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牢牢抓住媒体融合发展"窗口期"

——访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陈岚

2014年11月15日07:14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牢牢抓住媒体融合发展的“窗口期”

  2014年9月18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集群首批6个新媒体产品正式上线。以此为标志,川报集团开启了媒体融合发展的全新探索之路。

  媒体融合注定是一个探索和博弈的过程,尤其对于根植于传统模式的传统媒体来说,曾经先进的发展模式改变了,如今成为被技术、市场、用户倒逼的对象。如何在新的媒体时代加速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怎样抛掉过去的体制、机制包袱,迅速建立起有效的盈利模式?带着以上问题,光明网记者采访了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陈岚。

  不是机遇期就是生死线

  记者:媒体融合的概念提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你认为当前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陈岚:现在正是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关键的“窗口期”。这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思考:一是上有所期,体现在顶层设计与政策效应;二是下有所盼,体现在满足需求与创造价值;三是外有压力,体现在行业转型与市场倒逼;四是内有动力,体现在优势再造与潜力释放。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时刻,作为省级党报集团,所有的举措都必须围绕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主战场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不随之调整作战重点,还能当主力军么?第二,融合发展搞不好,信息传播制高点拿不下来,坚守主阵地不是成了一句空话么?因此,说是“窗口期”,做好了是机遇期,做不好就是生死线。

  记者:这个“窗口期”会持续多久?

  陈岚:在融合发展这个问题上,我们最耗不起的代价是时间,最付不起的成本是机遇。只有牢牢抓住“窗口期”,高效转化优势资源为新的生产力,才能拥有更多选择空间和可能;只有牢牢抓住“窗口期”,更好地进行定向传播、精准传播、有效传播,实现深度渗透、深度影响,才能实现提升传播力和引导力的目标;只有牢牢抓住“窗口期”,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从提供产品到提供服务,把媒体品牌转化为运营平台,才能拓展出转型升级新空间。

  构建媒体融合的“大格局”

  记者:川报集团在媒体融合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陈岚:近年来,我们通过创办四川日报网,整合纸媒、网络、移动客户端、户外显示屏、广电、公共服务“六大平台”,打造集门户网站、报纸、手机报三种媒介于一体的全媒体中心,探索传播、营销层面的全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正是这些积极探索,为我们今天的再次远航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也要看到,较之于新形势下融合发展的新内涵、新要求,此前的探索呈现出点上开花、初步实践的局限性。

  记者:你认为在新阶段推进媒体融合,着力点在哪儿?

  陈岚:推进媒体融合,必须以理念思维为实践先导、技术内容为革新重点、项目产品为成败关键、体制机制为根本保障、引导能力为检验标准——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构建“大格局”。

  何谓“大格局”?从融合层级看,要从局部实践上升为顶层设计;从融合范围看,要从多点突破扩展为全面转型;从融合重点看,要从以新闻创新为主转向以制度创新为主;从融合路径看,要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携手并肩”,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立足实际,我们重点建设川报全媒体集群,以四川日报为龙头,整合四川在线、四川日报网、华西手机报及集团部分媒体优势资源,加速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一方面,以创新媒体产品为抓手,倒逼生产流程的重构和组织架构的重组,从而深度融合集群内各媒体资源,逐步构建起“中央厨房”式的内容生产机制。另一方面,大胆探索建立更加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构建盈利模式逐渐清晰的新媒体运营平台。

  具体实践中,我们主打三大产品线:新闻类产品、信息服务类产品和移动增值类产品。经过半年的规划筹备,首批6个新媒体产品目前已经正式发布,为抢占移动终端产品市场开了个好头。

  练“内功”借“外力”

  记者: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中,川报集团如何克服传统媒体的局限?

  陈岚: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亟须“打通”和“倒逼”。我们着力推进“三个转型”:一是将以报刊出版为核心的生产流程,转型为以数字化产品生产为主要目标、保持并提升报刊出版效率的生产流程;二是将以投递发行为核心的报刊传播方式,转型为以互联网、移动媒体以及平面媒体相融合的多介质信息传播方式;三是将以报刊广告销售为核心的盈利模式,转型为资本、品牌、技术与全媒体广告相结合的全面运营能力。

  今后,我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练“内功”借“外力”:一是“放眼望”,即跳出传统媒体的本位意识和路径依赖,对融合发展趋势进行前瞻判断和准确把握,内在生成互联网基因;二是“打开门”,选准合作伙伴,搭建嫁接通道,弥补短板,借力发展;三是“会创新”,克服传统媒体固有传播模式的影响,全面推进报道内容、话语表达等创新;四是“善经营”,高效配置资源,积极开拓市场,探索有效的赢利模式,实现可持续、有后劲的融合发展;五是“用对人”,以针对性培训与实战促全员转型,以市场化引进弥补核心专业人才空当,以创新型团队支撑融合发展;六是“迸活力”,破除体制机制壁垒,完善绩效考核、利益联结等制度设计,以制度活力拓展发展空间与融合效应。(光明网记者 吴晋娜)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