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关于叶诗文伦敦奥运夺冠报道的跨文化分析

刘俊俊

2013年12月02日17:02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竞赛”、“征服”、“加冕”——

【摘 要】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上夺得两金,对于这一国际媒体共同关注的媒介事件,中西方的报道却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本文以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针对媒介事件提出的“竞赛”、“征服”、“加冕”的3C模式和“幻想破灭”、“脱轨”、“冲突”的3D模式为理论依据,对《人民日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三家主流媒体关于叶诗文夺冠的报道进行文本分析,以期了解中西方在报道中的脚本侧重、实现这种侧重的具体方式以及出现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叶诗文 媒介事件 脚本 刻板印象 群体间话语偏见

1.关于本研究

1.1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中国16岁小将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上打破世界纪录夺得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冠军,还打破奥运会纪录获得了女子200米混合泳冠军,成为中国游泳队在奥运会历史上独得两金的第一人,然而叶诗文又被西方媒体质疑这样出色的表现与兴奋剂有关。奥运会是各个国家的体育竞技,是成千上万的人们关注的焦点所在,是国际媒体共同关注的“媒介事件”,而关于叶诗文伦敦夺冠的报道,中西方是怎样呈现的呢?

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1992年提出,那种“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是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事件”[ [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著,麻争旗译,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是“媒介事件”。并且,媒介事件的素材大体可以划分为以英文字母C开头的“竞赛”(Contest)、“征服”(Conquest)、“加冕”(Coronation)三大类脚本,对于有些游离其中的,可以视为竞争性脚本。3C模式中,“竞赛”脚本是指让势均力敌的个体或团体相互对抗并按严格的规则进行竞争,突出强调竞争双方的抗争性;“征服”脚本是指英雄打破规则,完成艰巨且成就非凡的任务,塑造英雄形象;“加冕”脚本则是一种“仪式”或“庆典”,不断强调其象征意义和官方意义,受众在此脚本中是认同者,宣誓效忠的角色。这三种脚本并非泾渭分明的,而是紧密相连、互有交叉、相互渗透的。

丹尼尔·戴扬通过进一步的思考,于2008年在《超出媒介事件:幻想破灭、脱轨、冲突》一文中提出了以英文字母D开头的3D模式:“幻想破灭”(Disenchantment)、“脱轨”(Derailment)和“冲突”(Disruption)。3D模式并非叙事类型,而是特定的组织方式和接受形式,“‘幻想破灭’反映当代大众的犬儒,而当媒体将事件组织成暴力事故而非协商的机会时,‘脱轨’和‘冲突’的情况便会出现。”[ [美]丹尼尔·戴扬,邱林川,陈韬文.“媒介事件”概念的演变[J].传播与社会学刊,2009,(9)]此外,针对媒介事件的3C模式,丹尼尔·戴扬又与时俱进,提出了“抹黑”和“确认”两个附属类型,“抹黑”有可能因为事件本身被视为抹黑,也或者因为“脱轨”和“冲突”后,事件变成“抹黑”;而真相和和解等则可归为“确认”。

事实上,叶诗文伦敦奥运会夺冠事件同时具备了“竞赛”、“征服”、“加冕”三种故事脚本:叶诗文与其他各国选手在奥运会上进行比拼,激发中国以及各国对手的竞争心理,是一种“竞赛”;叶诗文在并非中国传统优势项目的游泳上打破纪录,取得冠军,是对这个体育项目以及人类自身体能极限的“征服”;叶诗文取得这样的成就,也很有可能被社会和媒体“加冕”。因此,对于叶诗文夺冠事件的报道有可能呈现出不同的或者有所侧重的视角和脚本。而叶诗文在夺冠后引发西方媒体的质疑,中国媒体又纷纷对质疑进行澄清和反驳,使得叶诗文奥运会夺冠的事件趋于复杂化,各国媒体报道的组织方式与受众的接受形式也有可能存在不一样的地方。

而对国际新闻的各种“脚本”的呈现,事实上是各国媒体将距离受众较遥远的事件纳入本民族国家视角和话语体系下的一种本地化行为,帮助本国受众确立事件的意义,各国媒体采取或“驯化”或“异端”的原则进行报道,树立我国或被认同,或被视为对立的“他者”的形象。而对中西方报道脚本呈现的比较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中西方在报道中具体是通过何种方式进行脚本侧重、了解这种侧重背后的原因以及更好地认识西方世界眼中的我国的形象有着一定的意义,这也是本研究的意义之所在。

1.2研究问题

《人民日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这三家主流媒体对叶诗文伦敦奥运会夺冠事件的报道脚本有无对“竞赛”、“征服”、“加冕”这三种脚本的侧重?

如果有,三家媒体侧重的脚本是什么?这种侧重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这种脚本侧重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1.3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本文采取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依据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的媒介事件的脚本理论对所选取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由于叶诗文伦敦夺冠事件的报道在其夺冠后持续了整个伦敦奥运会,因此,本文选取的文本是《人民日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在叶诗文第一次夺冠到奥运会结束后一天期间的报道。而伦敦、北京、纽约之间存在时差,因此,所选取文本在具体的日期上会存在一些差异。

在《人民日报》官方网站上以“叶诗文”为关键词,搜索了2012年7月29日到2012年8月14日期间的报道,共搜索到34篇相关报道,经过筛选,剔除掉与事件无关的内容,共有样本29篇,其中新闻19篇,评论10篇。

在《纽约时报》官方网站上以“Ye Shiwen”为关键词,搜索了2012年7月29日到2012年8月14日期间的报道,共搜索到10篇相关报道,经过筛选,剔除掉与事件无关的内容,共有样本8篇,其中新闻8篇,评论0篇。

笔者在《泰晤士报》官方网站上以“Ye Shiwen”为关键词,搜索了2012年7月28日到2012年8月13日期间的报道,共搜索到24篇相关报道,经过筛选,剔除掉与事件无关的内容,共有样本16篇,其中新闻14篇,评论2篇。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