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微博反腐:舆情走势、反腐路径及其问题反思

——以“表哥”事件为例

陈丝丝

2013年12月04日10:38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摘要: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方式,越来越引起政府及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学界对网络反腐内在机理的研究远不深入。本文以“杨达才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网络反腐五个阶段的传播策略的分析,纵观民间舆论场和媒体舆论场的互动关系,探究出反腐路径为:草根网民爆光腐败线索→网民“人肉”当事人、构建腐败证据→意见领袖、权威媒体介入→议程设置、形成舆论→政府回应、介入处理;网络反腐的规律为:网络曝光→舆论扩散→网络议题沉淀→政府被动应对→查处当事人,并对网络反腐中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

关键字:网络反腐;“杨达才”事件;传播阶段;反腐路径;舆论场

事件概述

2012年8月26日,延安特大车祸致36人死亡,新华社记者李一搏拍摄的现场图片中一名官员在事故现场“傻笑”,网友人肉搜索出该官员是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并戏称其为“微笑局长”。随后,网友关注的焦点也从“微笑”转移到了他的“手表”上,截至2012年8月31日,经网友和曝光,杨达才被发现的名表总数已达11块之多,价值最高达20-40万,杨达才又被戏称为“表哥”。此后,在网络舆论压力的倒逼之下,2012年9月21日,陕西省纪委发表声明:撤销杨达才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网民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提高,网络正逐步成为我国公众监督政府及公职人员行为的重要手段,并成为反腐败的重要载体。在这一背景下,认真研究网络反腐的内在机理,如传播路径、阶段和策略、探索网络反腐的基本规律,有利于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国内有关网络监督或网络反腐的研究成果多见于论文,著作比较少。国内较早出现并且影响较大的专著是学者刘文富著的《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它从宏观层面论述了网络社会与实体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没有专门阐述网络舆论监督与腐败治理的关系。[1]有研究者认为:“网络反腐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网络反腐的意义和现状上……重复研究较为普遍、实证研究极少。”[2] 鉴于此,本文从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入手,以“杨达才事件”为个案进行研究。

二、研究说明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包括: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

(一)个案选取说明

“杨达才事件”自2012年8月26日在微博首先曝光以后,舆论关注度一路走高,成为近年来“网络反腐”的典型案例。

(二)数据统计方法

为了更好的总结和归纳出网络反腐的传播阶段及其宏观路径,本研究对“杨达才”事件进行“百度指数”、“微指数”搜索。因为,“百度指数”功能可以很好地呈现出网民每天对某一网络事件的关注系数以及媒体的关注系数值;“微指数”的“热词指数”功能是基于关键词每日的微博热议度,从而反映关键词在微博中的热议趋势,反映微博用户关注度。

在“杨达才事件”中,从当事人的“微笑”照片被曝光到最终被撤职,历时近一个月(2012年8月26日——9月26日)。鉴于此,笔者以“杨达才”为关键字、以此时间段为截点、以“百度指数”功能和“微指数”的“热词指数”功能为数据库进行归类统计,作为本研究的基本数据来源。

三、“杨达才事件”折射出的网络反腐舆情扩散阶段

(一)“杨达才事件”舆情走势分析

表1:“杨达才事件”受众关注趋势图

(注:数据来源:百度指数、微指数;时间截点:2012.8.26——2012.9.26)

纵观表1可见,“杨达才事件”曝光以来,新浪微博和百度指数的关注度高、低区间大致相同,并且呈现出4个关注高峰,笔者将在后文详细分析。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