图)在场的其他代表看得目瞪口呆,现场一下子炸开了锅,不少代表当场要求传看这杯水。

这则消息除了拍摄到这位代表的关键同期声和做实验的动作之外,更捕捉到了其他代表竞相传看黑心花生的细节画面,并在新闻的结尾处排播了一组代表各抒己见的同期声,矛头都直指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的问题。试想一下,如果撇开这个新闻现场,我们看到的是一则怎样的会议新闻?可能是人大代表坐在会议室里,就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热点问题纷纷建言献策,看似都说到了,但什么也记不住。但这则会议新闻,打破了以往代表小组审议的新闻报道手法,以一个新闻现场来诠释食品安全监管这一宏大主题,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讨巧作法。这种以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来报道会议新闻的手法,更符合电视新闻传播规律,更能够通过利益的相关性来吸引受众,让受众印象深刻的同时,有所感悟和启发,进而达到良好的传播力。

要捕捉到这些会议新闻中的“民生细节”,需要记者在平时多积累、多听会,更多去关注时事政治、国计民生,了解掌握一段时期以来,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是什么?民间的社会热点是什么?当下最突出的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参加会议,报道会议。同时要注意从全局高度去正确把握报道主题:哪些问题要重点报道,哪些问题暂不宜报道,哪些问题要“加热”,哪些问题要“降温”,讲求报道技巧和传播艺术,捕捉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同频共振点”。

(作者单位:浙江卫视)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