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研究

“十字路口”的抉择 ——访何伟

张晓燕

2014年11月17日14:08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观点摘要

真融合就是讲真话,动真格,不搞“假摔”,不摆POSE做秀。

目前的媒体融合,大都是双方只领了“结婚证”,新老媒体还是过着分居的小日子,尚未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家人、一体化水平。

融合就是要拆掉局部利益支撑的“壁垒”。如果各方都把保护自己的利益作为前提去融合,有利的抢着干,不利的对着干,那喊破嗓子,媒体融合也只能是凑合,风吹到哪就算哪。

媒体融合的深浅,最终取决于利益机制融合的深浅。要想融合而不是凑合,只有用科学的机制,而非拉郎配。

改革不是一改就灵的,需要时间去慢慢消化。当有了更合适的传播介质时,以前的旧介质就会被淘汰。这是一种自然规律,是大势所趋,从这一点上来说,不必过于悲伤。

宁波,是有着7000多年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人辈出,有自己独特的“宁波文化”。在记者看来,这种文化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就是低调务实,埋头实干。据原新闻出版总署的数据,在全国的报业集团发展排名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一直居于十几位;在副省级和计划单列城市及地市级报业集团的发展排名中,宁报集团名列第五,2012年就已跻身于营收超10亿元集团的行列。

何伟,自2009年起担任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掌门人,之前,他先后供职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记者站和宁波市委宣传部,是位不折不扣的老新闻人。跟他聊天,你不会特别紧张,因为他随和,又不失条理;爽朗中透着严谨,看得出,这么多年的新闻工作经历给他带来的影响,已浸润于言谈举止的各个方面。

三十多年从事党报新闻工作的经历,使何伟对于报纸有着深厚的眷恋,这也是他一直在新闻战线工作的原因之一。面对报纸这几年来的发展困境,何伟说:“我们这些社长有机会聚到一起,就是考虑怎么坚守好阵地,怎么实现传统媒体的转型融合,怎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何伟认为,传统媒体边缘化,新兴媒体主流化,融合是每一个传统媒体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融合发展需要一个“谈情说爱”的过程。现在业界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嘴上融合、行为凑合、应付了事;另一种是心情过于急迫,病急乱投医,甚至拔苗助长,没有真正沉下心去踏踏实实寻找融合的“穴位”。人已经上路了,却不知往哪个方向走。融合发展,在业内人士看来,仿佛是一块大“馅饼”,都想要分而食之,但你要想真正吃到自己嘴里,却还得跨过不少“陷阱”。记者此次宁波之行,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理论一定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报业发展环境的急剧变化,短时间内涌现了一些新的理论,听起来“很美”,但经不起真正行家的质疑。宁报集团用它的实践,给记者上了生动的一课。

“热”词需要冷思考

记者:现在媒体融合是报业的热词,在这方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也不时有新动作,请问您对于“媒体融合”怎么看?

何伟:在我看来,媒体融合并不是今年才有的新鲜事。早在2000年,美国的坦帕论坛报,就将报纸、网站、电视台等不同介质的媒体集合到一起办公,成立了坦帕新闻中心。这应该是媒介融合的先驱。他开创了“一套人马N个媒体”的新模式。这也是美国媒体公认的媒介融合实验成功的典范。

记者:您认为,目前在国内,能达到这一程度的媒介之间的融合,有哪些报社?

何伟:严格说,目前还没有能够达到这一融合程度的媒体。包括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在内的国内大多数报业集团,也从很早就开始了媒体融合,那个时候叫报网互动、联动,但经过这些年的实践,现在能达到“坦帕新闻中心”这个程度的,可说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基本还是两张皮,即你是你,我是我。最多也只是你需要我,我需要你。打个比方说,就是领了“结婚证”,新老媒体还是过着分居的小日子,尚未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家人、一体化水平。

记者:从这个时间节点来看,国内和国外的媒体在融合的尝试起点上,是差不多的。为什么国内还没有出现成功的融合典范呢?

何伟:“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我想,与坦帕新闻中心相比,国内媒体大多是想法多招数少,“同居”多“结婚”少。一句话,能凑合先凑合。

记者:那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个局面呢?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何伟:我认为,真融合就是讲真话,动真格,不搞“假摔”,不摆POSE做秀。

至于解决的办法,我想,最起码要先破解三道难题:一是转变观念育人才。新老媒体双方是情人,不是你死我活的战场对手,要化敌为友,彼此相爱才行。新老媒体各有各的优点,时下,BAT纷纷进军传统媒体,主动寻求融合,可谓慧眼识珠之举。其二,搭好平台造流程。没有流程再造,媒体融合是个零。再造流程,好比旧城改造那样,必须推倒重来,并不是在原址上修修补补就可以凑合。其三,理顺体制除壁垒。融合就是要拆掉局部利益支撑的“壁垒”。如果各方都把保护自己的利益作为前提去融合,有利的抢着干,不利的对着干,那喊破嗓子,媒体融合也只能是凑合,风吹到哪就算哪。

记者:看来,要想真正实现媒体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何伟:媒体融合没有终点,只有程度的深与浅、层级的高与低。媒体融合的深浅,最终取决于利益机制融合的深浅。要想融合而不是凑合,只有用科学的机制,而非拉郎配。只有这样,才能从“要我融合”到“我要融合”,才能从浅融合走向深融合。

如何重新定义媒体

记者:相比较全国性报纸而言,地市级报纸受新媒体冲击力度稍弱,时间稍缓,宁报集团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受?

何伟:总的来说,报纸正处于下滑趋势。但宁报集团这几年的发展情况还说得过去。去年集团的营收是10.3亿元,估计今年会略超这一数字,但严峻的是报纸的利润率逐年下降。宁报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四大部分,一是报刊业务,二是图书出版发行,三是新媒体,四是文化产业。

记者:一些报业集团正在逐步调整收入结构,降低报纸业务所占比重,努力提高新媒体业务的比重。宁报集团在这方面做得怎样?

何伟:前些年,我们整个集团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报纸,大约占80%以上。我相信这也是大多数报业集团的收入结构状况。这几年,随着报业发展环境的变化,我们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有意识地调整收入结构,但完全到位需要时间。现在我们集团的报纸业务收入占60%,期待目标能够降到50%以下。报业现有的“集团靠报业,报业靠广告,广告靠房地产”的单一盈利结构确实需要调整,过于依靠单一收入,抗风险能力不足,尤其不适应目前的传播格局。

记者:谈一个报业集团新媒体发展得好不好,应该用什么样的一种指标来衡量呢,是影响力、收入比重、引导力,哪一个?

何伟:我觉得不能用一个单一的指标来衡量,新媒体的发展本身就涵盖多方面,所以应该是一个全面的动态化的衡量标准。比如,应该有影响力方面,新媒体比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更加大,传播效果更加到位;还应该包含盈利模式,新媒带来的可持续发展比传统媒体强在什么地方。此外,还应有人才的成长、团队的作战能力等方面。这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扩充的标准体系。

记者:在一个报业集团里,有很多组成部分,在您看来,这些组成部分是不是都应该担负相应的盈利职能?

何伟:我觉得这个问题早在都市报兴起时就有过讨论。上世纪90年代,都市报一纸风行,几乎所有的报业集团和报社都办了都市报,那时候的出发点,就是让都市报占领市场,负责经济效益,而集团的党报主要承担舆论引导功能,所谓“小报养大报”。将近二十年发展下来,现在的问题是,都市报群体面临经营困难,效益大幅下滑。今后报业如何盈利,不是单靠媒体融合能立竿见影的。

记者:在现在的传播格局下,是不是应该重新定义“媒体”?

何伟:我们所理解的媒体一直是像报纸、电视、广播这样的传统媒体,但现在看来,这远远不够。你能说搜索不是媒体吗?APP不是媒体吗?BAT不是媒体吗?媒体的种类发展的太快,都来不及重新给媒体下一个定义。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是,现在的媒体概念已远远不同于我们那时候的媒体概念。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