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关于叶诗文伦敦奥运夺冠报道的跨文化分析【3】

刘俊俊

2013年12月02日17:02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竞赛”、“征服”、“加冕”——

2.2.1.3消息来源:

2.2.1.4背景资料:

 

2.2.2各媒体独有并强化的议题:

2.2.3三家媒体报道脚本侧重的分析

媒体通过强化对自身想要表达的观点有利的内容,弱化或者忽视不利的内容实现脚本的侧重,《人民日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三家媒体都通过对报道内容有选择的强化与弱化实现报道脚本的侧重。

2.2.3.1《人民日报》:强调叶诗文对体育项目的“征服”,对其出色的表现进行“加冕”,然而被西方世界认同的幻想破灭。

《人民日报》着重报道了叶诗文打破世界纪录取得世界冠军,体现出“征服”的脚本,与此同时,对叶诗文的极力赞扬,进行“加冕”。但是,面对西方媒体强烈且无根据的质疑,之前尤其是北京奥运会以来形成的中国是体育强国、中国文化为世界所接受等幻想破灭了。

《人民日报》通过强调叶诗文艰苦训练、奋勇争先的成长经历,表明其打破世界纪录、赢得世界冠军的不易,还一方面弱化美国教练John Leonard等对叶诗文的怀疑以及中国游泳队90年代的兴奋剂丑闻和李哲思的兴奋剂丑闻,在另一方面,强化叶诗文在面对媒体质疑其与兴奋剂有关时沉着泠静应对的表现、英国奥委会主席莫伊尼汉等一系列权威人士对叶诗文的澄清、西方媒体对自身的批评以及英国《自然》杂志的道歉等表明叶诗文是清白的,表明西方的质疑时偏见与无知的表现,从而强调叶诗文对此体育项目金牌和人类体能极限的“征服”,塑造叶诗文的英雄形象。

《人民日报》还通过强化表彰叶诗文在奥运会表现出色,是中国在此体育项目上的巨大飞跃的报道而对其进行“加冕”,并将叶诗文的成就与中国的国力提升紧密相连,而忽视中国体制上的问题,强化受众在“加冕”脚本中宣誓效忠、维护中心价值的角色。

然而,在报道叶诗文的夺冠过程中,《人民日报》希望制造共识,屡屡对西方世界的强烈质疑进行澄清和反驳。这让中国的受众明显感觉到了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分歧与冲突,北京奥运会上感受到的那种中国为世界所接受,中国被世界认同的幻想破灭了。西方对个别运动员的不公平的评价和待遇,会使得中国的受众自觉不自觉的将事件上升到中国文化的个体在其他文化中受到的歧视的高度,感受到文明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2.2.3.2《纽约时报》:泳坛新的等级秩序出现,中美在金牌上展开“竞赛”,强调“冲突”。

《纽约时报》对叶诗文的关注往往是与本国运动员的对比过程中展开的,虽然也大量报道叶诗文对世界纪录和金牌的“征服”,但其“竞赛”意味明显。

《纽约时报》以美国运动员为中心,将叶诗文夺冠作为比较的素材,强化叶诗文在最后赛段比菲尔普斯和罗切特游得快,泳坛的新的强弱秩序出现,突出叶诗文是美国运动员的威胁,强调中美在金牌上展开“竞赛”。与此同时,《纽约时报》弱化叶诗文与兴奋剂相关的内容,但是却通常在说明叶诗文未使用兴奋剂后,引用怀疑叶诗文使用兴奋剂的美国教练John Leonard等人的话隐晦的表明立场,还认为媒体对叶诗文的质疑可以理解,很少关注别国媒体的观点。

总体上而言,《纽约时报》以“自我”为中心展开叙述,突出表现“竞赛”的脚本,强调中美之间的“冲突”,而在“征服”脚本的运用上,往往是作为本国运动员的对比资料。

2.2.3.3《泰晤士报》:冲突基调下的叶诗文对世界纪录和金牌的“征服”,通过事件报道的“脱轨”,“抹黑”中国。

《泰晤士报》对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上夺取冠军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但是充满了质疑的语气,体现出一种冲突的基调。同时,在报道的过程中,报道重心发生转移,出现“脱轨”现象,由庆祝中国选手夺冠变成了抹黑中国在体育上的成就以及中国的体制。

《泰晤士报》强化了关于叶诗文打破世界记录、取得世界冠军的报道,体现了“征服”的脚本;但在同时也通过模糊或抹去英国奥委会主席莫伊尼汉等权威人士的姓名、头衔、职位等弱化为叶诗文澄清和辩护的人士的话,而在另一方面却通过详细介绍怀疑叶的美国教练John Leonard的身份和观点,也即是,叶诗文的成绩不可信,每次有这样的“超女”出现都最终被证实与兴奋剂有关,叶诗文还勾起了之前爱尔兰选手赢得冠军但两年后却因其尿液样本篡改而被禁赛的可怕的回忆等强化这种质疑;还通过弱化《自然》杂志向叶诗文的道歉,并将道歉解释为压力之下的被迫道歉,强化中国游泳队90年代的兴奋剂丑闻和李哲思的兴奋剂丑闻,表示对中国的怀疑和不满都是有理由的。此外,还通过强化叶诗文在训练中艰苦的历程,批判中国的体育体制“将小孩作为原料”,而很少关注中国媒体的观点。

《泰晤士报》在报道的过程中,报道重心由前期的叶诗文夺冠转向中后期的对叶诗文使用兴奋剂的质疑,以及对中国体育体制的批判,在这个过程中,叶诗文在奥运会上打破世界纪录夺冠似乎已经变成次要的了。《泰晤士报》的报道“脱轨”了,而正是通过这种“脱轨”和冲突的基调,形成了对中国体育成就和体育制度的“抹黑”。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